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皱胃移位及手术治疗

2010-04-13 12:30赵福强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10期
关键词:缝针真胃皱胃

赵福强,廖 旭

(1.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牧局,四川 宜宾 644600;2.四川省洪雅县畜牧兽医局,四川 洪雅 620300)

皱胃移位是高产奶牛的常发病,它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

1 病因

皱胃移位的发生与过食精料关系密切。该病经常发生于精料饲喂过多的体形高大的高产奶牛,当日喂精料达8~12kg时,其发病率高。分娩、胎衣不下、产乳热、酮病、乳房炎、消化不良等可诱发本病。据观察,在日喂精料平均为12kg以上的成乳牛群中,皱胃左方变位年发病率为2%,大量、长期饲喂玉米淀粉、酒糟的牛群发病率高。研究表明:20%~50%的奶牛在产后10d内发生亚临床低血钙症。低血钙可导致皱胃的收缩力下降,引起皱胃变长、弛缓,从而导致皱胃移位。

2 临床症状

2.1 左方变位 本病多数发生于分娩后7~30 d内。发病初期,母牛食欲时好时坏,精神沉郁,拒食精料,产奶量下降,反刍和暧气减少或停止,瘤胃收缩力减弱,有的病牛踢腹,回头张望,排粪迟滞,粪团变小或水状腹泻,粪有恶臭味。

随着病程的发展,患牛表现出本病的典型症状,腹部视诊,左腰肋弓部局限性膨隆,左肷窝特殊凹陷,腹部左右侧明显不对称,病牛喜右侧卧;触诊左肷窝处,触不到瘤胃壁,病牛有明显的痛感;在9~12肋骨弓的下缘,肩-膝水平线上下听诊时,可听到清晰的叮铃音或潺潺的流水音,频率时多时少;在左腹壁上1/3,第9~13肋骨之间听、叩诊,可听到金属音(特征性的“钢管音”);直肠检查,右侧空虚,瘤胃稍靠正中,在瘤胃与腹壁间有较大的间隙;穿刺检查,在局限性钢管音区直下部穿刺,取得皱胃液,其呈褐色,酸臭、浑浊,无纤毛虫,pH值1~4。患牛体温、心跳、呼吸变化不大。

2.2 右方变位 多发生于分娩后3个月内,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牛突然踢腹、呻吟不安、背腰下沉,心跳加快,饮食欲废绝。3~4d后,右腹围明显增大,右肷窝膨隆,在右腹肋部下方最后二肋骨间叩、听诊,可听到较大范围的“钢管音”,对该部下方进行冲击触诊,有时可听到溅水音。直肠检查,可触到膨胀的皱胃后壁紧张而有弹性。患牛粪便呈黑褐色糊状,“松馏油”样,混有血液,有恶臭味。皱胃扭转不通时,不见排粪。从膨胀部位下部穿刺皱胃,可抽出大量血色液体,其pH值为1~4。

3 治疗

3.1 保守疗法 单纯性左方变位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促进胃肠蠕动和加速胃肠排空。多数患牛前期症状消失几天后可能复发。右方移位,尤其是皱胃扭转患畜,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尽快施行手术。

3.2 手术疗法 治愈率高,术后很少复发。

3.2.1 左方变位

3.2.1.1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24h以上,减轻腹压。术部剃毛、消毒,对术者手臂、手术器械和场地进行消毒。

3.2.1.2 保定与麻醉 六柱栏站立保定。肾上腺素配合2%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作左右两侧腰旁传导麻醉并对术部作局部浸润麻醉。

3.2.1.3 手术部位 左侧腰椎横突下方15~20 cm处,离最后肋骨5 cm向下作18~20 cm长的垂直切口,常规打开腹腔。淡红色的囊状真胃位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如真胃内积气较多,可用导管针穿刺导出真胃内的气体和液体。探查真胃与大网膜、瘤胃壁以及左侧腹壁是否发生粘连,若有粘连,要小心分离,如果大网膜有撕裂,应缝合。探查幽门区网膜,将网膜深陷两层作一皱褶,用带18号缝线的缝针穿过折成双褶的网膜,作一褥式缝合并打结,剪去余端;带有缝针的另一端放在切口外备用。纠正真胃位置后,右手掌心握着带缝线的缝针,紧贴左内腹壁伸向右腹底部,按助手在腹壁外指示的真胃正常位置,将缝针向外穿透腹壁,由助手将缝针拔出,慢慢拉紧缝线。然后缝针从原针孔刺入皮下,距针孔处1.5~2 cm处穿出皮肤,引出缝线,将其与入针处留线在皮肤外打结固定,剪去余线。同时常规关腹,在关腹前,向腹腔内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溶液。术后限饲精料,少量多次饮温盐水,饲喂优质青干草。经7 d左右创口愈合后,拆除皮肤上的缝线。

3.2.2 右方移位 术前准备、保定与麻醉同左方移位。

3.2.2.1 手术部位 在右侧最后肋骨缘4 cm处,上缘与肩关节水平线相齐,往下作18~20 cm切口,常规打开腹腔。导出真胃内的气体和液体。术者伸手入腹检查真胃移位程度或扭转方向及有无粘连,然后使真胃复位,并使十二指肠和幽门通畅,然后将真胃在正常位置与腹膜加以缝合固定,最后常规关腹。

3.2.2.2 术后护理 抗菌消炎、强心补液、纠正碱中毒。用青霉素120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单位肌注5~8 d;复方氯化钠500~1 000mL、10%葡萄糖 1 000 mL、25%葡萄糖 500~1 0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甲硝唑静脉注射;补VC1、VB1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植物神经功能。一般患牛2~4 d即可恢复食欲,注意控制精料喂量,给予优质干草。

4 预防

科学配合日粮,加强饲养管理。在干奶期适当控制精料喂量,增加优质干草,注意驱赶运动。高产牛应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牛分娩后口服钙剂或静注补钙,以保证奶牛产奶的需要,同时防止产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产前20 d降低精料喂量,产后20 d内逐渐添加精料,增喂青绿多汁饲料。

猜你喜欢
缝针真胃皱胃
奶牛真胃阻塞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扭转方向之我见
摔倒致奶牛形成皱胃左方变位情形的报道
缝针
敷贴巧用于缝针的固定
奶牛饲喂亚麻籽粉和注入葵花籽油后皱胃氧化状态
牛皱胃变位的诊治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
KD338:不看都能穿进线的手缝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