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2010-06-07 09:43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病死率心肌梗死

唐 莼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人类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渐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老年人AMI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它发病急,预后差,且病死率高。笔者统计11年连续住院的全部AMI患者172例,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AM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老年人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统一表格逐项登记11年住院的全部AMI患者共172例,男132例,女40例,年龄34~87岁,平均61.4岁,住院时间3h~90d。诊断按WHO标准,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确诊。部分患者进行了心脏B超及心室晚电位检查,均收入重症病房监护治疗。172例AMI患者中,老年组:≥60岁98例,平均年龄(68.3±6.6)岁,其中男性69例,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7.5±6.3)岁;女性29例,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70.3±7.0)岁。对照组:<60岁74例,平均年龄(52.3±5.2)岁,其中男性63例,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51.7±5.3)岁,女性11例,最小年龄53岁,平均年龄(55.6±2.5)岁,见表1。

1.2 分析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胸痛,危险因素,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1.5软件包进行t、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老年组中男性69例,占70.4%,女性29例,占29.6%;对照组中男性63例,占85.1%,女性11例,占14.9% ,两两相比有显着意义(P<0.05),老年组胸痛病例低于对照组,且存在显着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 AMI患者一般情况 [n(%)]

2.2 危险因素

老年组中46例伴有高血脂,占46.9%,对照组中18例伴有高血脂,占24.3%,老年组高血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着性意义(P<0.05),总胆固醇增高是AMI的危险因素,无性别差异,但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失去对冠状动脉的保护作用,削弱了雌激素调节脂蛋白代谢,降低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1]。而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两组间无显着性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老年人AMI并发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其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患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AMI患者未见心脏破裂,见表2。

表2 两组 AMI患者危险因素、并发症、死亡情况 [n(%)]

3 讨 沦

3.1 资料显示,老年女性的AMI患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由于内分泌环境等的不同,男性与女性AMI存在不同的临床特点,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缺乏是女性AMI特有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其次,通过改善血脂及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雌激素缺乏可引起胰岛素抵抗[1]。因此,雌激素缺乏与女性AM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也是老年女性AMI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

3.2 本组资料显示(表1),老年组胸痛病例的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的原因可能是:年龄偏大,同时既往已有心肌纤维化,局部神经末梢逐渐被破坏,痛觉敏感性下降;老年AMI患者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痛觉阈值升高;或严重的并发症掩盖了心肌梗死的疼痛[2];这与老年人特异的体质有关。

3.3 资料显示,老年组心肌梗死患者中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均明显增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表2)。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病理特点是:冠状动脉受累的分支多,复杂性心肌梗死多见,心肌梗死分布面积广泛,易导致心动能损害[3]。AMI并发室内传导阻滞是心肌大面积梗死的严重表现,加之原有束支或分支阻滞存在,常伴各种严重并发症和高病死率,作为重要的临床特征和危险信号,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对这组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的监护治疗,可以改善预后[4]。

年龄、泵功能、心律失常是AMI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AMI症状常不典型,并发症多,加之随着年龄增长,冠脉硬化程度加重,一旦发生AMI,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原有心力衰竭加重,其病死率高。应进行积极的监护治疗,争取对老年人AMI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1] 符浩,华琦.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现况[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5):391-393.

[2] 彭兆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193.

[3] 张薇薇,石蕴奇,李占全,等.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 (8):481- 482.

[4] 唐仁斌,何月光,李祖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04,15(9):75-77.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病死率心肌梗死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