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胶囊改善肝癌介入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评价

2010-04-13 03:5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6期
关键词:金龙中位生存期

原发肝癌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发现时均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介入治疗是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我国的肝癌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失代偿,加上化疗药物的毒性和碘化油的血流阻断作用,进一步损害了肝功能,加重了肝硬化的程度,介入治疗后更应以调理和保肝为主。山西省肿瘤医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观察了金龙胶囊结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B超、CT、MRI、血AFP及部分病理(肝穿刺,手术证实)等综合手段确诊为晚期肝癌,其中,男46例,女8例,中位年龄47岁(28~72岁)。单个肿瘤30例,多个肿瘤24例,肿块位于右叶者36例,左叶者10例,两叶均有者8例。伴门脉癌栓17例,动静脉瘘4例,卡氏评分50~80分,中位评分65分。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分为2组。

1.2 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方法选择或超选择至肝脏肿瘤供血血管,灌注化疗药物:化疗用药为羟基喜素硷(20~30mg)+顺铂(40~80mg)+5-氟尿嘧啶(1g);栓塞剂为超液化碘化油乳剂,观察组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另加金龙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术后第3天起服用。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化疗后不加金龙胶囊。两组均用蒽丹西酮或格拉司琼止呕。介入治疗两次后做临床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疾病相关症状改善:精神状况、饮食、体重、腹胀、腹痛、黄疸、腹水减轻程度、感冒和盗汗情况;血常规、肝功能、AFP;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DSA。

1.4 疗效评判标准 按WHO统一标准评定,客观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为有效。生活质量评定以卡氏评分为标准,治疗前后分别予以计分。治疗前后计分提高20分以上者为提高,增高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各项指标有效率对比采用离散型分类计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全组无CR病例。观察组有效率为53.84%,对照组有效率为42.8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一般情况 治疗期间患者自觉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有所提高,体重增加、腹胀、腹痛减轻48例,5例黄疸有4例明显消退,4例腹水有2例明显吸收。

2.3 毒副反应 观察组胃肠反应发生率为34.62%,白细胞下降率为19.23%,对照组胃肠反应发生率为67.86%,白细胞下降率为50%,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小板下降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2.4 生存期 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失访5例,余21例生存期为3~36个月,中位生存率12个月。对照组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失访6例,余22例患者生存期3~27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为了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综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癌患者本已体虚,加之介入化疗,更易导致免疫低下,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有资料表明,由于肝癌的双重血供,介入治疗不能彻底杀死肿瘤细胞,且这种治疗的本身增加了肝癌远处转移的机会。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是国内肿瘤专家所采取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得到了国际上学者和患者的接受和认同。中药可以从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提高免疫功能,其中中药在扶正方面作用最优。

金龙胶囊很好地体现了中药的抗肿瘤原则:扶正祛邪。金龙胶囊为纯中药制剂,本身副作用小,其具有的扶正、祛邪、免疫调节、增效、减毒等方面的作用。临床资料表明,该药具有稳定瘤体,抑制肿瘤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减轻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等作用,与化疗合用有相加、协同作用,不失为一种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的增效减毒剂。

猜你喜欢
金龙中位生存期
调速器比例阀电气中位自适应技术研究与应用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金龙“入围”之道
玉璧金龙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对胃癌3年总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