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姆光术后联合bFGF治疗宫颈糜烂64例的疗效观察

2010-06-07 09:43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糜烂面排液生长因子

黄 静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妇产科(415000)

宫颈糜烂也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指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的红色区,多发于育龄妇女。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也是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宫颈糜烂的发生多是由于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或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如性生活损伤宫颈,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导致的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且常为脓性、接触性出血、腰骶部疼痛、不孕等[1]。笔者用波母光治疗术后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 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治疗宫颈糜烂有着确切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就诊于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妇科门诊的宫颈糜烂患者,共122例,均为已婚,非妊娠期,年龄22~45岁,平均34.7岁,病程7个月~5.5年,平均3.4年。患者均无严重心脏病、肝病、血液病及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生殖器炎症,最近3个月未进行其他治疗,经宫颈刮片及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变或癌前病变,检查白带排除霉菌,无滴虫、念珠菌、淋菌感染。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度、分型、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宫颈糜烂诊断标准[2]

轻度: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为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2~1/3。重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根据糜烂深浅分3型。①单纯型:表面平坦,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②颗粒型:表面呈颗粒状,为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③乳突型:表面呈乳突状,间质增生显著。

1.3 仪器和方法

1.3.1 仪器

外用重组牛bFGF,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国药准字S20010030,36000AU/瓶。波姆型Ⅶ光治疗仪由武汉辛普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3.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d,均采用波姆型Ⅶ光治疗仪治疗,根据临床病情姆光治疗,功率为12~15W范围,探头距创面约0.5cm,照射至糜烂面全部为灰白色(有环尾丝应避开环丝)。试验组在波姆光治疗之后,据宫颈糜烂面积大小,每cm2局部上药300Au bFGF,药物涂抹在比宫颈糜烂面积稍大的消毒纱布上,贴在糜烂面上,隔日换药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上药前,阴道依次行稀释活力碘及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干。两组均于手术后3、4、6、8周随访。记录主诉阴道排液量,症状改善情况及刨面愈合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子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显效;糜烂面缩小>50%或Ⅱ度转Ⅱ度,Ⅲ度转Ⅱ度。有效:糜烂面缩小<50%,或糜烂面缩小不明显,颗粒型转变为单纯型,乳头型转变为颗粒型。无效:糜烂面无变化或有发展[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及阴道排液时间比较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数分别为(3.92±0.76、5.84±0.38)周,P=0.000<0.005。两组阴道排液量阴道排液时间平均数分别为(5.15±3.21)、(6.53±1.76)d,P=0.004<0.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及阴道排液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及阴道排液时间比较(±SD)

注:①创面愈合时间(周)平均数经t检验*P=0.00;②排液时间(d)平均数经t检验△P=0.004

2.3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子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影响妇女的健康和受孕。临床多采用冷冻、激光、电灼、微波等物理疗法,以及抗菌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并发症多。而波姆光治疗是根据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一定波段的光能量照射具有不同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设计的,其可较短时间内促使病变组织蛋白质固化、坏死与脱落,形成非炎性溃疡及良性肉芽组织增生,最后被新生鳞状上皮覆盖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对正常组织无副作用;患者愈后不留瘢痕,表面光滑,恢复弹性。治疗过程中无烟、无异味,患者易于接受;操作方便,安全,对人体无损伤,不用防护。治疗头与人体无接触,避免了交叉感染。

bFGF是体内含量甚微但广泛存在的一种活性多肽物质,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本质是损伤愈合过程中所有相关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化学趋化及调节蛋白。bFGF可有效促进上皮、真皮及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加速细胞间蛋白质的合成,使得局部遭细菌破坏了的纤维连接蛋白的形成。同时,bFGF还是血管生长因子,积极促进毛细血管向损伤区生长,给损伤组织修复提供营养。研究证明,损伤后创面局部虽然会有多种生长因子聚集,但时间短而不稳定。尤其在溃疡等难愈性创面中,内源性bFGF表达很少,而应用外源性bFGF在发挥自身促损伤愈合作用的同时,可以提高其他生长因子的量,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达到促进溃疡创面愈合的目的[3]。

波姆光术后联合bFGF治疗宫颈糜烂,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治愈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琦.宫颈糜烂的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5,6(3):132-133.

[2] 丰有吉.妇产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3-236.

[3] 付小兵.再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软组织创伤修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6(5):257.

猜你喜欢
糜烂面排液生长因子
改良电动排液装置的制作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排液设计综述
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舱排液装置设计方法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冷冻疗法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疗效观察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利普刀、微波与冷冻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比较
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术后应用保妇康栓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