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泄密”背后的阿桑奇

2010-05-30 17:08石渝
新民周刊 2010年34期
关键词:阿桑奇维基黑客

石渝

自2010年初以来,阿桑奇一口气搞到数十万份与阿富汗战争有关的美军绝密文件。不管美军方如何对阿桑奇“威逼利诱”,他还是分批次公布了出来。

致力于“搞黑”别人的朱利亚•阿桑奇,近日也差点被人“黑”。阿桑奇说,有人不想让他好好活着,设计了“桃色陷阱”,向他泼“脏水”,想让他“被强奸”。在瑞典警方发出逮捕令后不到24小时,警方因证据不足为由撤销了强奸指控,收回了逮捕令。阿桑奇说,这个“桃色陷阱”是美国五角大楼的杰作。他发誓将在一个月内“爆出大料”,以此表明他不会在威胁利诱和陷害面前“停止揭开事实真相的步伐”。

阿桑奇是“何方神圣”?五角大楼又怎么惹上了他?

“维基泄密”的定义

我们先从“维基泄密”谈起。

其一,“维基泄密”指的是网站名,是WikiLeaks网的译名。此网站注册于瑞典,租用的服务器在何处却是个谜。WikiLeaks成立于2006年,以反腐揭黑的公正卫士自勉,以揭露政治公众人物的“丑事”为主业,2010年来,更多地转向披露政府部门有意向公众隐瞒的“绝密文件”,先后在今年3月公布了美国国防部一份“反情报分析报告”机密文件,引发轩然大波。7月,网站上传了9.2万件有关美军和盟军在阿富汗战场上行动的秘密文件,把“维基泄密”推到风口浪尖。

其二,“维基泄密”指的是WikiLeaks网所泄露出来的“秘密”。这些“秘密”多为世界各地黑客们侵入加密数据库后“窃”得的信息,然后传到了“维基泄密”网站上,如去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际,传出了与联合国全球气候变暖判断有关的一家位于英国的重要气候数据研究机构涉嫌数据造假,差点毁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基调”。因这些黑客“窃贼”多出于正义感而冒着很大风险,绞尽脑汁地侵入秘密数据库,然后把他们认为侵害了公众知晓权和利益的文件故意“泄露”出去,这就成了“维基泄密”的模式,是一种正义边缘与犯罪刀口上的智慧生存。

其三,“维基泄密”指的就是网站主人朱利亚•阿桑奇的“泄密”。阿桑奇是至今人们所知道的唯一的网站发言人,他自称是网站主编,并坚持说只是9名网站董事之一,但外人基本都不知道他还有多少合伙人。所以,所有矛头都对着阿桑奇,网站的揭黑就是阿桑奇的揭黑,堵住阿桑奇的嘴巴就相當于端了网站的老窝。

其四,“维基泄密”网与“维基百科”网的“维基”并无直接联系。“维基”是公众可以修改和编辑的开放式百科全书网,而“维基泄密”的信息提供者多是出于义愤等情绪的国际黑客和网站内部人,数据往往加密,不可修改,有时只向特定媒体提供“猛料”。

阿桑奇是何许人?

阿桑奇创造了“泄密神话”,这个“神话”背后的人,也必定拥有“创神”的通天本领和独特的经历。

朱利亚•阿桑奇是“70后”,生于1971年,澳大利亚人,自小在家庭“破与圆”的纷扰中长大。有媒体指出,其父有“邪教色彩”,但没有被证实。阿桑奇经营剧场的父母后来离异。他8岁那年,其母再婚,嫁给一名音乐家,再生一子,但婚姻没有持续很长,不到3年婚姻破裂,其母怒上法庭,争夺子女监护权。这之后,其母带着他和他的“半个弟弟”,躲躲藏藏过了5年。这之后,已经快要走向成年的阿桑奇离开母亲,据说有过多次环球旅行经历。

在家庭背景的影响下,其智力发展也呈“多元化”。阿桑奇的中小学教育基本是在正规与家庭教育之间来回重复,每次家庭变故,都会让其转校或休学在家,反而练就了阿桑奇超常的自学能力。阿桑奇据称上过数十家大学,但没有在任何一所学校“善始善终”,也没有向任何一所大学申请学位。他阅读广泛,学过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他甚至代表大学出战过全国物理竞赛。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迷上了互联网,并成为国际黑客同盟的成员。由于“黑客侵权行为”,他在24宗“黑客犯罪”指控面前承认过有罪。他很快就成为电脑编程员和程序开发师。在这期间,他为自己所参与的黑客同盟修订黑客技术及黑客发展历史方面的“专业书”。而此时,阿桑奇也与女友同居,并生下一子,从此两人开始重复上辈的故事,为子女监护权闹上法庭。1997年,阿桑奇与其他人一道,发明了一种网络搜索器,从此,他开始给自己塑造形象,立志成为一个“人权工人”。

阿桑奇自称自己一直忙忙碌碌,是活在“机场”的人,总是走南闯北,后来他闯到了瑞典,开始创办了“维基泄密”网站。那是在2006年。

宏伟事业

2006年,没有多少人关注世上还有个“阿桑奇”,除了澳大利亚黑客圈里“非典型著名”外。阿桑奇把网站寄居在“阳光通讯社”网上,此网页的首页上出现了“维基泄密”的链接。

阿桑奇的网站靠“阳光通讯社”网的人气提升自己知名度的努力并未成功,他四处宣称其网站的“独特之处”,倒是引来了《纽约客》杂志的猎奇心理,前来采访。阿桑奇的“捍卫新闻自由、反对强权、压迫不道德行为”的理想,倒与时代潮流十分相符。“9•11”事件后,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多受政府扩张的权力挤压,以反恐为名的很多政府信息得不到有效披露,民间怨言四起。“维基泄密”生逢其时。

然而,阿桑奇虽高举“反腐吹哨人”牌子,但“维基泄密”网捅出的“秘密”并不受人注意。首先是这些“天大秘密”对准一些非洲过气政治领袖,“异地”监督第三世界,自讨没趣。

2008年,“维基泄密”改变战略,开始啃硬骨头,把“脏水”泼向当年热门人物、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阿拉斯加州长佩林。由于这些信息多取自佩林私人电子邮箱,这样的“黑客”窥探行为马上遭到美国警方的调查。不过,这一战之后,“维基泄密”开始名扬江湖。

2009年,“维基泄密”一度陷入财政困难,它接受“零头捐助”,但拒绝别有用心的人的“天价捐款”。“维基泄密”公布的接受过最高的一名捐款,只有500美元。

2009年下半年,“维基泄密”先后捅了几个“马蜂窝”,一是公布极右政党“英国国家党”的匿名成员名单,名单中一大帮当红政要罗列其中,英国政坛刮起飓风。另一件是公布英国一所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上万封邮件,邮件表明这些“德高望重”的气候科学家为了做实“全球变暖”的定势,捏造和隐藏了科学数据。

自2010年初以来,阿桑奇决定摸摸美军这只老虎的屁股,一口气搞到数十万份与阿富汗战争有关的美军绝密文件。不管美军方如何对阿桑奇“威逼利诱”,他还是分批次公布了出来,而且现在扬言还有更大的“料”握在手上。这些颇神秘的策略,多少令痛恨阿桑奇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美国会如何收拾阿桑奇?

美国五角大楼矢口否认“桃色陷阱”是他们干的好事,不过,有过一场“被强奸”虚惊的阿桑奇,应该有所警觉。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网站上由黑客们加密贴上的“秘密”,网站管理人基于反腐败、揭发黑恶社会现象、促进自由等“正当理由”,可以合法地披露或向其他媒体“爆料”,只要网站不是侵入别人服务器或邮箱的“原始作案人”,法律不会把手伸向基于公义的民间网站。

但是,如果报复的人采取“下三烂”的招数对付你,那你就成了他们必得的猎物。不过,只要阿桑奇有什么三长两短,肯定有人站出来拿美国五角大楼是问,因为这里不是关塔那摩,也不是阿布格兰布监狱,这里是互联网世界。

猜你喜欢
阿桑奇维基黑客
欢乐英雄
多少个屁能把布克崩起来?
英法院拒绝阿桑奇保释请求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阿桑奇拒绝接受“离开使馆”协议
爱的最后一课
基于变长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维基词条编辑微过程挖掘
维基解密大争论:争论固有焦点和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争论新特征
爱的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