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检查眼泪的习惯吗

2010-05-15 07:47茅家梁
检察风云 2010年22期
关键词:举人流泪眼泪

文/茅家梁

前不久,四家企业向河南文化教育事业捐助2亿元,在捐助仪式上,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李树建说:“卢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河南之后,我们河南文化界的春天就到了。我们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不少网友质疑这种表态过于夸张,有“表演”之嫌。(《羊城晚报》10月27日)

李树建因为“以泪洗面”而迅速走红,被戏称为“洗面帝”。有人讥讽他“比很多人‘入戏’更深一点罢了。说到底,这是头脑深处的封建小民心态在作怪”。哎哟喂,这般“上纲上线”式霸道的分析,哪个吃得消?

“火之大烁者无烟”,“大恩不言谢”。顺着这种思路来检查李团长的“以泪洗面”,倒真的好像该感觉到他的“眼泪”有“肉麻”的成分。面对质疑,李树建回应说,当时他非常激动,说的都是实话。从“六七年前,团里全年人均工资才五千多元”,忽而得到了2亿元的捐助,作为一个豫剧团的团长,李树建激动一下,“以泪洗面”,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难道非得冷若冰霜,淡定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才是桀骜不驯不识好歹的“硬骨头”?

我对有些喜欢以细节来衡量人家的人,从来没有好感。

现在还真有喜欢检查人家“眼泪”的习惯?

检查眼泪,并不是新鲜事。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人喜欢这么干,当王称侯有点权力的尤甚。燕王熙的婆娘死了,他“哭之懑绝,久而复苏;丧之如父母,服斩衰,食粥,命百官于宫内设位而哭。使人案检哭者,无泪则罪之,群臣皆含辛以为泪”。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不久前因病得福。他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民营企业里,由行政助理直升副总裁,理由是他“忠诚”。董事长的丈母娘仙逝,董事长邀请手下统统在大殓之日去“表示表示”。许多人以为这就是发“罚款单”,咬紧牙关准备“割肉”;而我这个学生接到口头通知时,正巧患“泪道堵塞”,主要症状是流眼泪。他听人家一说,未曾开口,眼泪便“哗哗”往下直淌。董事长见状,十分感动,立即全权委托他在现场监督,检查人们的眼泪,如有悲苦不到位的,一律记录在案。偏偏有些倒霉蛋,自恃缴了“份子”,在追悼会上,只想着“化悲痛为力量”充实肠胃,而忽视了表情,事后被“炒了鱿鱼”。

有位著名诗人说:“在流泪的情景中,没有眼泪却硬挤的那种人,显然是最卑鄙的流泪者。”于此说来,做人还是自然些的好。不悲伤,没有眼泪,哭不出来,或者悲伤到极点,眼泪哭干了,掩面而泣,或者兴奋至极,“以泪洗面”,都算不上龌龊卑鄙。

民间有个笑话,说清末时,有个举人进京赶考,途中见很多人在一座新墓前呼噪号啕,便跟同伴打赌:“我于片刻之间,能将众人逗乐。” 只见他急匆匆跑去,跪在旁边的某坟前,泪如雨下:“亲人啊!如此寂寞长卧九泉之下,我于心何忍?来!来!你生前最爱看我翻筋斗,现在我就翻将于你一看。”话音未落,举人就撩起长衫在黄土地上打起滚。惹得事主捂着肚子大笑不已。有些激情固然是夸张的,然而这种“检查”也未免太过于苛刻了。

除了悲痛,还有什么能使我们流泪呢?兴奋与恐惧。兴奋之后的恐惧,最容易产生理智,这时候的泪珠应该是最值钱的,不过,它也经不起衮衮诸公的检查。

检查人家的眼泪,实在是最无聊的习惯了。

猜你喜欢
举人流泪眼泪
Tears in the Ocean大海里的眼泪
流泪
感动得流泪
眼泪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流泪的红舞鞋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画面太美,哭到流泪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