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MRI在膝关节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0-04-13 02:41孙万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低场半月板骨髓

苏 辉,孙万钟,王 宁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高邮,225600)

骨挫伤是骨关节损伤后疼痛的常见原因,有可能是唯一的原因。外伤后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常规X线平片、CT检查常无阳性发现,如果临床上不引起足够重视,可能会延误诊断和治疗。MRI对骨肌组织、骨髓改变有极高的敏感性,是目前最佳的骨挫伤无创性检查方法[1-2]。本文回顾分析46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旨在探讨低场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6年8月~2010年5月期间行MRI检查的有膝关节外伤史的患者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 16例,年龄9~65岁,平均年龄35岁。除5例外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软组织肿胀、功能障碍,46例患者X线平片检查均阴性,其中7例行CT检查均为阴性。

1.2 检查方法

使用GE Signa 0.2磁共振,采用膝关节线圈,扫描序列包括:常规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R 400 ms、TE 14 ms),FSET2WI(T R 3 000 ms、TE 119 ms),脂肪抑制序列 STIR(TR 2500 ms、TE 400 ms、TI 75 ms)。以上序列分别行矢状、冠状位扫描,部分行横断面扫描,层厚4 mm,层间距1 mm,矩阵192×160。

2 结 果

46例患者共检出128处骨挫伤,其发生部位分别为:股骨外侧髁(48处),胫骨外侧髁(36处),股骨内侧髁(24处),胫骨内侧髁(15处),髌骨(5处)。46例患者中,单纯性骨挫伤15例,合并其它结构损伤31例,其中合并关节积液26例,半月板损伤18例,交叉韧带损伤1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46例患者骨挫伤的MRI信号表现为T1WI呈边界不清的稍低信号,T2WI呈边界不清的稍高混杂信号,STIR像呈边界清晰的高信号,形态多表现为片状、地图样(图1-3)。在128处骨挫伤病灶中,T1WI像显示111处,T2WI像显示125处,STIR像显示128处,且病灶边界清晰。结合文献[3]骨挫伤的形态可以分为三型:Ⅰ型,表现为干骺端和骨干区的弥漫性信号改变,在 T1WI呈低信号,在T2WI、ST IR呈高信号。Ⅱ型,表现为软骨下骨内见到局限性的信号区改变,皮质的连续性中断。III型,表现为软骨下骨内见到局限性的信号改变区。

3 讨 论

膝关节是人体全身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主要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周围肌肉、肌腱、关节外韧带组成,是运动时承重的重要关节、活动度大,是人体最容易受损伤的关节。

骨挫伤是外力所致的骨髓出血、水肿、骨小梁的微骨折,相应的软骨和骨皮质正常。因此,普通X线平片、CT检查无法显示骨挫伤,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平面成像,对骨髓改变有极高的敏感性,是目前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2]。使X线平片和CT检查未能发现病变的膝关节骨挫伤得到确诊。

骨挫伤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骨小梁内渗出、水肿及出血,导致了骨组织局部化学成份的改变,引起MRI驰豫时间的变化,产生异常的MRI信号。骨挫伤的MRI信号表现为T1WI呈形态各异的地图样的片状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STIR像呈明显的片状高信号,边界清晰。这主要是因为骨挫伤本身较轻,低场磁共振场强低,常规序列不能很好显示,而脂肪抑制序列(ST IR)通过抑制骨髓腔内脂肪信号来显示骨髓水肿、出血等含水丰富组织的信号[4],能弥补低场磁共振不足,文献认为,STIR是骨挫伤MRI检查首选成像技术[5]。本组资料亦证明ST IR骨挫伤显示率高于其它检查序列。

骨挫伤常伴随相邻结构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低场MRI能清晰显示半月板、韧带、关节腔积液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因此,MRI检查的另一个目的是发现其它联合病变。本组资料显示膝关节骨挫伤以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外侧髁最多见,合并损伤以关节积液和半月板损伤最多见,其次是交叉韧带损伤。这可能与创伤的机制有关,如膝关节在外翻暴力作用下胫骨前移、胫骨平台与股骨外侧髁面相撞击,造成上下对称的应力性骨挫伤,会引起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及同半月板的损伤。吕发金等[6]认为骨挫伤是前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的重要间接征象,而关节积液常提示骨挫伤的可能。国外学者[7]认为几乎所有的骨挫伤都可以发现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提示骨挫伤的非常客观有力的证据。因此,我们在诊断中要注意仔细观察软组织的信号变化。

低场MRI对骨挫伤非常敏感,但信号表现缺乏特异性。外伤、应激反应、肿瘤、感染及缺血等均可导致骨髓水肿。因此,骨挫伤的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和其它伴随症状。骨挫伤后病变骨髓成分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骨髓水肿减轻,渗液逐渐吸收,骨髓内局部骨组织化学成分逐渐恢复正常,MRI异常信号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骨挫伤一般在数月内消失[5],与个体的体质及修复快慢有关。

[1]徐爱德.骨关节炎CT和 MRI诊断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52.

[2]张雪哲.正确应用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像学检查[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7):437.

[3]江浩.骨与关节M 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2.

[4]刘伟,杨军,邵康为,等.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2):1319.

[5]许晓杰,魏友平,周明岳.坐骨结节滑囊炎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3):126.

[6]吕发金,黄永火,罗天友,等.骨挫伤与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关系的MRI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61.

[7]Romer FW,Bohndorf K.Long-term osseous sequelae after acute trauma of the knee joint evaluated by MRI[J].Skeletal Radiol,2003,31(11):615.

猜你喜欢
低场半月板骨髓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原位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法定量监测光催化Cr(VI)还原反应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