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越式发展中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0-04-14 21:33刘战歌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0年1期
关键词:安钢维修策略力量

刘战歌 刘 祥

作者通联: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第二炼轧厂 河南安阳市 455004

一、前言

从2003年起,安阳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安钢)历时5年,累计投资150多亿元,制定实施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淘汰了原有的小高炉、小炼钢炉和小轧钢机组,创造了连续4年每年投产一个100t级转炉,每年增钢100万t的辉煌业绩。截止到2007年底,安钢顺利完成了“三步走”发展规划,实现了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专业化的升级换代,销售收入由10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钢产量由400多万吨增加到1000万t。目前,安钢已经确立并正在实施“两大跨越”发展战略:①配套完善,培育品牌,加快千万吨级钢铁大厂向千万吨级钢铁强厂的跨越;②持续优化,突出特色,加快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向千万吨级精品板材基地的跨越。

150t转炉—LF/VD精炼炉—3250mm超宽板坯连铸机—3500mm炉卷轧机生产线和150t转炉(2座)—LF/RH精炼炉—1650mm双流板坯连铸机(2台)—1780mm热连轧生产线是安钢“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两大核心工程,也是安钢实施“两大跨越”发展战略依托的核心力量。其炉外精炼、超宽板坯连铸多项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炉卷轧机采用的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炉卷板生产工艺技术。两条全新生产线的集中建设和快速形成产能,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是也把新的挑战摆在了面前:如何驾驭和管理好现代化的工艺和装备,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方面,安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企业在跨越式发展中设备维修和管理遇到的问题

1.对新设备的认知存在差距

新建生产线投产后,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普遍认为是新设备,而且设计和供货商均为世界知名公司,质量有一定保障,不可能出现问题,存在一种“高枕无忧”的思想。在投产初期,由于生产事故较多造成设备的损坏,同时设备本身仍然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宽板坯连铸机的多次漏钢造成结晶器和扇形段的损坏,并且影响到生产替换件的周转,暴露出设备应对突发和多发事故的能力不足;炉卷轧机高压水除鳞系统问题频出,直接造成生产中断,对全线生产系统造成影响,暴露出关键设备的设计和质量存在薄弱环节。机械和电气设备故障的高频次发生,说明对设备数量较大和结构复杂认知不足。

2.对设备运行及劣化规律掌握不够

由于对设备的主要故障部位、形式、特点没有充分掌握,各种设备问题丛生,找不准规律。集中表现在突发性故障偏多,恶性事故屡有发生,某些机组初期设备问题多而集中,故障率非常高,致使设备检修长期处于非正常循环状态,对生产影响巨大。例如:2#150t转炉倾动齿轮使用半年断裂,影响生产达半个月之久;炉卷轧机主传动装置的万向传动轴,设计使用时间在2年以上,在使用17个月后轴承便发生碎裂,造成停机54小时,大量液压缸提前出现泄漏,液压伺服阀极短时间就发生故障等等。

3.设备管理策略及维修方式方法不成熟

事后维修成为主要的维修方式,设备管理及维修的计划性较差,设备管理策略不合适,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

4.维修资源问题

(1)投产初期,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成本因素影响,主要是依靠自身维修力量,坚持自己能干的绝不外委。完全靠内部力量,可以集中解决某个局部问题,但存在专业化水平低的弊端。

(2)在新装备、新工艺条件下,大流程生产体系的确立和生产工艺、工序衔接的刚性增强,对设备的系统化停机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维修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一方面是转岗职工较多,维修人员素质差别较大,相当一部分职工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不能适应新设备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是维修人员数量储备不足。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远比想象的要多很多,人员紧缺,满足不了新条件下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正常需求。上述缺失和不足,导致整个设备管理体系的运行不良及设备维修工作的滞后和脱节。如炉卷轧机工序,初期仅依靠自身力量和公司内部协调的部分力量,由于项目大人员少,检修项目完成率仅有50%左右。大量设备隐患不能及时排除,逐渐演变成大的隐患,致使设备运行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三、设备维修和管理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1.维修策略

企业实现装备大型化后,实施设备维修策略的及时、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不同工艺条件、维修特点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策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较先进的、有代表性的维修策略,作为维修的主要策略,最终取得一个科学的维修策略组合。

(1)安钢设备初期的维修模式。针对设备不同役龄的故障规律,应制定不同的维修策略。安钢第二炼轧厂在建厂初期,由于对设备认知不充分和对设备运行及劣化的规律掌握不够,再加上维修资源的组成比较分散,转岗工、老厂分流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的维修习惯没有及时转变,很难适应新设备维修要求,所以没有对设备的维修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思考,大量采用了事后维修模式。目前,事后维修模式仍在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的沿用。

(2)逐渐改善维修模式,探索规范化维修体系。首先依据不同的工艺、工序和设备特点研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维修策略。在安钢导入TnPM的SOON体系里,有丰富的设备维修策略定义与安排,针对新旧设备的故障规律,制订相应的维修策略,并对规范化的维修体系进行探索。规范化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是一个依靠自身力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过程。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变事后维修为预防维修。在广大设备管理人员及设备维修人员中贯彻一种“预防维修”的理念,重点分析设备事故案例和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类似部件、部位进行针对性维修。分析同类重复发生故障原因,找出元件失效周期。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预检”,努力寻求在线总成更换,同时控制备件成本。加强检维修计划性工作。初期尝试按每周一次定修,运行一段时间后,结合设备特点及工艺件更换周期,确定为每10天一次。要努力控制定修时间,定修时间的控制好坏,对系统生产影响较大,并分析不能按时完成的原因,逐一解决。

(3)制订生产线的组合维修策略。经过一个时期大量采用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初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后,针对不同生产线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组合维修策略:①每隔一个周期进行一次的系统检修(定期预防维修),停机时间控制在3天左右,对全系统进行较彻底的中等规模维修,由若干项修组合构成;②每月停机若干小时的小定修(定期预防维修),分为多次进行,处理比较紧急的设备隐患;③部分设备部件、总成进行状态维修(CBM),主要是一些重要的辅助设备和动力设备部件,如高压泵、电机、减速机、液压系统等;④重要易损部件的总成进行替换维修;⑤利用好上下游停机和系统停机的同步检修机会,进行维修等。

2.维修资源配置

企业在新的跨越式发展中和原来的配置有着很大区别,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均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的维修资源就显得严重不足,急需重新整合。要充分发挥自主维护和专业维修的优势互补作用,同时广泛吸收各方及社会资源,进行合同化维修,以适应大型化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需要。

(1)新老流程设备体系有着本质区别。原来是小高炉、小转炉、小铸机和小轧机,相对数量较多,可供选择的配比链也较多,生产组织分配的弹性高,刚性连接不强,对生产总体影响不大。目前的生产流程虽然没有变化,但新条件下表现出的设备大型化、控制自动化、生产连续化的突出特点,生产系统的整体性和刚性要求增强,所以对各子系统的性能及匹配性要求也随之提高。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下道工序生产组织的滞缓,甚至停产。所以,停机检修时间的选择必须是对整条生产链系统性的选择,检修资源势必要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使用。故出现检修资源平时够用,整线停机检修时不够的局面。

(2)由于单体加工设备大而多,且构成复杂、技术集成化程度高,促使设备问题发生量和处理的难度系数均大幅增加,给原有的点检定修模式带来极大冲击,需投入的人力资源较原来更多,专业化维修力量需求更大。

(3)从现有实践看,每次定修,炼钢—精炼—连铸—轧钢各工序全停后,将现有的维修资源合理分配到各区域,但每个区域的检修力量都显得单薄,维修组织非常困难,检修任务完成率偏低,导致检修效果下降。事后被迫再组织检修,陷入重复维修的困境,出现生产不利、运行不畅的被动状态。

第二炼轧厂建厂初期仅有一条生产线投产,但维修资源不足现象已经显现。随着第二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维修资源愈加紧缺,初步尝试在一个区域内引进外委维修力量。虽然大大缓解了维修资源紧缺矛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总体需求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

因此,成立专业设备点检站,负责对全厂设备的专业化点检工作,建立日修、项修和定修相结合,以专业点检为基础的生产与设备管理相统一的点检维修新模式。日常检修由点检站点检组确定项目,按生产科协调生产间隙时间,维修车间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定修以机械科电气科收集各单位检修项目,制定检修计划,机械科电气科统一协调分配检修力量,充分利用内部维修力量及外部检修力量,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

日常检修以内部维修力量为主,外委较大的维修项目为辅。定修、项修以外部检修力量为主,以内部力量维修关键设备、液压等项目为辅。

3.维修人员的技能素养

大型化装备对人员技能素养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和使用显得比以往更加迫切和重要。

(1)技术消化和人员培训。高素质的人员是管理和维修工作的保证,因此工艺技术和设备技术都需要系统的学习消化。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系统性的培训和选拔是主要途径,可在坚持人才培养与激励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组织厂级培训、车间培训,设立高薪岗位等,培养多任务多技能的高素质设备维护、维修人才。

(2)前期人员大量储备是重要的关键点,来源可多渠道引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还可大量吸收新生力量,形成梯队和层次。

(3)要设法避免专职岗位人才的“单打一”现象,注重培养自己的专家,以适应生产中难题的解决和故障的排除,形成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

(4)新型设备对维修人员素质远高于一般装备的要求,对此类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待遇必须高度重视。

四、结论与展望

维修策略在新的投产设备上是要尽快确定的重要课题。对大型设备流程企业或工程,维修策略要视不同工艺、工序的特性来确定。投产初期事后维修阶段很难避免,但通过努力可减少、缩短过程。

要树立大资源配置观,要从社会和自身寻求多力量组合,从技术、质量等多方面通盘考虑,比例搭配要视不同厂情确定。内部资源重新整合后,集中起来可采取两家或多家竞争,外部资源也可考虑竞争。但核心技术绝不能丢弃,应时刻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现代化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关,另一方面与新劳动法的实施有关。

1 李葆文.简明现代设备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李葆文,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维修管理——SO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张孝桐,孙金城,李葆文.规范化的设备点检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安钢维修策略力量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装备维修策略选择和优化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制定及优化分析
麦唛力量 (一)
安钢强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创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挑战
基于状态维修的防空反导装备预防性维修策略
孤独的力量
新常态下的安钢人力资源改革探讨
怀疑一切的力量
安钢第一炼轧厂100吨转炉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