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征护理在COPD患者氧气疗法中的应用

2010-04-13 05:5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氧气循证导管

(徐州医学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连云港,222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日趋增高,COPD病程持续延长,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威胁。目前长期氧疗被认为是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国外研究表明,长期用氧不仅能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改善缺氧,减轻症状,增加活动范围,而且可以改善患者情绪,从而提高生命质量[2]。本科对 108例COPD患者在氧气疗法中实施了循证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4月本院呼吸科住院COPD患者10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OPD全国诊断标准。其中男79例,女29例,年龄 61~84岁,平均72岁;病程 15~40年,平均2年;住院时间10~48 d。108例患者在吸氧中舒适感增加、吸氧噪音减少、氧疗的依从性得到提高和改善。

2 方 法

2.1 确定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氧气疗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规范有效的氧疗护理是护士必需掌握的内容,但由于个别护士对氧疗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不少模糊概念仍阻碍氧疗的合理应用。为了更好地制定出氧疗的最佳护理方案,本科采取循证护理,合理利用医疗护理资源,动态观察和掌握影响氧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确定护理问题:吸氧浓度及时间的选择;吸氧导管的选择;减少吸氧带来的噪声,使患者感觉舒适;氧气的加温和湿化;如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吸氧依从性。

2.2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

寻找国内外关于氧疗护理方面的文献,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

2.3 评价相关实证

将所获得的实证和临床知识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对上述所有相关文献进行评审.通过评审,获得最佳的研究实证,并结合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发生原理、护理经验总结及患者的个体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

吸氧浓度及时间的选择:COPD患者的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处于抑制状态,其兴奋性主要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如果吸入高浓度氧,虽可升高氧分压,但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使呼吸变浅、变慢,增加了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更加严重。如采用间断吸氧会造成患者在氧气中断时,血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稀释了氧气,从而肺泡内氧分压降低,引起更严重的低氧血症,因此应采用持续低流量氧疗,1~2 L/min,浓度24%~28%,不少于15 h/d。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 d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目前,一致认为吸氧至少15 h/d,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 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3]。

氧气导管的选择:给氧前详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输氧方式及导管。①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粘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小,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不适;而鼻勾式,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弥补了上述不足,但由于单腔鼻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粘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效果;②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有2个通气孔,将2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将鼻导管套在耳朵上。可根据患者脸型的长短,调节活塞的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③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对患者气道粘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5],妨碍交流,咳嗽、咳痰不方便。有研究表明,以上3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差别无显著性[4]。

做好患者的舒适护理:氧疗患者往往活动受限,鼻咽口腔干燥不适,因此要湿润口鼻,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同时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先将吸氧装置与患者连接后调流量的做法。

减少吸氧噪音:李敏等[6]对氧气湿化瓶进行了改进,取5.5 cm长、截面直径为4 cm的圆柱形海绵柱,其中央为长3.5 cm、截面直径为1.5 cm的空心,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清洗消毒1次/周,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 min,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改进后的氧气湿化瓶噪声均降低,保证了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氧气的加温和湿化:刁尚芝等[7]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使之顺利排出,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改善临床症状。对于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氧气以温度37℃、湿度80%左右为宜。

氧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士要教会患者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加强氧疗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氧疗护理的全过程。①指导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使用时注意防热、防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②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患者擅自将氧流量调高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患者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就拒绝吸氧;有些患者因顾虑吸氧会增加住院费用而不愿意吸氧,或吸吸停停。这些不遵医的行为应及时纠正,使患者理解,不正确的氧疗不但使病情不易好转,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打针服药的痛苦。让患者明白氧疗能间接减少药疗费用,并由于好转快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负担。

慢性患者的家属往往由于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部分家属对患者有嫌弃情绪,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顾虑。护士除了要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外,还要耐心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从心理上支持患者,饮食起居上给患者更多的帮助,并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医疗费用问题,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3 讨 论

护理实践表明,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用氧知识及用氧行为;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水平;通过动态监测护理效果,这种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是非常有效的,达到了最佳的护理实践,从而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护士的护理工作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的身心、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在护理实践中,通过不断改进,形成动态循环,不断提高救护质量。因此,循证护理是一种既重视规范化的职业行为又不忽视个体的护理,在护理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同时将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它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最新最佳的证据对患者实施护理[8]。循证护理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9]。循证护理指导护理过程,其要求不仅仅是在原护理理论指导下的常规护理,而且还要在循证护理的指导下进行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护士通过寻找科研证据,查阅大量专业相关资料,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1] 杨 晶,高 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5(5):624.

[2] 王银萍,张 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遵医行为调查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9):705.

[3] 邢丽娜,孙 滨,刘 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28(16):484.

[4] 张 岚,杭小华,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25.

[5] 金 奕.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天津护理,2004,7(2):1.

[6] 石 敏.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37.

[7] 李 敏.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106.

[8] 冯先琼,成典娟,李继平.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

[9] 毛雅芬,沈蓉蓉.科研小组在实施循证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8.

猜你喜欢
氧气循证导管
聚焦空气与氧气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