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王子”的财富传奇

2010-05-14 14:54杨红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许可证青蛙养殖

杨红

遭遇变故要创业

反对声中养青蛙

2004年,王理刚上大学,父亲开着一家餐馆,他从来没为钱发过愁。2005年,父亲拿出所有积蓄,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餐馆,没过多久,血本无归。本来衣食无忧的王理,不得不靠打工挣学费。

王理决定给父亲找点事做,让他重新振作起来。2008年5月,王理从长春税务学院毕业到了广州。没事时,王理就去市场转悠,他发现青蛙不但好卖,价格还不低;养殖青蛙效益很高,1亩地投入成本3000多元,但纯利可达1.5万元。王理就想,如果使用纯净的水源、天然的食物,这样养出来的青蛙应该会更营养、更有市场。

2009年1月,王理辞去了当时月薪6000元的工作,带着5万元积蓄回到了老家湖南省茶盘洲镇,让父亲和自己一起养青蛙。这件事掀起了轩然大波。叔叔婶婶专门组织了一支“亲友团”干预,包括他的母亲、谈了3年的女友。这时的王理,腹背受敌,单兵作战。

在一片反对声中,王理承包了26亩养殖基地。在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父亲也过来了。虽然是在老家,但他们在那儿已经没有亲戚。王理和父亲,一个情场失意,一个事业上一败涂地,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孤独、寂寞、压抑全都袭来,连说会儿话、聊聊天的人都没有。那是父子俩最痛苦的一段日子。

创业途中步步有坎坷

靠精细和坚持战胜困难

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只有父子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幸好青蛙成长得非常顺利:蛙卵变成了蝌蚪,蝌蚪又甩掉了尾巴,但还有一道坎儿,险些让他们半途而废,它是什么呢?

2009年4月,基地里的小蝌蚪再长五六个月,就是成蛙,可以卖钱了。王理开始申请养殖许可证。但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主管领导担心: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子,养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斑蛙、虎纹蛙,怕另有所图,打着养殖的牌子,从事非法买卖,尤其怕他捕捉野生的,不正规养殖,所以一口就拒绝了。

王理很委屈。自己明明在养殖青蛙,可被怀疑。更急的是,如果半年内办不下来许可证,青蛙就不能出售。所有的投入前功尽弃。

为了证明自己真正的在养殖,王理拍下了养殖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还有详细的说明。为了搜集证据,王理开始在蛙池边蹲守,只要青蛙有一点点变化,他就赶紧拍下来。虽然没有人要求,但是每隔半个月,王理就主动把这些证据送到管理局,就这样跑了8趟。一个年轻人的用心和执著,加上可行性报告严密的逻辑,终于打动了管理局的领导。实地考察后,2009年8月,王理拿到了湖南省唯一的一张青蛙养殖许可证。发证单位还提出了两条严格规定:必须定点定量销售;成蛙品种必须有出场标识。

因为青蛙养殖技术难度大,国家管理又十分严格,这样的青蛙养殖基地到现在全国也没有几家,所以基地天天都有人来取经。正当王理满心欢喜时,一场离奇的灾难发生了。

2009年8月底的一天,王理发现了死青蛙。接下来,每一个小时死亡的数量都在成倍增长,第二天,蛙池里到处都是青蛙尸体。再过两个月,成蛙就可以挣100万。转眼间,王理除了心痛,就是着急。必须马上找出死因,最大可能地减少死亡才行。

为了弄清楚原因,王理解剖了一只青蛙。在它的肠道里,王理意外地发现了一些蝇蛆。经化验,果然蝇蛆有毒。原来,由于猪肉的问题,蝇蛆生出来就带了毒。王理立即采取措施,阻止了死亡势头。但是,这时基地已经损失了10万元的青蛙。自从拿到许可证,王理有些飘飘然,死亡事件给了他当头棒喝,也把他拉回了现实。

为了给青蛙提供饲料,王理引进了日本太平2号红蚯蚓。没想到,蚯蚓被一水产养殖大户订走了。那么他的青蛙吃什么呢?他利用诱蛾灯,把稻田里的小昆虫吸引到蛙池边,青蛙们吃也吃不完。此举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为周边的农田除了害。

2009年10月,王理养殖基地里的青蛙终于上市了。通过网上销售,王理第一年销售了128万元,纯利达到80万元。现在,王理根本不用出去跑销售,就有客户自己找上门来。

南港村村支书刘志兵说,一年来,每天都有村民去看他养青蛙。现在,20多万只幼蛙已被深圳的客商全部预定。村上有6户农民准备跟他一道开辟青蛙市场。镇领导也决定在全镇大力扶持和发展青蛙养殖业。

王理说:“当前,最紧要的是扩大规模,提高产能。我正在设计标识,以便和违法捕捉的青蛙区别开。”

(责编:王文)

猜你喜欢
许可证青蛙养殖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湖南省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
小青蛙捉虫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谁能叫醒小青蛙?
湖南省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