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的影响

2010-06-07 09:43王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丹红稳定型血浆

王红梅

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300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血管栓塞,导致缺血性心绞痛[1],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组织因子(TF)又称凝血因子Ⅲ、组织凝血活酶,在引起凝血的病理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3]。丹红注射液是植物丹参、红花的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功效,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卒中,证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本文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对UA患者血浆中TF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60例。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排除AMI及其他心脏病。年龄65~75岁,中位数年龄71岁。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常规组30例,男21例,女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等构成无差别(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硝酸脂类药物、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治疗。丹红组:常规组+丹红注射液30mL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抽取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TF浓度。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绞痛不发作,运动耐量增加,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恢复>0.1mV,倒置T波转为直立;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2/3,基本上不用含服硝酸甘油;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0.05mV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以上;无效: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基本无变化,静息心电图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症状改善情况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浆TF浓度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浆T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丹红治疗组血浆TF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表2 两组患者血浆TF浓度对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血浆TF水平升高,使凝血系统活性增强,血栓形成危险增加,是UA的重要病理机制[1-3]。目前临床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减少心肌耗氧量[4]。丹红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通血脉,散瘀结,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化瘀血,通经络,为辅药。二药相合,具有活血、通络、祛淤的功效。本品为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不良反应偶见头晕,头痛,心悸,发热,皮疹,停药后均能回复正常,罕见过敏性休克。有临床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抗凝溶栓的作用[5,6]。本研究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证实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血浆组织因子,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疗效确切。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7-298.

[2] Kugiyama K,Nakamura S,Tsuji I.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reduces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l and tissue facto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1999,34(4):983-988.

[3] Nishiyama K,Ogawa H,Yasue H,et al. Simultaneous elevation of the levels of circulation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tissue factor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pn Circ J,1998, 62(9):710-712.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4-1475.

[5] 邵明辉,刘兰梅,马仁强,等.丹红注射液一般药物学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3):335-338.

[6] 陈仕平,周文胜,杨剑文,等.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15(4):561.

猜你喜欢
丹红稳定型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