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2010-04-23 03:58朱旭杨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抽液胸膜炎结核性

朱旭,杨蓉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是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高度变态反应而产生的胸膜炎症。常见并发症为胸膜肥厚,粘连、分隔及包裹,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怎样减少积液、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是治疗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取常规穿刺抽液、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的方法,治疗 6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68例,其中左侧胸腔积液 26例,右侧胸腔积液 42例。男 48例,女20例,年龄 19~58岁,平均 37岁。68例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组,单数为治疗组 34例,双数为对照组 34例,两组年龄、性别均衡,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均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予以 B超观察积液的部位、量,选出最佳穿刺点,按操作常规予以胸腔穿刺抽液,2次/周,抽液直至 B超提示不宜抽液为止。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 10万 U+0.9%氯化钠溶液 30m1,根据需要可连续多次应用,本组患者注入尿激酶最多者达 4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 8周后,通过胸部 CT、B超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 8周后,经胸部 CT、B超检查,治疗组胸液纤维分隔、粘连及多房形成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胸液纤维分隔、粘连及多房形成情况比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pleural fiber separation,adhesion and formation of multi-room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含纤维蛋白质和白细胞的渗液进人胸膜腔,液体中纤维蛋白沉积在胸膜上,会形成膜样分隔,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1]。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如果久治不愈,将出现胸廓塌陷、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尿激酶可以降解纤维蛋白,降低积液的黏稠性,防止胸膜粘连和分隔形成,保证积液引流通畅,增加胸腔引流量,使肺得以重新复张胸膜肥厚减轻[2]。本研究结果提示,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早期,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使纤维分隔、胸液包裹减少,胸膜肥厚减轻,是治疗渗出性胸膜炎、减少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1 魏爱东,王玉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4,9(4):416.

2 阂锐.胸膜腔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 [J].国外呼吸系统分册,1999,19(1):39.

猜你喜欢
抽液胸膜炎结核性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肋骨超声显像在胸腔积液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羊传染性胸膜炎的治疗策略研究
羊传染性胸膜炎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