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需要“弹性福利”

2010-05-30 14:58马红漫
新民周刊 2010年40期
关键词:退休年龄养老金福利

马红漫

养老退休制度改革并非财政利益与民众福祉之间的零和游戏,而应当成为一项共赢之举。

退休制度改革的“试水”之举浮出水面。相比于此前“一刀切”式的延迟退休政策传闻,上海推出的地方性改革举措强调了“柔性”特征,有关试行意见提出,从10月1日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限制,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退休养老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保障工作,财政部门对养老金效率的考量、民众对养老福利公平性的拷问纠结在一起,需要缜密的安排。

一直以来,退休养老制度被视为社会生活的“减震器”与“安全网”。我国现行沿用的企业养老制度始于1995年,是以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容的“统账结合”模式。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特征渐次显现,养老金账户亏空问题加剧。

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养老金“空账”仅为360多亿元,而到2005年之后“空账”规模就飙升到了8000亿,时下更是高达1.3万亿。对于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养老金空账问题更为突出,累计赤字已近百亿。许多百姓感慨,自己养老金账户金额只是一个数字显示而已,其实早已被他人“透支”使用了。恰因此,近期各种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呼声,均与“缓解基金压力”猜测如影随形。

为了向民众释疑,上海在推出柔性退休举措之后,有关部门强调:出台这个试行意见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

不可否认,推迟退休年龄并非根治“空账”问题的良方。虽然在短期内有统计显示,当下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账户缺口约200亿元。但放眼长远,由于养老金缴费时间越长领取的标准越高,如果劳动者平均寿命没有变化的话,个人养老金总量在理论上并不能显著减少。目前推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士,未来将会更高比例地领取养老金。所以,动态观察不难发现,推迟退休与缓解基金压力两者之间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而在“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方面,上海市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是以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为主。这部分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且工作经验提升了这部分人群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延长其工作年限将会有效地提升社会福利。但需要提及的是,这部分高端技术人才推迟退休,意味着仍需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并延迟享受退休待遇,许多人认为这对个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如何让这一退休新政初衷不被“用偏”、谨守弹性执行对象范围,决定着这一弹性退休制度的最终绩效。

纵览全球,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大有超越65岁、向70岁靠拢之势。但是,实现科学延长退休年龄、平抚坊间抵触情绪并非易事。

从美国经验看,政府部门利用市场杠杆,对鼓励推迟退休年龄设置了柔性的市场杠杆:若以正常年龄退休,则领取的福利水平为100%;提前退休者只能获得低于100%的福利;推迟推延退休者则可获得高于100%的福利。如此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既向具有提前退休意愿的勞动者表示了尊重,又以差别化的福利待遇表达了政策方向,有利于缩小社会分歧的差距,是为更具实际操作意义的政策选项。

相形之下,国内养老退休制度改革思路的行政性特征较为明显,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市场化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只有紧密结合市场杠杆工具,才能够有效、全面地融合民众利益诉求,在互动中寻求养老金使用效率与养老福利公平性之间的制度平衡点。

养老退休制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这项社会保障制度革新并非财政利益与民众福祉之间的零和游戏,而应当成为一项共赢之举。上海首开全国之先河提出柔性退休制度,彰显了地方行政部门的责任感。而要想让这项改革真正体现出“利民”初衷,还需结合市场力量。

猜你喜欢
退休年龄养老金福利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玉米福利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清明雨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