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商务理念的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和运行模式探讨

2010-06-02 01:33郭伟刚岑健林夏树发区建峰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激励机制电子商务

郭伟刚 岑健林 钟 勇 夏树发 区建峰

摘 要:针对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目前存在的资源更新速度慢、资源质量差、缺乏激励机制以及网站的可用性欠佳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电子商务的理念来建设和运行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并对资源网站的整体构建思路、资源的创建模式、网站的可用性、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资源创建;网站可用性;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0-0069-03

引言

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城域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的绩效研究》项目的调研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与教师座谈,发现目前的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资源更新速度问题:更新速度慢,跟不上课程改革和教材的更新,存在大量过期资源,资源的时效性较差。

(2)资源质量问题:资源质量不高,充斥着大量泛泛的、重复的低层次资源,资源的完整性、相关性及可用性欠佳,许多优质资源被学校和个人“私藏”,不愿共享。

(3)激励机制问题:目前一般的地区都采取选择、聘任资源建设骨干的方法进行资源建设,但是资源创建者、上传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往往只是在资源建设的初期比较高涨,在经历一段时间(1~2年)后,由于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热情渐渐衰退,最终导致空挂虚名或者直接退出。

(4)用户使用权限问题:很多地区的网络教学资源没有大量、丰富的优质资源,却又不开放上传权限(只有特定人员才能上传),也不开放访问和下载权限,使得网络教学资源库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有效访问率很低。

(5)资源网站的可用性问题:由于受到开发经费的限制及开发方系统设计思想方式的局限,目前的教学资源库可用性普遍不高,用户体验较差。主要表现在:①存在部分死链接,资源已经删除,链接却还存在;②搜索功能简单,且不提供资源的相关性下载;③缺乏或者未形成良好的交互性,如对资源的评价和讨论;④缺乏个性化设置,用户归属感和忠诚度不强。

目前,由于存在着无可限量的商业利益,在设计、开发理念和运行模式方面最成功的网站当属电子商务网站无疑。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一样,同样有商品(资源)的提供者和购买者(下载者),建设资源库的目的也是和电子商务网站一样,希望以便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来购买(下载)以产生效益(社会效益)。所以,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运行完全可以参照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开发和运行模式进行。本文就资源网站的整体构建思路、资源的创建模式、网站的可用性、保障和激励机制等相关具体问题作一探讨。

一、资源网站构建的整体思路

地区网络教学资源网站建设的宗旨是将它建设成为一个政府投资,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参与的免费教学资源共享交流网站。具体来说,构建此类资源网站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投资方:由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政府)投资,免费提供给本地老师、学生使用。

(2)运行维护方: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承担网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也可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由社会上的IT企业承担运行维护工作。

(3)资源提供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愿意提供免费资源的企业。

(4)资源使用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

(5)用户管理机制:所有的资源提供方和资源使用方,全部采用实名验证机制,面向本地区所有的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一个用户既可以是资源提供方,也可以是资源使用方。所有未授权用户只能浏览网站,不能上传及下载资源。

每个用户都具有明确的真实身份,有助于网站的管理和运行,可以避免恶意操作(如疯狂下载、恶意评价、上传不负责任的垃圾资源等)。对于资源的发布者,便于奖励和对资源负责;对于使用者(下载者)则便于跟踪其使用效果,或者要求其对使用情况进行反馈。

(6)积分机制:资源网站采用积分机制,积分相当于电子商务网站的货币。积分的获得有三种方式:每个授权用户具有一定的初始积分;上传资源可以获得积分且随着被下载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对资源发表评论也可以获得积分。积分的扣减:下载资源时采用电子商务中的“购物车”模式,选择资源后再批量下载,同时需要扣除积分。

二、资源的创建

正如电子商务网站需要有优秀的供应商和丰富的高质量商品来吸引客户一样,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生命力首先在于拥有优质的资源。资源的创建主要有以下五种渠道,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协调来开展前期工作,后期则可通过激励机制实现良性的滚动式发展。

(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权威资源,如相关的文件、大纲及其它需要统一发布的权威资料。

(2)以教学研究团队(教研室、学科组)为单位(教研室作为负责单位)发布的资源,如学科最新进展、学科活动资料等。

(3)以学校为单位发布的资源,可以“N名工程”中的“名学校”为龙头,发布各自学校的特色资源,同时也鼓励其它学校同台竞争,展现自己的学校的风采。

(4)以个人名义发布的资源,可以“N名工程”中的“名校长”、“名教师”作示范,发布各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独家秘密武器”。同时,鼓励其它一线教师积极跟进。另外,对于学生和家长,也可鼓励其发布自己拥有的独特资源。

(5)社会机构发布的免费资源。可同拥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其它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合作,提供其发布免费资源的渠道。

三、资源网站可用性

电子商务网站为了吸引客户,使得他们从普通的浏览者转化为购买者,在网站的可用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设计开发。[1] 建设资源网站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有尽量多的人访问、下载和使用资源,正如电子商务网站希望尽量多的人购买商品一样。所以,应该提升资源网站的技术含量,增强其功能,从而提高资源网站的可用性,给访问者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2]

1.资源的分类组织和展现形式

电子商务网站为了使得用户尽快找到所需商品,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同时,从浏览的角度,商品的分类清晰明了,而且具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图书可按出版社分类,又可按内容分类等等。并且,呈现的商品信息比较丰富完整,可以给予用户足够的信息和信心让其下决心购买。例如,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图书信息就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价格、目录、内容简介、前言、读者评论、评级等等,有的还有样章试读(预览)。资源网站虽然没有电子商务网站那样具有迫切推销商品的需求,但是采用电子商务网站同样的资源组织和展现方式,无疑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目前的资源网站大都过于简陋,很多资源只是给出一个文件名,缺乏对资源的描述,不利于用户发现资源和利用资源。

2.个性化推荐

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关联规则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商品的推荐,包括基于用户个人购买历史的推荐和基于商品聚类的推荐等。资源网站同样也有必要建立此类推荐机制,可以节省用户的时间,快速找到关联度大的相关资源,给予用户良好的访问体验。

3.个性化空间

为了培养用户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也方便用户管理个人信息,电子商务网站都有一个个人账户空间(如“我的淘宝”、“我的当当”等等)。资源网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参考腾讯公司的“QQ空间”,将用户的个人账户空间拓展成记录用户成长、展示用户风采的个性化空间,集成教学博客与个人上传资源,使之变成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平台。

四、保障和激励机制

与电子商务网站不同的是,地区网络教学资源网站中的资源开发提供方即使做得再好,似乎也不可能和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商品卖方一样获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当资源提供方的热情消退,很多官方主办的资源网站的逐渐衰落似乎成了必然。要保持资源网站的旺盛生命力,实际上最终还是归结到如何保障资源提供者应得的权益,从而激励其不断创造和提供新的资源与大家交流共享。

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免费教学资源网站,资源的开发提供方期望直接获得经济利益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学校和个人发展的角度,是可以获得收益的。所以,作为网站主办方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行政措施的角度来保障资源开发提供方的利益,并提供动力源泉。

具体的行政措施可以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各种评审、评比和验收,要求以资源网站中的资料为准则;二是信息化建设经费申请、课题立项等,也要求资源网站中的资料为准。如果可以做到这两点,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质量和使用率,还可以促进阳光政务的实施(在需要保密的阶段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进一步激发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性。

1.评审、评比和验收

目前,各种评审、评比和验收名目繁多,如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当地评选的“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等等,学校和个人都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总结、论文、案例、课件等),其中大多是精品资源。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将这类评审、评比和验收依托资源网站进行,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参与评选的大多数学校和个人本身具有较高的水准,创作的资源质量较高,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公平公开的作用,并能激励其它学校和老师参与,为资源的创作提供后续的动力。各种名校、名教师如何发挥其带头人的作用,网络平台应该是最佳选择。

特别是对于普通教师个人而言,职称晋升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其开发提供的优质资源(优质的标准可以根据下载数量及其用户评价来决定,具体细则可以另行制定)能够在职称评审中占据一定的份量,则可以大大激发普通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2.经费和课题

政府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做了大量的投资,最终的效益要体现在应用上,通过应用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应用来提升教师和学习者的整体素质。要考察一个学校或个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其创作的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在学校申请信息化建设经费,个人申请相关研究课题时,评审标准中应该把其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必须是在地区资源网站中公开的建设情况,而非学校或个人自己描述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结束语

如何将地区网络教学资源网站建设和运行得“红火”,真正为本地区的学校、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之成为学校、教师和学习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贴心好帮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运用电子商务理念,则可以将这些复杂的问题做一个梳理,可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本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探讨,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伟刚,宋亦兵,骆懿玲.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访问模式挖掘[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22(5):170-174.

[2]李振汕.对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112-114.

(编辑:刘轩)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库激励机制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