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女博士的“市民农园”

2010-05-14 14:54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农园小毛驴份额

从54个顾客做起

石嫣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女博士,跑到美国当了一年“洋插队”。美国人的健康观念、有机蔬菜配送经营方式深深影响了她。回国后,她再次“插队”,自办农园。

2009年,石嫣在海淀区凤凰岭开辟了20亩耕地,办起了“小毛驴”农园。她采用瑞士和日本的农业生产模式——由农场直接把新鲜蔬菜送上餐桌。消费者按年度预付菜钱,农民保证蔬菜为绿色生态产品。最终,农民收益增多,消费者吃上了健康菜,土地也因为没用化肥而涵养了地力。

第一季种植时,有54户北京市民入会“小毛驴”。5个月内,农场配送了15000斤新鲜的有机蔬菜。

石嫣发现,更多的中国人希望有一块自己的土地,自由耕种。为此,她推出了两种入会模式:一是普通份额制。农场每7天送货一次,种类和数量由农场搭配。二是劳动份额制。客户租一块30平方米的土地,亲自耕种,自由采摘。

一年后,“小毛驴”有了110户的劳动份额和160户的普通份额的会员。在20亩农田的基础上,石嫣去年又增加了60亩。她招募的实习生和农民也都增加了一倍。“即使是这样,还有很多家庭要报名参加,可是我们无力承接。”石嫣说。

实习生被带成为农场主

“小毛驴”的团队里,有一些实习生。他们并不一定需要有农业的专业背景,但都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种新兴的农场模式。实习生除了管吃、住,只有600元的补贴,虽然钱不多,还是有80多人报名。

石嫣自己还在读博士,但已经成了毕业生的“创业导师”。陈楠进农场前,刚毕业,是位白领。这个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无意间发现了石嫣的博客,他辞去工作,跑到农场当了一年的实习生。“虽然农活比较累,但是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而且团队还是非常不错的。”一年后,陈楠另起炉灶,在顺义承包了一片土地,自己干起了农场。陈楠说:“我觉得这是个很有前景的行业,给自己几年时间,会有更多人爱上这种农园。”

在陈楠的朋友圈子里,他已然成为了一个“潮”人,农场主的身份很酷。

扩大营业范围

“小毛驴”的客户大部分是中高收入家庭。在今年招募的110户劳动份额的家庭中,石嫣发现,大部分的家庭都有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在农场里教孩子只有自己劳作才有收获的道理,让孩子亲自动手知道生命的成长,甚至脱下他们的鞋子,让他们赤脚感受土地的温度,在土地中奔跑。家长们把农场作为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课堂。

为此,石嫣特地为孩子们准备了手工坊,教他们做手工肥皂,还提供了画板让孩子们自由涂鸦。“小毛驴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农场,已经变得越来越综合。”为了影响孩子们,今年,石嫣还联系了儿童教育机构,在周末,为孩子们开设幼儿环境教育课程,在大自然中教孩子们动手,让他们融入大自然。

此外,“小毛驴”还成为中国人大的有机农业示范教育基地,大三的学生都要来农场实习期12天。他们上午下地干农活,下午学习和讨论,石嫣特地准备了纪录片、讨论话题等。

坚持农场特点 就是最有效的竞争

在北京郊区,类似农场的越来越多,石嫣坚持自己的方式:可以坐下休闲,但不允许成员带软饮,车要停在农场外,不能遗留垃圾,自带环保袋。她还坚持,凡是劳动份额的成员,必须亲手劳作,农场不会托管。她认为,农场要盈利,更要推广健康生活理念。劳动份额制,就是要让大家充分体验农耕。

石嫣明年即将博士毕业,她的论文研究方向是:研究食品体系中的信任体系如何产生。这个城市姑娘,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道路。

(责编:王灵芳)

猜你喜欢
农园小毛驴份额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江苏省农园建设对策研究
骄傲的小毛驴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
小毛驴的智慧
小毛驴
什么是IMF份额
印尼国营第八农园首次向新加坡出口香蕉
父母只有一人留遗嘱,效力如何认定?
骄傲的小毛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