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雄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2010-05-01 05:14李爱军李占录李作一周福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郑单杂交种自交系

李爱军,李占录,袁 斌,李作一,周福平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满足饲料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玉米需求不断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但玉米产量提高不甚明显,使供求矛盾不断加大[1-2]。因此,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已经成为当前玉米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育种手段上,超级玉米的攻关也提上日程,但从栽培方式上没有什么重大突破[3-6]。近年来,有报道玉米去雄可提高产量10%~20%,表现穗大、粒多、穗粗增粗、粒质量增加等特点[7-10]。

本研究根据玉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分析了去雄对一些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增产提供一条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根据材料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不同选用了3个杂交种(先玉335、郑单958、咏丰1号)和3个自交系(478、黄早四、海 9-21)。

1.2 试验设计

将试验材料分成2组,第1组(杂交种):郑单958不去雄、郑单958去雄,咏丰1号不去雄、咏丰1号去雄,先玉335不去雄、先玉335去雄;第2组(自交系):478不去雄、478去雄,黄早四不去雄、黄早四去雄,海9-21不去雄、海9-21去雄。试验于2009年在晋中市榆次区试验点进行,采用去雄区组与不去雄区组间隔种植设计,3次重复,共设3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66m2,共用地2 376m2。试验地土地平整,肥沃,浇灌方便。4月28日播种,在雄穗刚露头、带有2~3片叶时,进行去雄处理,10月8日收获。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底肥(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15%的复合肥750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每小区玉米全部收获计产,自然风干后进行室内考种。

1.4 数据分析

利用DPS统计软件整理产量及产量性状数据,并进行方差分析,利用LSD法对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去雄处理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6 个玉米品种2个处理的产量结果列于表1,对表1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表2。由表2可知,品种间(F5,24=144.25>F0.05=2.621)及去雄处理间(F1,24=5.62>F0.05=4.26)产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需进一步进行各品种间平均产量及去雄处理间平均产量的多重比较。

表1 各品种去雄与不去雄小区平均产量 kg

表2 试验方差分析

将去雄处理的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列于表3(采用LSD法)。由表3可知,不去雄处理的玉米平均产量为3 800.25 kg/hm2,而去雄处理的玉米平均产量为4 097.10 kg/hm2。这2种处理的平均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去雄处理比不去雄处理玉米品种产量显著增产。

表3 去雄与不去雄处理的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

由于品种间产量差异(F5,24=144.25>F0.05=2.621)达显著水平,说明去雄对各品种间增产效果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分别对6个玉米品种的平均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同样采用LSD法,检验结果列于表4。由表4可知,郑单958、咏丰1号和先玉335这3个品种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郑单958、咏丰1号和先玉335这3个杂交种与478、黄早四、海9-21这3个自交系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478、黄早四、海9-21这3个自交系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表4 品种间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

2.2 去雄对同一玉米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同一品种去雄与不去雄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行粒数、轴粗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穗长和百粒质量差异明显,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5 同一玉米品种去雄与不去雄产量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2.3 不同玉米品种去雄后产量性状的变化分析

不同玉米品种去雄的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表6),各因素的变化程度不同。其中,穗行数差异不显著,穗长、轴粗、行粒数、百粒质量差异明显,均达到显著水平。478和黄早四去雄处理的穗长差异不显著,而这2个品种与其他4个品种的穗长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咏丰1号和海9-21去雄处理的轴粗差异不显著,但这2个品种与其他4个品种的轴粗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478、黄早四和海9-21的行粒数之间差异不显著,它们与其他3个品种的行粒数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478和海9-21的百粒质量没有差异,但这2个品种与其他4个品种的百粒质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6 不同玉米品种去雄后产量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玉米品种去雄比不去雄的平均产量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平均产量增产幅度不同,去雄对玉米杂交种比自交系增产幅度大。其原因可能是玉米去雄后,节约了雄穗和上几片叶的营养消耗,增加了雌穗及周围叶片的光合效率,最终使光合作用增强而产量提高[10-11]。

玉米去雄对种子生产中自交系的繁殖意义很大,一方面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另一方面去雄能有效提高自交系的纯度,值得应用与推广。玉米去雄对大田作物生产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劳动力过剩、经济不发达地区也能推广和使用。

[1] 史振声,朱敏,李风海,等.玉米不同品种间作的增产效果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2):107-109.

[2] 杨贵兰,李新海,李红,等.耐密玉米杂交种密度效应研究[J].玉米科学,2009,17(3):107-112.

[3] 张世煌,徐志刚.耕种制度改革及其对农业技术发展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1):1-3.

[4] 白莎.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8):21-26.

[5] 任建德.不同玉米施肥量试验 [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8):47-48.

[6] 何世炜,常生华,张建全,等.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3,12(1):74-79.

[7] 范世友.玉米栽培带叶去雄试验总结 [J].现代农村科技,2010(1):43-44.

[8] 吕亚娟,杜世毅.杂交玉米制种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52-53.

[9] 王宝君,潘庆山.玉米制种带叶去雄与产量关系的试验研究[J].杂粮作物,2001,21(1):23-24.

[10] 杨有为,吴锡冬.不同栽培密度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3-8405.

[11]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等.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1(6):25-29.

猜你喜欢
郑单杂交种自交系
不同地点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