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英雄

2010-05-30 16:31严锋
新民周刊 2010年27期
关键词:头颅三国演义刘备

严锋

两个愤青和一个精英情同手足,一个愤青因骄傲而大意失荆州,另一个愤青因此愤上加愤,失去头颅。两个愤青的死让精英狂怒失控,最后也变成了愤青,败死白帝城。这,就是桃园三杰的故事。

我是一个三国迷。哪一个中国人不是呢?我从小时候经典的三国小人书,到林汉达的《三国故事》,一直看到原本的《三国演义》,然后把光荣公司的三国游戏玩了十来代,最后还不能免俗地浏览了一下《品三国》。基本上,与三国有关的当代大众文化事件,我都经历了。

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开播之后,我一直在看和不看之间纠结。看吧,太长太忙。不看吧,作为一个资深三国迷又说不过去。然后消息传来,段子不断,都是说新版演员造型如何不堪,台词如何雷人。这下不用犹豫了,坚决看,看看怎么个雷人法。

正好入手苹果公司的iPad一台。而新浪和腾讯在第一时间开通了iPad视频专区,其中都首推新三国。这一下真是新媒体遇到新三国,怎一个爽字了得。没有比躺在床上手捧iPad看电视连续剧更让人沉溺的事了。吕布确乎凯到爆,感觉他完全是琼瑶小说看太多了。董卓也是含情脉脉,拿着小貂的手,比某些董事长对女秘书还要怜香惜玉。那个人命危浅、极端暴力、非常兽性的时代有那么多情话么?我甚至忍不住想:如果让HBO《罗马》的原班人马来操刀会不会拍得更好?

看到第18集,开始渐入佳境。曹操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尤其是他那睥睨当世、傲视天下的告白令人震撼:“并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这世上那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早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都又拿我这个奸雄无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

细细品品这话,绝对是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借古讽今,微言大义,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赞赏?批判?豪迈?无耻?这其中的界限已然模糊。这,不正是今人价值观日渐暧昧矛盾的写照么?我们这代人很有意思,小时候最早知道曹操的时候,就被教育他是一个法家,也就是好人,差不多接近革命者的意思。所以后来看到以正统观念骂曹操的《三国演义》时,还有些接受不了。然后“文革”结束了,传统价值又回来了,曹操变成了个又好又坏的复杂人物。现在呢,在一个非道德的时代,其实很少人会从道德上评判他了。

与超道德的曹操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新三国里刘备极其清晰的道德形象。鲁迅批评《三国演义》“显刘备长厚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我在看旧版电视剧的时候也是觉得刘备好假。如今,新三国中的刘备更是仁勇无敌,义薄云天,网上又是骂声一片,我才开始发现刘备在今天的中国的意义。仁义之士是真有的,可是我们在无耻冷酷中久了,当真正的英雄出现时,却不但不认,还要嘲笑。

新三国还写到了刘备前后的变化,这在人物总是静态固定扁平的中国通俗文艺中,极其罕见。另一个例子是金庸《连城诀》中的花铁干。人物性格怎么个变化法?这其实是新三国的一个核心主线:两个愤青和一个精英情同手足,一个愤青因骄傲而大意失荆州,另一个愤青因此愤上加愤,失去头颅。两个愤青的死让精英狂怒失控,最后也变成了愤青,败死白帝城。这,就是桃园三杰的故事。

新三国最大的优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细腻。《三国演义》原著是比较粗的,新三国填充了原著许多空白点,用现代人的理解和想象,去为古代的历史事件提供从心理、感情到战略战术的各种解释,丰富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新三国让我们看到历史空间更多的前因后果。这不是篡改历史,而是解释历史,理解历史。新三国的这种风格,其实和当下流行的品三国、明朝那些事的路子是一致的。

缺点当然也是有的,但我觉得不是大家所说的“雷人”,而是音乐上相当粗糙,就那么寥寥几段配乐,不管什么场景都翻来覆去地用,而且音乐性不佳,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令人听而生厌。电视剧在音乐上毫不用心,已经成为国产片的共同瓶颈。

最难忘新三国曹操之死,最后一个动作是用手指弹走了一个什么,然后就坐在那里石化了,那头颅微垂的坐姿,那亿万年的雄心和骄傲和寂寞和无奈……我受不了了太强大太感动了。那么多人粉大唐真是奇哉怪也,三国英雄的数量和质量绝对把大唐瞬秒了,中国史上其他朝代连三国的毛都摸不着。也许,中国的英雄都在三国里消耗完了。

猜你喜欢
头颅三国演义刘备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读懂刘备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刘备与徐州
油菜花
三国演义
嵇康·绝响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刘备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