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柴芍汤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4例

2010-04-13 04:02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柴芍后遗丹红

石 军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

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石嘴山 753200)

于 2007年 4月~2009年 3月,采用丹红柴芍汤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4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 55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其中男 32例,女23例,年龄 34~86岁,平均年龄 59.6岁,疼痛时间 1个月~12年,平均 2年 3个月,疼痛部位面部 9例,头部 4例 ,颈部 5例 ,胸背部 22例,上肢 8例 ,下肢 7例 ,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疼痛时间、疼痛部位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 B1100mg,维生素B12500ug肌肉注射,每日 1次;复方甘草酸苷片(25mg/片 )每次 2片 ,每日 3次 ,共 4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红柴芍汤:柴胡25g,丹参、制川楝子各 15g,延胡索 12g,白术、枳壳、当归、赤芍、红花各 10g,乳香、制没药、炙甘草各 6g,其中疹发于头部加川芎 15g,疱疹发于胸部、四肢则以杜仲、川膝各 15g,分别加入,每日 1剂。分早晚服,共 4周。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标准为依据。痊愈:疼痛感及伴发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疼痛感及伴发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疼痛感程度减轻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疼痛感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 治疗组 34例,痊愈 13例,显效 16例,有效 3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85.3%;对照组 21例,痊愈 4例,显效 7例,有效 3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52.4%;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系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年老体弱患者久病入络,瘀阻络脉,气血运行失司,不通则疼痛不止。治疗上宜疏肝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养血和血。方中柴胡疏肝,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制乳香、制没药增强活血化瘀功效;延胡索止痛;枳壳以助行气;杜仲、牛膝祛瘀通脉,引药上行下达,炙甘草调和疾病缓急。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气行络通。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侵犯脊髓神经后根的神经节,引起神经组织内炎性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神经纤维粘连及瘢痕形成等有关。带状疱疹还可能与供养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导致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密切相关。疱疹后神经痛,在感染疱疹病毒之后,有 10%的患者会出现长达 1个月的疼痛,而在疼痛达 1个月的人群中 10%~25%的患者会有长达 1年的疼痛,一些患者的疼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特别是长期持续性疼痛非常难以处理。由于疼痛程度较重,采用传统的口服止痛药等治疗手段不能迅速确切控制疼痛。我科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传统的维生素 B1、B12、肌注营养神经的同时辅以复方甘草酸苷增强其抗炎、类固醇的作用。

猜你喜欢
柴芍后遗丹红
柴芍六君子汤联合针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