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QQ群》的雷锋精神

2010-04-23 03:32李柏松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9期
关键词:沈阳军区大鼓业余

文/苏 丛 李柏松

“热爱人民,服务人民,雷锋永远在心间……”2010年全军业余文艺会演,沈阳军区选送的节目,京东大鼓《爱心QQ群》以优美的旋律、巧妙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精彩的演绎以及弘扬主旋律的健康内容,博得了前来观看节目的军委首长及驻京官兵经久不息的掌声,总政治部李继耐主任更是给出了“业余演出,专业水平”的高度评价。

优秀的作品,必须有精炼的灵魂。京东大鼓《爱心QQ群》唱的是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在新时期发扬雷锋精神,踊跃救助身患白血病女孩的故事。曾经作为雷锋生前部队一员的主唱李洪波,对雷锋精神的领悟比别人更加深刻,感情也更加深厚。以文艺作品的形式赞颂雷锋精神更是屡见不鲜,从早年的快板书《学雷锋》,到唱遍全国妇孺皆知的,甚至成为儿童学唱歌曲启蒙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一个又一个优秀节目从沈阳军区走向了全国。这既说明雷锋坚固的偶像地位永远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也折射出沈阳军区官兵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实际行动。节目初创时期,身为演出队队长的李洪波与军里的文化干事薛京国反复推敲提炼节目的创作精髓与灵魂,确定了在新时期,歌唱赞颂新一代雷锋传人,弘扬我军服务人民优良传统的主旋律。他们深信一条真理,那就是“作品在基层”。从历年的业余创作实践中,他们感悟到,好的作品不是闭门造车想象、杜撰出来的,不是灵光一闪就可以搬上舞台的,而是真正扑下身子,擦亮慧眼,在丰富多彩的军营沸腾生活中挖掘整理出来的。李洪波与演出队业余文艺创作骨干刁伟光先后4次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深入基层连队把握线索,通过采访、接触、了解,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加之他们的亲身感受,对于作品的创作,有了更精妙的思路。

成功的作品,必须有巧妙的构思。故事借助了信息时代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网络,作品侧面反映了部队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青年官兵弘扬雷锋精神的渠道和平台更加广阔。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不能变。无论偶像怎么变,雷锋这一中国军人的形象代言人,永远是沈阳军区舞台之上不可缺少的符号。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观念在改变,思维在创新。如何用更加时尚的形式与生动的语言表述感人的事迹,怎么用简短的词句与灵活的手法展现丰富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创作成员冥思苦想、多方探索,用京东大鼓唱腔结合东北地方戏曲色彩,把传统曲艺表演加入网络时代元素,构架出了节目的初期模块。在道具制作过程中,为了达到节目创新需求,李洪波、薛京国、刁伟光三人结合节目特征,论证设计方案,探讨道具设计,请教制作工艺,征集设计思路,经过上百次的推翻与创新、失败与重来,成功设计出了表现更加直观、表演更加贴切的道具。

完美的作品,必须有汗水的浇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舞台表演的不变真理。为让节目在舞台上得以精彩呈现,节目汇聚了军区各单位业余文艺骨干。由于演出规格高、时间紧、要求严,参与演出的19名演职人员团结一心,冒着近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夜以继日地探讨细节,互相沟通表演心得,经常排练到凌晨。为了更好地掌握传统京东大鼓的唱腔,演出人员认真研究著名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等老前辈的不同唱段,搜集了《杨家将》、《包公案》、《送女上大学》等大鼓经典名段,下载在MP3里,时刻挂在耳边、唱在嘴里,逐字逐句揣摩并且不断创新;在编曲和音乐制作上,主创人员先后6次上沈阳向专家教授请教,大胆进行曲式创新,在传统京东大鼓曲调基础上加入了地方戏曲元素,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在登上全军舞台后,他们更是把每一次排练都当做一次提高的过程,把每一次专家的指导都当做一次学习进步的机会。用DV将排练过程悉数记录,每天观看排练录像,总结每个人的优势和缺点,加强演唱表演中与观众的互动性和现场感,使演员表演日臻完善,节目质量不断攀升。

每一个和这个节目有关联的人,都只有一个信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弘扬光大!

猜你喜欢
沈阳军区大鼓业余
业余也疯狂
大鼓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军媒何以展“雄风”——从沈阳军区《前进报》“我是东北虎”专栏说开去
传解放军举行长白山军演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
本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