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不同时期工作重心的变化

2010-06-04 08:41金兆祥陶得洋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7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农村

金兆祥 陶得洋

2010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而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我们党已经奋斗了61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史上,共产党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一、 土地革命时期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当时党的力量非常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

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此后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共吸取了血的教训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组成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但大革命在蒋介石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中失败。国民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是完全照搬俄国模式,坚持“城市中心论”。

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拉开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序幕。但在土地革命初期,党内仍坚持俄国模式来指导中国革命。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大革命失败后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都是以夺取大城市为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就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毛泽东是当时党内最早也是最清醒的探索者。他从国民革命时期就十分关注农民问题,高度评价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从战略上开始把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战略基地。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10万余人,毛泽东等人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逐步提出了革命道路理论。

正是由于新道路的开辟,促进了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复兴。但同时,党在城市的工作和组织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屡遭挫折,党的领导机关已无法在城市立足。两相比较,才使中国共产党真正地认识到必须放弃“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完成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的第一次转移。由城市向农村的工作重心转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也拉开了中国共产党谋求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一个革命党的历史使命的序幕。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等都是我党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的表现。

二、 解放战争后期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在1927年至1949年的这一段的中国革命史,可谓险象环生,波澜壮阔,既有国共两党间的十年内战,又有外敌入侵的八年抗战,还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历经艰难险阻,由小到大,由挫折到胜利,就是因为在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党的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正是在成熟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适时完成的历史性转变。此时的中共,已是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的大党,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能够高瞻远瞩驾驭全局的先进的党,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课题。

1949年2月,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电报中做出了“严重的战争时期已经过去了”的估计,提出“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在随后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系统地阐明了关于新国家、新社会的理论和政策,正式而明确地做出了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决议。

会议认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农村。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城市作好了准备。现在经过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后,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继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了。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

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精神,着重讨论了如何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认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学会领导城市人民进行胜利的斗争,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这是按照中国国情选择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的第二次转移,即由乡村转向城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由此成为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原始起点,成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这样两条伟大道路的转换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越的28年浴血奋斗,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夺取全国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紧密相联的。具备了实现前者的历史条件,也就有了实现后者的根据。建立新国家新社会是工作重心转移的目的和出发点,工作重心的转移又是建立新国家新社会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企业,对工矿企业进行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等都是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表现。

三、 新时期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由夺取政权到执掌政权的历史性转变,适时提出了工作中心由革命战争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的领导层自觉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国情的结果,在建国初期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胜利。但是,这一思想也存在着同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相脱节的理论罅漏,这也是后来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反复,并一步步走入“以阶级斗争为纲”误区的一个理论原因。

1957年整风运动后,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反“右”斗争扩大化。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1966年甚至发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党和国家遭受了一场“十年浩劫”的灾难,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存在的个人崇拜主义,明确了我国的国情,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我党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解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以家族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经济宏观管理方面,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各自优势。在分配体制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体系。

【创新演练】

1.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B. 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人士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发动三大起义

B.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召开遵义会议

D. 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3.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 提出了领导工人运动,坚持城市斗争

② 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 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 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 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 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5.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D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农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的出行革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粉红革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