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六年 幸福一生

2010-06-04 07:22王风之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课间评价家长

王风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一些灰色文化,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少年儿童,容易养成“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坚持“长期做规划,学期定计划,每周早安排,每天有打算”的工作思路。狠抓关键的教育,抓好开学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例如,这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组织全校学生对寒假作业以卷面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把孩子在家的懒散之心一下子就收回来了。第一周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学生自己制定这学期的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找准努力地方向,一月下来进行详细的总结,评典型树先进,激励后进。

2.注意做好关键点的衔接。小朋友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升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角色发生了变化,许多行为习惯也随之改变。有的小朋友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矩在短期内无法适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升入一年级前,就进入一年级的课堂进行听课,使他们入学后角色迅速转变。为了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顺利过渡,每学年的下学期我们就邀请初一的优秀教师和同学代表给他们做报告,带学生到初中参观,让他们早作认识,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顺利接轨。

3.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编写了《小学生一日常规四字歌》,从每天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把学生该做的事情明确规定,又配合学习背诵了《弟子规》,强化记忆,约束行为。强化一日常规,让常规成为习惯。学生明白了一日常规,也意识到应该努力做到,但是因为年纪小,自制能力差,往往不能坚持,所以强化孩子们的行为至关重要。除了平时注意观察、分析,不断的激励与要求,还要有许多小助手来提醒孩子努力做到。

4.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挖名生,觅特长。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能力,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针对这点,我们制定了每月一主题活动,如“小歌星”、“故事大王”、“小主持人”等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开发了智力,陶冶了情操。

5.实行学生成长档案袋管理制度。小学生成长档案袋是一种开放式的,多层面的,全面的评价工具,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它主要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优秀作业,活动记录,发表作品;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磁带、项目作业、实验报告等。

6.实行快乐大课间“六个一”制度。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突出“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宗旨,保证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我们提出“阳光60分”的口号,推行大课间“六个一”制度,即踏一分钟步,背一句经典,喊一句誓言,唱一首歌,跳一支集体舞,参加一次集体游戏。这“六个一”构成了快乐大课间的六部曲,内容丰富,组织性强,真正体现了大课间的“快乐”主题。

7.开展“读经典,塑人生”读书活动。经典是千百年来先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智慧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学校从《论语》、《弟子规》入手,通过开展读经典活动,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积累语言,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8.加强放学队的管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珍惜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学校狠抓放学队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每个班级有两条路队,每个路队由路队长管理,路队长手挑黄色路队旗,走在队伍的前面,所有同学都佩戴黄色安全帽,十字路口上有学校的“小交警”指挥交通,疏导放学队安全通行,整个放学过程井然有序,安全性强。

9.实行班内垃圾袋分类管理。为了便于卫生保持,把垃圾变废为宝,我们要求各班的垃圾实行分类管理,每个班有三个垃圾袋,纸团袋,饮料瓶袋,塑料袋袋,每天的值日把打扫的垃圾分类装入袋中,一个月卖一次,半年下来,光二年级一班就卖了78元,卖废品的钱给班里添置了水壶,打气筒,羽毛球拍等用品。这样一来,同学们再也不把垃圾随处乱扔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卫生习惯,还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课题实施的措施

1.构筑网络,健全制度。成立学校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红领巾行为规范督查小组,形成了教育网络,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2.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1)评价内容多元。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四大类,每期定时进行评价。除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外,我们每周进行了“文明班集体”评价,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每学期末,我们还进行全校的评优,评优种类多样,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队员、体育健儿等,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2)评价方式多样。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节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外,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第一,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习惯养成情况的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学生互评。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同学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并乐于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

第三,教师评价。在评价时,老师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评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第四,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

猜你喜欢
课间评价家长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家长错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家长请吃药Ⅱ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