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融美育于其中

2010-06-04 07:22刘新云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美育

刘新云

【摘要】美无处不在,课堂上、生活中随处可见美的痕迹。语言本身具有它的内涵,现代英语教学应恰到好处地在教学中体现它的美。

【关键词】英语 渗透 美育 陶冶 情操

心理学指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不同的态度是以某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也往往与它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有关。凡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都会引起喜悦、快乐等肯定性质的体验。课堂教学中不同情绪的表现,大多也是与教师的“教”能否满足他们的“学”的需要有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可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在课堂中引进音乐调节气氛,感受音乐“美”

教学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较为严肃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堂中,学生若长时间学习,就很容易产生疲劳,但如果加入一段美妙的音乐,那种和谐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就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产生兴奋感,从而逐渐消除疲劳,实现轻松主动地学习英语。如课前用一首英语歌曲做前奏,这快乐、美好的感觉浓浓地萦绕在教室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英语的美感,很快便能镇静情绪,并集中精力进入课堂学习。通常情况下,课上到一半时,小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松散,手脚也不听话起来。这时,若播放一首动听悦耳的歌曲,小学生们马上就会振奋精神,积极投入到语言的学习之中。下课时,再以一首歌曲结束,大家就会感到既欢快又轻松,且会对课堂生出眷恋之意。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而英语歌曲更能让学生回味无穷,若长期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更可帮助他们更快地领悟英语词句中内在的语言美,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音乐走进课堂看似简单,其实并非随意播放一首曲子就行,而应根据教材选择符合课题的音乐。如学习“Hello”时,即可选择歌曲“Hello”。只要音乐的选择适当,就可增进师生的情感,拉近彼此的距离,提高学

习效率,并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利用直观教具认识“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占据了主要位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子对颜色鲜艳、形状奇特的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往往比较高。那么,我们在选择教具时就应该注意遵循这个规律,尽量选择直观形象、富于启发性的教具,让学生在学到新知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在众多教具之中,简笔画是最典型的代表。例如,在教授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时,我们可利用简笔画简洁清楚、生动明了的特点,为学生轻松地营造出一种亲眼所“见”的学习氛围,以提高他们感受新知的真实性,使他们从那一幅幅形象的图画中认识到美,感受到美,从而达到既学习新知,又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在课堂中渗透舞蹈,活跃气氛,感受形体“美”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舞蹈,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恢复体力,使学生精神饱满、轻松快乐地进入课堂愉快的学习,直到离开教室都意犹未尽、兴致盎然。长期的艺术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舞蹈内容的渗透,可选择符合学生特点与教学主题的形式。比如,学习人物身体器官名称时,可选用一首摸鼻子、眼睛、耳朵等的歌曲。如“Head,shouder,knees and toes”,配上简单模仿动作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得到放松,情绪得以平静。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学教育,获得美学知识,并得到美的享受。

四、英语教学中的“眼神效应”,体现无声的“美”

新课程标准对师生关系做了全新的阐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教育。而运用眼神和学生交流是师生互动中一个简洁明了的好方法,因为眼神不但能与学生交流情感,而且还能传递多种信息。教师应多运用这种body language,让学生读懂你的眼神,明白你的教育教学的意图,使不同的学生从你的眼神中捕捉激发其上进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是自信的。要用一种自信的目光注视学生,用自信的、赞许的、期待的、鞭策的、慈祥的、容忍的、善待的眼神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交融,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上课时不但要关注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眼神,或鼓励,或提醒,或关怀,要让学生领会你的眼神。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对犯错误的学生而言,教师的眼神比言语更具有“杀伤力”和“影响力”。教师要用饱含期待的、鞭策的眼光激励学生改正错误,增强其自觉上进的内在欲望。上课时,特别是学生纪律不好时,教师用不着大声喊“停下来”,而只需用眼神扫视一遍教室,让目光在几个“火力点”上加强攻势,只要他一抬头,便能读懂你的眼神。当然,也不要马上上课,而应让学生知道暂停上课的原因。

最后,教师的眼神还能让学生感悟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尤其是眼神中包含的那些对后进生真诚的关爱和耐心,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当师生四目相对的瞬间,眼神中透出的亲切、赞许、疑惑与提醒正是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瞬间。从学生的眼神中,教师能读出他们听课的情况,他们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感受到关爱、期待、批评、赞许……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当学生取得了成绩,教师还应加上面部表情,如微笑、点头等。

心与心的交流,正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魅力之所在。只有正确地运用眼神,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无声语言的“美”。

五、教师的肢体语言也能体现无声的“美”

教师的每一个手势、声调、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眼神都有助于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状态,使学生感到一种亲近感,得到美的享受。至于作为“心灵窗户”的眼睛,它所发挥的无言作用自然是最大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美的心旋,使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学习固然是很艰苦的劳动,但因寓美育与教学中,乐也在其中了。笔者渴望让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教学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使学生学习英语成为一种自觉的美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的能力。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不再孤独:爱是我们的舞场我们的朝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美育教师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