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0-04-13 02:41杨连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乳头状肌层病理学

杨连萍

(江苏省高邮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高邮,225631)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绝经后妇女多见。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一型为过度雌激素刺激,常发生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基础上,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另一型一开始就发展为癌,即非激素依赖型,如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等,UPSC较少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为了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先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高邮市第三人民医院1995~2010诊断为UPSC的病例12例。所有标本均为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抗体P53及PCNA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例UPSC,年龄61~79岁,平均70岁,均已绝经,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绝经后不规则出血。B超示内膜息肉4例,内膜欠光滑7例,无异常1例。术前诊刮确诊6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样癌4例,误诊为透明细胞癌2例。12例均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及髂窝淋巴结清扫,其中6例癌组织侵及子宫浆膜,3例穿透浆膜盆腔种植,广泛粘连,4例髂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Ⅰ~Ⅱ期4例,其中3例经治疗至今仍存活,最长已随访8年半,1例随访5年后死于复发和转移;Ⅲ~Ⅳ期8例,随访至今已5例死亡,3例失访,最短生存期1年。

2 结 果

病理检查巨检: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径4.1~10 cm,平均7 cm,肿块表面隆起多不明显,轻度糜烂,部分可呈息肉状,肿瘤广泛浸润肌层,浸润的周围肌层切面层次清楚,穿透肌层的病例与周围器官及网膜粘连,淋巴结明显肿大。镜检:非常类似于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癌,呈复杂的乳头状结构,伴有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被覆复层上皮,并形成出芽状的次级乳头,次级乳头可相互连接成弓形,腺管腔常扩张,内衬上皮细胞呈跳跃状,细胞明显多形性,核深染,有巨大核仁,核分裂象多见,胞浆弱嗜酸或嗜碱,常见坏死灶,个别病例可见砂粒体。免疫组化癌细胞p53( ),PCNA( )。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UPSC大多数发生于绝经妇女,平均年龄比子宫内膜样腺癌约大10岁[1]。并很少有用雌激素的病史,临床常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B超示子宫增大,内膜增厚,内膜息肉,也可无异常改变。UPSC偶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同时存在。符合下列标准可诊断子宫的原发肿瘤:①肿瘤主体在子宫;②卵巢的累及只限于卵巢门部淋巴管,或只在显微镜下见到皮质有肿瘤累及[1]。本组病例符合子宫原发癌。

3.2 病理特点

主要呈复杂的乳头状生长,伴有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细胞呈高度非典型性,核呈多形性,核深染,有大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可有明显坏死,部分病例可见砂粒体(约30%)[2]且可见扩张的裂隙样腺腔,该型肿瘤可为单纯性,也可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等混合存在。

3.3 鉴别诊断

①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常类似于非肿瘤性子宫内膜,常有子宫内膜增殖症病史,镜下常有增殖内膜残留,而UPSC常见萎缩的子宫内膜[1]。子宫内膜样腺癌可伴有多量乳头形成,呈乳头状腺癌结构,但细胞异型性不及UPSC的细胞异型大,且乳头轴心常纤细,见不到UPSC中粗大的乳头轴心和裂隙样明显扩张的管腔[5],部分子宫内膜样腺癌间质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②透明细胞癌:由体积较大的透明细胞组成,还可见靴钉样细胞,细胞境界清楚,可排列成乳头状,腺样,实性片状或囊状。但细胞异型性不如UPSC[1]。③粘液腺癌:癌细胞形似宫颈粘液柱状上皮,胞浆内含有粘液,腺体结构复杂,上皮细胞常为复层,细胞核极性消失,由轻-中度异型性[1]。

3.4 预后

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增殖情况等因素有关[3]。但UPSC与以上因素关系不大,因其易发生淋巴管、血管和肌层侵犯,有时尽管病灶较局限也易发生广泛播散[7]。Kato等强调手术分期对患者有一定作用,应包括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淋巴结检查和网膜切除,强调仔细观察血管及淋巴管侵犯情况对判断预后有价值[6]。UPSC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较其他类型的内膜腺癌高,p53及PCNA强阳性表达,UPSC易侵犯肌层及脉管,因此UPS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癌,易扩散至子宫外[3-4],本组12例病人术后进行系统化疗及辅助放疗,随访9例已死亡6例,3例失访。

[1]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外科病理学[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07.

[2]阿克曼,阿克曼外科病理学:下卷[M].第8版.沈阳辽宁教出版社,1999:9.

[3]黄志勇,周克平,罗宁玲.子宫内膜癌[A].黄志勇.实用妇产科病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35.

[4]刘杜先,刘建华,等,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2(1):13.

[5]糜若然,瞿全新.妇科肿瘤基因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

[6]Kato DT,Ferry JA,Goodman A,et al.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30 cases[J].Gynecol Oncol,1995,59(3):384.

猜你喜欢
乳头状肌层病理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