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塬区棉花地下微灌补水系统初探

2010-04-30 05:44杨苏龙史俊东南建福石跃进李永山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微灌灌溉水棉田

杨苏龙,史俊东,南建福,石跃进,李永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旱作农业区主要是雨养农业,由于降水较少,年际间变率较大,季节间分配不均,常常导致降水与作物生长发育需水相矛盾,造成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集水和补水技术在旱作农业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利用地头旱井收集田间、道路径流雨水,使用高效的节水设施和技术来灌溉农田,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旱作区作物产量[1-5]。传统的漫灌方式,水资源浪费大,水分利用效率低;而采用微灌方式可节省水分,水分利用率较高。但微灌投资大,易堵塞。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发一套成本低、不易堵塞的地下微灌系统,为旱作农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补水系统。

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万荣县皇甫乡新寺村,地处晋南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十年九旱,年均降雨量为557.4mm,其农业生产主要靠雨水,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6-8]。试验地头的旱井常年蓄水30~40m3。

2 试验处理

设5个微灌系统和1个常规对照。处理1.大管(内径15 cm。其余处理同)送水,支管分水,支管上套有防堵套,支管长3m,内径为10mm,每隔0.3m设有一直径为1.5mm的水平对孔。处理2.大管送水,支管分水,支管上没有套防堵套,支管长3m,内径为10mm,每隔0.3m设一直径为1.5mm的水平对孔。处理3.大管直接送水,大管处于3m跨度中心线,每隔0.25m设有一直径为6.5mm的水平对孔,底部每0.5m一孔,孔径4.2mm。处理4.大管直接送水,大管处于3m跨度中心线,每隔0.25m有一直径为5.2mm的水平对孔,底部每0.5m一孔,孔径4.2mm。处理5.大管直接送水,大管处于3m跨度中心线,每隔0.25m有一直径为4.2mm的水平对孔,底部每0.5m一孔,孔径4.2mm。对照(CK)为不设置送水管,不浇水,按常规施肥。处理1~5施肥量减半,溶化后随浇水施入。

试验所用的管道均为PVC管,于2003年埋于土壤下层40 cm处,每处理区PVC管要达到水平安装,每小区覆盖60m2。试验采用每小时出水量为2m3的电动自吸泵从旱井来提水、送水。

2003年降雨量达847.9mm,是晋南建国以来第2个丰水年,是典型的涝年,但是1—7月份降雨只有289.3mm,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294.6mm)少5.3mm,棉花生育期降水777.6mm,试验分别于6月14日和7月18日对棉田进行2次补灌,每次补水180m3/hm2。2004年全年降雨量为437.8mm,棉花生育期降水354.4mm,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多降雨75.1mm,是平水年份,试验分别于6月15日和7月6日对棉田补灌2次,每次补水180m3/hm2。2005年全年降雨量为368.8mm,棉花生育期降水330.6mm,是典型的旱年,试验分别于7月4日和7月18日对棉田补灌2次,每次补水180m3/hm2。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微灌补水系统对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各微灌补水系统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16.8%~55.1%,其中,处理1和处理3分别比对照增产55.1%和51.7%(表1)。各微灌补水系统水分生产效率为0.468~0.622 kg/m3,比对照提高了10.4%~46.7%,其中处理1和处理3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灌溉水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处理5>处理4,其中,处理1比处理4提高了32.84%。

表1 不同微灌系统对棉花产量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的影响(2003)

2004年为平水年,各微灌补水系统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8.3%~35.6%(表2),其中,处理1和处理2分别比对照增产35.6%和30.8%。各微灌补水系统水分生产效率为0.386~0.481 kg/m3,比对照提高了1.85%~26.91%,其中处理1和处理2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灌溉水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5,其中,处理1和处理2分别比处理5提高了25.00%和20.65%。

表2 不同微灌系统对棉花产量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的影响(2004)

2005年为典型的旱年,各微灌补水系统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18.7%~50.6%,其中,处理1和处理2分别比对照增产50.6%和38.7%。各微灌补水系统水分生产效率为0.771~0.979 kg/m3,比对照提高4.33%~32.48%,其中处理1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灌溉水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其中处理1比处理5提高了27.0%(表3)。

微灌补水系统1从2003年开始使用,试验田棉花生长整齐一致。2005年于试验补水补肥期间,在田间挖出部分主支管,田间渗水均匀一致,说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试验各年度虽然降雨年型差异很大,但补水补肥后,对棉花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

表3 不同微灌系统对棉花产量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的影响(2005)

3.2 旱地棉田微灌补水的经济效益

按照《农业工程手册》提供的经济效益静态分析方法,对旱地棉田微灌补水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中水费按1.0元/m3、籽棉按5.6元/kg、塑料管的投资按7.0元/kg计算,装管道人工费用为(45个工 /hm2×20元 /个工)900元 /hm2,微灌管按10年使用进行折旧。

新增产值=处理产值-对照产值

新增投资=用水费用+塑料管投资费用+拆装管道人工费用

新增投资收益率=新增产值/新增投资额×100

新增投资回收期/年=新增投资/新增产值

由表4可知,不同微灌补水系统效益不同,而且与当年雨水年型密切相关。2003年为丰水年,处理1的籽棉产量为4 192.5 kg/hm2,产值为23 478.0 元 /hm2,比对照增收 8 332.8 元 /hm2,新增投资收益率达459.11%,投资回收期为0.22年,新增投资收益率大小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5>处理4。2004年为正常年型,处理1的籽棉产量为3 312.0 kg/hm2,产值为18 547.2 元 /hm2,比对照增收 4 872.0 元 /hm2,新增投资收益率268.43%,投资回收期为0.37年,新增投资收益率大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5。2005年为干旱年型,处理1的籽棉产量为3 588.0 kg/hm2,产值为19 924.8元/hm2,比对照增收6 241.2元/hm2,新增投资收益率343.87%,投资回收期为0.29年,新增投资收益率大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5。3年平均处理1的效果最好。

表4 不同微灌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降水是旱地棉花生长的唯一水源,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变率较大,常与棉花生长发育需水规律不一致,造成棉花大量蕾铃脱落,产量低而不稳。棉田地下微灌补水技术,可根据棉花生长发育需水要求和天气情况,在棉花主要生长发育关键期灵活多变地进行有效补水,使棉花正常生长发育,这是干旱棉区稳产、高产的可靠保证技术。微灌补水是水分高效利用的一种途径,通过地下微灌把水分直接输送到棉花根区土体之内,既避免了表层水分蒸发,又不会形成重力水下渗,且水分利用率比漫灌高。尤其在水资源珍贵的雨养农业区,发展微灌补水,可以使有限水资源在棉花需水关键时期得到大面积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旱作农业区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微灌补水系统1的效果最好,在旱塬区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李永山,郭创业,解晓红,等.旱地棉花有限补水效应研究[J].棉花学报,1996,8(5):265-268.

[2] 牛西午,冯永平,李永山,等.旱地棉田渗灌补水效应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44-48.

[3] 牛西午,李永山,冯永平.晋南半干旱地区果树渗灌补水效应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73-74.

[4] 杨苏龙,石跃进,史俊东,等.旱塬地集雨节水灌溉的初步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4):88-94.

[5] 李广敏.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节水农业水平 [J].华北农学报,2008,18(院庆专辑):14-16.

[6] 王会金,杨苏龙,史俊东,等.旱塬区集雨旱井补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1,29(3):41-43.

[7] 杨苏龙,史俊东,石跃进,等.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旱地农业集水补灌的气候学条件与特点 [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1):68-71.

[8] 李南声.山西传统抗旱技术的气象学基础及其现实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1997,25(1):42-46.

猜你喜欢
微灌灌溉水棉田
微压冲洗式沉沙过滤池及磁化水微灌技术推广应用
连云港东辛农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上下复合型砂石-滤网集成式过滤器研发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农田水利建设灌溉水利用率提升浅析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
微灌技术在平山县山丘区生态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
两种除草剂对棉田三棱草的防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