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新国标实施,牛奶质量会不会下降?

2010-04-13 16:54
兽医导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生乳国标菌落

6月起,中国乳业新国标正式实施,其中共包括66项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对这些标准进行的重新修订,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

然而,从标准正式发布,关于它的争论就从未止息。尤其是其中《生乳安全标准》一项,不少乳品业内人士指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 g含2.95 g,下降到了2.8 g,远低于发达国家3.0 g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是“历史的倒退”。更有媒体公然指出,这份标准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一时间,网络上的热烈讨论也让不少老百姓开始担心,自己今后喝的牛奶,质量会不会下降;菌落标准提高,会不会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猛然一想,老百姓的担心似乎有些道理,可“新国标”为何要这样制定?

对“新国标”的两种看法

新出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生乳”一项的规定,对比旧版GB19301-2003《鲜乳卫生标准》,确实发现,“理化指标”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限量”中的“菌落总数”两项,是其中差别最大的地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教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胜利称,目前国内100头以上成规模的奶牛养殖只占23%左右,据2007年中国奶协的统计,20头以下的散户养殖占到60%以上。有人指出,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地区,许多散户养殖的奶源,蛋白质含量连2.8%都难以达到。据报道,主持新国标制定的专家起草组组长、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曾对媒体表示,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菌落数放宽的原因,是为了“兼顾行业现实,保障散户奶农的利益”。如果将标准定高,整个行业会因此增加巨额设备添置和检测成本。

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教授直接对记者表达了他对新标准的不满:“这个标准就是迁就了落后,保护了落后。”

“我刚从宁夏回来”,南庆贤说,那边有些原奶生产的菌落含量已经达到了每毫升400万。“如果标准太低,只能让奶农更放松。”他认为,原奶质量下降,必然会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这种考虑到国情、奶农利益的做法,他个人并不同意。“这会让我国和国际上差距更大,外国人对我们的奶产品更有看法。全世界现在除了非常落后的国家,其他对原料奶的标准和要求都很高。只有优质的原料奶才能做出优质的乳制品来。”据南庆贤了解,一些业内人士对新标准也比较反对。

与南庆贤意见不同的,是中国奶业资深专家,现为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的王怀宝。他认为,自己的看法更加立足于实际。“目前媒体报道中有些过激的言论,对于中国奶业发展、提高老百姓奶制品的饮用量,并没有什么好处。”他认为,这次新国标只会对行业发展有影响,不会对老百姓喝的牛奶质量产生太大影响。新国标出台后,对于生鲜奶的标准,表面上看低了,实际上是高了。因为过去虽然要求蛋白质含量2.95%,但我们并没有做到严格执行。新标准中的2.8%只是最基本的,也就是合格不合格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还会制定细则,高于2.8%的,再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按质论价。

老百姓喝的牛奶会受影响吗

不过,媒体上对“新国标”的争论还是引起了一些老百姓的恐慌。有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人都反对为了迁就奶农利益,牺牲了牛奶的营养和国人的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认为,“新国标”中生乳蛋白质标准降低,并不会给我们的饮用奶和营养摄入带来太大的问题,因为与原来的标准相比,每100 g里蛋白质含量只减少了0.15 g。按中国营养学会的标准,成人一天应摄入60~70 g动物蛋白。“新国标”里要求,每100 g牛奶里含2.8 g蛋白质,每天喝500 ml,也就是一斤牛奶,也能摄入14 g蛋白质,再加上平时肉类等蛋白的摄入,已经足够了。“不过,微生物标准不应该再降低了。”李兴民说,原奶中的菌落含量和老百姓的健康有着更大的关系。细菌含量高了,首先是储藏、运输中可能产生毒素,这种毒素比细菌更耐热,牛奶加工中,即使高温杀菌也不能将其完全杀死。其次是菌落多会产生酶,分解牛奶中的物质,造成牛奶的味道、口感下降,破坏营养价值,比如出现苦味、沉淀不均匀等。第三,牛奶杀菌是有一定效率的,如果原奶中的菌落多了,成品奶中的残留菌也会变多。第四,只有更苛刻的条件才能杀死较多的细菌,比如提高杀菌温度和延长杀菌时间,但这同时也会破坏牛奶营养。

生乳新国标下调符合国情

生乳是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常乳,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即食生乳。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首先对标准中“生乳”的概念给予了说明。

他认为,设置这一指标,符合我们国家生乳的生产实际。“饲料对生乳蛋白质含量影响很大。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

吴和平说,降低蛋白质指标的原因之一是尊重了目前国内的养殖现实。从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95 g/100 g的常乳是客观存在的。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到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 g/100 g的比例分别达到75%和90%,2008年某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收购区域内的小规模养殖户和奶牛小区的生乳蛋白质平均为2.84%。此次标准调整也同时参考了地方标准。黑龙江省作为国内奶牛的主产省之一,该省实施了8年的地方标准中,明确规定蛋白质含量≥2.8 g/100 g。

吴和平同时表示,标准的调整有利于生乳的质量监管。“应该说荷斯坦奶牛所产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主要的指标曲线是在2.8~3.4 g/100 g,蛋白质设为≥2.8,可以避免低于2.95 g/100 g的生乳出现监管的缺失问题。”他说。

另外一个原因是,奶牛泌乳高峰期蛋白质含量低。而北方奶牛在5月到9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这个季节又是天气最炎热的季节,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会导致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的季节。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说,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

奶粉和鲜奶品质不会下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生乳标准的蛋白质含量,不会影响消费者所食用的液态奶和奶粉里面的蛋白质含量,“现行液态奶和奶粉蛋白质含量,与以往的标准要求一样,没有倒退。”陈君石强调,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

陈君石说,对比液态奶、酸奶和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就可以发现标准并没有倒退,对消费者的健康没有影响。生乳是指从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它和奶制品不一样。而奶制品经过加工成奶粉后,生乳的水分挥发掉,它的蛋白质含量就远远高于生乳。

对于菌落总数标准下降的问题,吴和平解释称,目前我们国家小规模奶牛养殖比例比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养殖水平低就造成了生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

但他说,根据新的生乳国家标准,菌落总数定为200万,能够保护大量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利益,“这种生乳不是直接饮用的,是需要加工的,应该说它是安全的。”

可以喝的乳制品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生乳,会不会使奶企在生产时,不得不违规添加其他物质?对此陈君石在接受采访时坚称,不会。他说,加三聚氰胺是非法的。对奶粉而言,你把生乳的水分都蒸干了,它不就剩下固体了吗?蛋白质含量当然就高了。而巴氏消毒奶,用的是比较好的奶,所以乳蛋白绝对高于2.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竹天说,蛋白质标准的调整和日常喝的奶制品质量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来讲,我们现在所喝的液态奶和奶粉,质量和以前相比都没有任何降低,从某种指标和要求上看,标准还提高了很多,在安全性能上给予了更多保障。

改变饲养模式,才能喝上更好的奶

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新西兰这样的产奶大国,它们的牛奶并不像国内一些牛奶那么浓稠,质感稀薄,却有着浓浓的“奶味”。南庆贤称,这种牛奶质量上的差异,和奶牛的饲养技术有很大关系,所以光把标准降低是不够的,我们应在提高技术上做更多的引生良好免疫效果的重要环节,包括免疫时机、免疫剂量、免疫方法与途径、免疫对象等。要掌握最佳的免疫时机,就要注意母源抗体、不同疫苗抗原间的相互干扰、免疫保护临界值、不同抗体的消长规律等。母源抗体对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较大,要了解不同疫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初免时间,否则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同疫苗间的免疫干扰也较为常见,如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不能同时免疫,至少间隔15 d以上,否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免疫副反应。这些规律要根据不断的免疫监测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建议中小型猪场对常见疫病(如CSF、PRRS、PRV、FMD等)做3~4次/年检测,以便掌握本场疫病的流行规律和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对实力较强的猪场,实施动态监控,建议每月进行1次检测。

(三)合理的药物保健 除做好疫苗免疫外,针对PRDC的易发阶段和病原特点,实施合理的阶段性的药物保健,也是有效控制和减少PRDC发生的必要手段。通常是药物组合,主要有强力霉素、泰乐菌素、泰妙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长效土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及阿莫西林等。还要定期驱虫,以减少寄生虫的感染和危害。另外,定期或配合疫苗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黄芪多糖等,可以有效解除免疫抑制,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四)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将消毒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定期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内外病原体数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机率。主要措施有:定期对场地、饮水、设备和畜体进行消毒;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尤其加强对场外疫区内来访者、物品和车辆的消毒管理。发病期间,也要对场区内进行疫区的划分,减少员工、物品间的交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实施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做好灭蚊蝇和防鼠工作。

总之,PRDC是目前规模化、集约化猪场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造成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同时也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猪场的生产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PRDC的防控,关键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重点在免疫预防和药物保健,预防原发性感染,防止继发感染;核心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四维一体”的综合防制措施,PRDC仍是可防可控的。

猜你喜欢
生乳国标菌落
生乳农残限量新标准实施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
SPC在压缩干粮菌落总数监测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细菌菌落优化算法含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优化
山西老陈醋有了新国标 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