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贴敷水道穴预防痔核手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2010-04-13 04:02李英杰孟丽君青海省中医院西宁810000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赤小豆肛肠科水道

李英杰 孟丽君 青海省中医院(西宁 810000)

尿潴留是指尿液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1],它是痔核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肛门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高达 30%~40%[2]。2009年 3月至 2009年 9月,在肛肠科行痔核手术 158例患者采用赤小豆贴敷水道穴的方法促进患者尽早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肛肠科行痔核手术的患者305例。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 2000年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确诊为痔,并排除有尿潴留病史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8例 ,男 83例 ,女 75例,年龄 38.10± 16.69。 对照组 147例 ,男 77例 ,女 70例,年龄 35.95±15.19;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术后仰卧位,暴露下腹部,在脐下 3寸,旁开 2寸左右分别取水道穴,洁净皮肤,在 4cm×4cm的胶布中央放置 6~8粒赤小豆,共2张,分别贴在两侧水道穴,协助并教会患者或家属持续按压赤小豆服帖 5~10min,每小时 3次,要求用力均匀、柔和,避免用力过猛。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包括听流水声、热敷和按摩小腹部等。两组患者在术后 6h仍无尿者给予导尿。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实施措施后 1h、2h、4h、6h内的排尿情况。

统计方法:排尿率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

治疗结果 治疗组 158例中 1h自行排尿者 52例,达 32.9%,2h累积自行排尿者 87例,达 55%,4h累积自行排尿者 139例,达 87.9%,6h累积自行排尿者 142例,总有效率达 90.0%。对照组 147例中 1h自行排尿者 11例,2h自行排尿者 21例,4h自行排尿72例,6h自行排尿者 89例,总有效率 61.8%。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

讨 论 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癃闭”病位主要在膀胱,又与三焦、肺、脾、肾密切相关[3],痔手术患者常常由于麻醉、手术、肛管内填塞纱布较多、精神因素、疼痛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膀胱肌肉麻痹收缩无力,尿道括约肌痉挛,影响膀胱和肾的气化作用而导致术后尿潴留。一旦发生尿潴留,患者下腹胀痛难忍,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甚至影响创口的愈合。

根据祖国医学“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原则,尿潴留的治疗以利气机而通水道为主。水道穴属于足阳胃经,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通,在《中药学》中,赤小豆性甘、酸、平,归脾、心、小肠经,有利于消肿,解毒排脓之功效,为滋养型利水消肿之药,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通过赤小豆对水道穴的持续刺激,将二者的作用有机统一起来,达到通水道,利小便的作用。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易掌握,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简单方便,只在患者体表进行,无痛安全,避免医源性感染,减少导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由于不需暴露患者的隐私部位,不影响患者的基本活动,故使患者易接受。传统的听流水声、局部热敷、按摩等诱导排尿的方法,操作繁琐,且起效慢,效果不满意[4],针刺法对护理人员而言,有下针、取穴等方面的难度;导尿术是解决尿潴留的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导尿是医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据资料显示,70%~80%的尿路感染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5]。临床试验证明赤小豆贴敷水道穴在促进痔手术后患者排尿方面具有明显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1]殷 磊.护理学基础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0.

[2]Salman Z.Urinary retention after bening anorectal operation.Dis Colon Rectum,1998,41(6):6961.

[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7.

[4]沈 曲,李 铮.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3-225.

[5]喻学红 ,任旭东.导尿与尿路感染的分析 [J].护理进修杂志,1996,11(6):12-13.

猜你喜欢
赤小豆肛肠科水道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赤小豆粥
赤小豆治痄腮
奇怪的封闭水道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继承与创新并重,创建国家一流重点肛肠专科——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何永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