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这个智囊有点“烎”

2010-06-02 02:38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0年5期
关键词:智囊中南海感染力

徐 兰

“囧”(jiong)字靠边站,“烎”(yin)字正当头。现如今,咱玩的是烎!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造星工厂“囧”字曾盛行一时,而“瑟”源于网络游戏,寓意“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仅几天之内就席卷了整个网络江湖。

说高培勇有点“烎”不为过。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尤其在各个峰会和论坛上,讲台上的他,底气十足,能够带领观众和他一起走完一个“思想进化”的过程。不过,高培勇第一次讲课有点“回”,准备一大摞资料,就怕没词说,结果根本没时间看,一堂课下来,手心里全是汗。

打那之后,慢慢地由“一大摞”变成几页、几行,最后到“一切皆在心中”。

“背下来的东西没有感染力,真正有感染力的东西一定是当事人与观众一起完成一个思想的进化、转变和发展的过程。”高培勇说。

高培勇本人不喜欢记者用“激情澎湃”形容自己,“我只是觉得在人前总要有点精神嘛!我和所有同龄人一样,也会感到疲惫、精力不济。”

夜深人静,仿佛看到一个的疲惫身影,但在学生眼中,则是另一番模样。“他讲课的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但高老师很严厉,同学们都怕他,有时吓得直发抖。”他的一位学生这样“指责”他。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使然,下课铃响后,我也会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生活中的高培勇不失幽默。“如果让我讲三个小时,别说底气,估计连说话都费劲了,哈、哈……。”

现在,高培勇很习惯和享受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当然,他的这种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形成。人就是这样,没成名的时候想成名,一旦成了名,就有点招架不住。不过,高培勇享受这个锻炼和磨练的过程,他还担心哪天—下子闲下来,不适应了呢。

“做事最大的动力还是兴趣,我—直遵循‘将思想付诸于实践,这是一个研究人员的追求。”多年来,高培勇一直努力拉进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而他的付出也得到了肯定。

在中南海,有这样一张特殊的课程表,课程涉及法治、经济、民生等领域,这里也有一群特殊的“学生”。除中央政治局常委,还有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及在京的各部委领导。

同样,这里也有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全部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他们及所在机构被称为中南海的“智囊”。高培勇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曾分别于1994年、1997年、2000年站在这个最高讲台上。第二次讲课,有中央领导评价,“高培勇教授讲课,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使我们很受启发,讲课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今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高培勇作为主讲老师再一次站到了这里。

“每一次讲课的感觉都不一样,越来越理性。当知道自己的一篇文章、一个言论都会影响一个决策的时候,就会特别慎重。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我在努力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高培勇说。

猜你喜欢
智囊中南海感染力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中南海的深情
Pygmalion
黄守宏:总理的“首席智囊”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
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提升吸引力感染力
近期中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