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低温疗法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2010-06-07 09:43林施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破口下腔头部

林施瑞 扬 航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医院(350100)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amorrhage,SAH)为神经内科常见急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为探讨头部低温疗法在SAH中的应用,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本文就福州市闽侯县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随机收治的48例SAH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为住院病例,急性发病,表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均经颅脑CT或腰穿检查确诊为SAH。治疗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43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0~60岁,平均40岁。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综合治疗:均绝对卧床休息4周,给氧,予以20%甘露醇、甘油果糖或加呋塞米、白蛋白以控制脑水肿;6-氨基已酸止血;尼膜地平解除脑血管痉挛;同时予以镇静、抗炎、支持、维生素C等处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低温疗法。低温方法:用冰枕并在头的双颞部、顶部放冰袋,每4~6h换一次,坚持3~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的头痛情况、意识改变及体温、血压的变化。每天进行神经系统检查1~2次,特别注意颈部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的改变,病理征的出现。头痛治疗有效判定:仅服颅痛定30mg 3次/d或加头部低温缓解者为有效;须加镇静药或服麻醉药品如布桂嗪、硫酸吗啡控释片或须反复肌内注射布桂嗪、哌替啶才能缓解者为无效。

2 结 果

治疗组仅1例出现病情恶化后死亡,经CT检查发现脑室明显扩大,考虑脑积水。其余均好转或治愈出院,有效率达95.8%。对照组病情恶化或死亡4例,有效率83.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头痛明显减轻20例,有效率为83.3%。对照组头痛明显减轻10例,有效率为41.6%。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和表2。

表1 总体疗效对照表

表2 头痛疗效对比表

3 讨 论

颅内压增高、再出血是SAH的二大严重并发症,是引起SAH的重要死因。再出血的诱因分析:病变部位血管壁最为薄弱,因而在病变血管破裂的基础上容易发生再出血,由于病变血管压力与全身动脉压相关,因此,任何使全身动脉压升高的因素如用力大小便、咳嗽、患者情绪波动、过度活动、头痛而烦躁等均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冲击颅内病变血管薄弱处引发再出血,导致颅压增高出现脑疝死亡。头部低温具有减低颅内水肿进而降低颅内压,具有降温、止血、止痛、镇静的作用进而预防再出血。此外,由于动脉瘤或病变血管破裂出血后,最初在破口处形成凝血封闭破口,2~3d后开始逐步溶解,易发生再出血,3周后破口渐被修复。故再出血好发于首次出血后两周内,其次为第3~4周。因此头部低温持续3~4周。总之头部低温疗法可降低SAH的并发症,减少镇静止痛药的使用率,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且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可在基层推广应用,末见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破口下腔头部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基于“华龙一号”大破口事故先进安注箱研究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基于热工水力分析确定LOCA破口尺寸及CDF定量化
破口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