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还远着呢!

2010-05-30 10:48陈冰
新民周刊 2010年44期
关键词:东芝英寸立体

陈冰

不管裸眼3D电视如今是不是昙花一现,可预见的未来是,它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10年。

一部《阿凡达》倾倒众生,所有人开始憧憬3D带来的视觉盛宴,3D进入家庭似乎近在咫尺。然而,近日世界销量最大的平板电视制造商三星电子宣称,未来5到10年内裸眼3D电视不会成为普及的家用商品,因为此类电视要以可负担的价格大量生产仍然存在技术障碍。

不过宣称是一回事,发力3D电视市场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三星、索尼、松下、夏普等外资品牌以及长虹、海信、康佳、创维、TCL等本土彩电巨头都推出了各自的3D产品,并将2010年定义为“3D电视元年”。

然而,这些必须佩戴眼镜才能观看的电视新贵,却并未如商家们宣传的那样“震撼人心”。3D电视要想真正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必须突破眼镜的阻碍,实现裸眼3D的终极目标,并在安全健康等方面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绩单,否则,3D电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令人难以接受的“传说”。

戴与摘的苦与乐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子展暨2010亚洲电子展上,在特别设立的3D展厅内,3D电视厂商长虹、3D显示厂商Newsight、3D影像处理解决方案专家奇景光电和Newopto、3D影院播放系统集成商Masterimage和Dolby、3D眼镜厂商亿思达和睿立宝等产业链各方代表来了一多半,然而所谓的3D视觉大餐都要佩戴眼镜才能观看。

不论屏幕大小,记者戴上眼镜都会有头晕的感觉。展示方表示需要有一段时间“调节视觉心理”。但必须戴着眼镜在一定范围内观看的要求,还是让人觉得很别扭。对于本身就戴着近视眼镜的记者来说,戴两副眼镜更是一种折磨。

当享受变成了折腾,谁还会为了传说中的视觉盛宴买单?虽然为了看世博园内石油馆的4D电影,人们甘愿排上七八个小时甚至10小时的长队,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们愿意一直戴着眼镜看电视。

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对3D电视观看感受的相关实验显示,尽管企业已经在3D眼镜的设计上煞费苦心,在材质以及工业设计上倾注了诸多保证眼部舒适度的技术元素,但实验表明,长时间佩戴专业眼镜观看3D电视会造成视觉疲劳,严重者还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现象。

戴眼镜看3D电视的不适感有两方面。首先舒适度的问题表现在戴眼镜上,对于近视的用户来说,两副眼镜挂在鼻梁上,不能不说是一个负担;其次,在观看时,观看者需要在特定角度,你偏离3D电视正面的角度过大,那么很可能就让3D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立体感,对于那些习惯随意在家中最舒服的位置躺卧观看的用户来说,看3D电视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毫无疑问,眼镜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接受3D电视的最大障碍,眼下已经有不少厂商超前地推出了裸眼3D电视,其中就包括TCL和东芝。

TCL已经实现销售的裸眼3D立体电视TD-42F,屏幕尺寸为42英寸,首发价高达令人咋舌的18万元。它的立体显示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

东芝则发布了尺寸分别为20英寸与12英寸的两款裸眼式3D电视,采用柱状透镜技术,在原本一个像素的位置里放入九个像素,提供9个不同的3D观看视角。因为这样的缘故,虽然裸视3D面板的真实分辨率高得吓人,实际上观看时20英寸电视只能看到720P的效果,而12英寸电视的分辨率只有466x350。

更为有趣的是,东芝还给出了两台裸眼3D电视的最佳观赏距离:20英寸是90厘米,12寸的是65厘米,可见两台都不是设计给人在客厅看的。这种也许更适合摆在卧室里的电视预计将在12月底上市,售价大约为2万和1万人民币。

虽然东芝的裸眼3D电视在价格上亲民了不少,但在技术上仍然没有克服两个存在已久的大问题:首先,清晰度一直不够高;其次,视角一直有限制。即便是东芝最新展出的这几款裸眼3D电视最大视角仍然只能达到40°左右,观众的视线一旦离开了这个狭窄区域,还是会看到屏幕上出现双重影像。

其实,即便解决了戴眼镜的问题,3D电视还存在着价格和片源问题。国内唯一一家等离子电视厂商长虹在2010亚洲电子展上推出了价格不到万元的等离子3D电视,算是暂时解决了3D电视价格高昂的问题,但却还是无法解决片源稀缺的问题。

为此长虹宣称他们的3D电视可以直接将2D片源转化成3D显示,展厅里也有其他部分企业宣称在做2D转化成3D的技术解决方案,但以记者在现场的实际观感来看,重影明显、画面清晰度差等技术问题仍然在困扰这些厂商。

裸眼3D

现在裸眼式3D技术大多处于研发阶段,面对大众消费者的产品并不多见,可以说还处在预热阶段。目前3D显示技术的方式很多,主要有色差眼镜式、偏振眼镜式、主动快门眼镜式以及裸眼式等。裸眼式3D又可分为光屏障式、柱状透镜技术和指向光源三种。3D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立体三维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裸眼式将是未来3D技术的主要显示方式。

据悉,日本已经开发出裸眼动态3D技术,而中国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3D俱乐部”,但在裸眼3D技术的开发上慢了半拍,还存在着本土行业标准滞后、产品鱼龙混杂、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滞后等问题。

大多数厂商表示裸眼3D电视尺寸越大成本越高,而且成本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一是采用裸眼3D技术的显示器必须是工业显示器,制作工艺与普通的液晶显示器有很大区别;二是3D电视的贴膜虽然制造容易,但要保证“点对点”对应贴膜却存在很大的技术难题。目前还没有办法进入工业量产阶段,所以生产电视的时间成本也较高。

不过裸眼式3D技术的诱惑还是相当巨大,毕竟它摆脱了眼鏡的束缚,只是目前在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除了TCL和东芝的裸眼3D电视面向消费者,其余公司主要将目标瞄准了手机、移动显示器以及数字广告牌。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涌天认为,“裸眼显示方式从根本上来说不会成为主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随着视点数的增加分辨率呈反比降低,二者技术难以调和;二是与现有2D不兼容。”他认为在3D技术的兴起阶段,3D电视其实是作为2D高清电视的一个额外功能,而非替代。他甚至断言,裸眼3D很可能被跳过,直接进入体三维时代。

这样的兜头冷水显然不大受欢迎,更多的业内人士还是看好3D在未来的发展。出席国际3D立体视像论坛的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首席专家李玉光指出,3D电视的市场已经启动,但是进入大规模的市场运营还有待拓展和深入。

“目前还存在长时间观看会头晕头痛的问题,德国的做法是把3D的画面保留在立体界面之后,一定不能跑出立体界面之外,这样可以解决观看3D头晕等问题。目前厂商的做法有些急功近利,只要把产品卖出就行了,这非常不利于3D产业的发展。视像产业已经发生过3次高潮,3D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次,要永久地把3D高潮延续下去是至关重要的,要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完善立体影像。”

不管裸眼3D电视是不是昙花一现,可以预见的未来是,裸眼3D电视要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现在的3D热不过是一把虚火。这种情形又让人想到了眼下的液晶电视大战。家电厂商纷纷推出了16:9的液晶电视,但电视台的片源依然是4:3的格式,这就导致买回家的电视看到的人物严重扭曲变形。即便是号称信号更好的数字电视,依然是让“瘦人变胖,让胖人变短”的“变形记”,反而没有老的CRT电视看着清晰舒服。消费者被各大厂商集体忽悠了一把,人家在卖场里接的不是高清信号就是DVD。而消费者如果要一步到位换成高清信号只有一个途径——向广电部门交大把的银子。

有网友这样总结眼下的液晶电视:打到4:3时会有黑边;打到16:9时人会变形;打到14:9会有小黑边,人稍微变形;打到放大画面人物不变形,但电视上下会切去共大约5厘米的节目;打到宽银幕时是整体放大,四边节目都有所减少。没错,无论哪种格式,就是让你看着不舒服。

但愿10年后的裸眼3D电视没这么拧巴。

猜你喜欢
东芝英寸立体
电脑报自营店
电脑报自营店 暑促推荐
电脑报自营店
电脑报自营店6·18大促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90MB/s旅行拍摄最佳拍档东芝极至瞬速EXCERIATMN302 SD SDHC卡体验
炫酷立体卡
东芝Q Pro 256GB
杭城里的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