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2010-06-07 09:43钟少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阴转率聚乙二醇转化率

钟少龙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内三科(522000)

近年来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发病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基因的异原性和HBV-DNA的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与遗传、免疫功能低下有关[1]。选择有效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揭阳市人民医院传染内科收治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9.4(19~52)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参照“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2005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血清HBsAg、HBeAg持续阳性大于半年,血清HBV-DNA连续2次阳性(HBV-DNA>103拷贝/mL),血清ALT明显增高;排除标准:排除其他肝炎史患者,排除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排除心脑肾病史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排除6个月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药物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表1),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n=22)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IFN -1b,运德素,北京三元赛生公司产品)500万U,隔日1次肌内注射。治疗组给予PEG-IFN -2a(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ALT变化情况。

1.3.2 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情况。

1.3.3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期间ALT复常及血清HBV-DNA阴转情况

ALT复常率在各时间段(治疗24周、48周)治疗组(86.3%、90.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63.6%、68.1%)(P<0.05);HBV-DNA阴转率在治疗期间(治疗24周及治疗48周)治疗组(77.2%、81.8%)高于对照组(59.0%、5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派罗欣和运德素治疗后ALT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结束(n=22,%)

2.2 两组治疗期间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情况

HBeAg阴转率在各时间段(治疗24周、治疗48周)治疗组(45.4%、59.1%)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8.2%、22.7%)(P<0.05);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在各时间段(治疗24周、治疗48周)治疗组(31.8%、50.0%)也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1%、18.2%)(P<0.05),见表3。

表3 派罗欣和运德素治疗后HbeAg阴转率及抗Hbe血清转化率情况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不适、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头痛、恶心、皮疹、瘙痒等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6.3%(19/22),对照组90.9%(20/22);治疗组血常规变化为77.3(17/22),对照组为72.7%(16/22),但停药或干预治疗后很快恢复到基线水平,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危害,15%~20%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5 年内发生成肝硬化,而慢性肝硬化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仅为55%,同时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较非乙型肝炎患者升高了200倍[3]。派罗欣具有非聚乙二醇结合的α-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的体外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乙二醇干扰素α-2a(以下称本品)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以下称普通干扰素)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干扰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α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4]。本研究通过以普通干扰素治疗为对照组,其隔日给药的服药规律会造成服药后血药浓度迅速达到高峰,服药后的间歇日,血药浓度降至较低水平,被成为“峰-谷”效应。派罗欣则可以维持恒定的干扰素浓度,弥补因普通干扰素引起的“峰-谷”效应[5]。

本研究表明,ALT复常率在治疗24周、治疗48周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组均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在治疗24周及治疗48周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HBeAg阴转率在治疗24周、治疗48周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组均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在治疗24周、治疗48周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组也均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因此,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6],停药后HBV-DNA阳性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Janssen HL,Van Zonneveld M,Senturk H,et al.Pegylated interferon alf -2a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for H BeAg-ositive chronic heatitis B:a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5,365(9454):123-129.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2005,13(12):881-891.

[3] 郎振为,韩红蕾,许德军,等.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和组织学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2):97-100.

[4] Cooksley WGF,Piratvisuth T,Lee SD,et al.Peginterferon al-fa-2a(40kDa):an adv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atitis B antigenositive chronic heatitis B[J].J Viral Heatitis,2003,10(4):298-305.

[5] 马慧,王豪.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1):78.

[6] 刘高峰,郑秋艳.派罗欣[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77-78.

猜你喜欢
阴转率聚乙二醇转化率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利福喷丁每日疗法治疗肺结核:一项随机、剂量范围探索的临床试验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