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0-06-08 07:13刘雪影朱新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

刘雪影 朱新现

[摘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始终追求和努力的一个方向,当前提出这个重大课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三个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5-0071,0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的始终追求

在实现中国“三大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探索和认真把握党的建设客观规律,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行了积极探索。1929年针对红军第四军共产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强调要通过教育“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密切联系党自身的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行了新的探索。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尖锐问题,强调党在所处环境和肩负任务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着力提出“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他要求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采取科学的态度”,“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时代发展眼光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发展。强调要坚持和保证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把党的领导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并认为“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也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建设从改革体制入手,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等等,通过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探索,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和具体制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他多次强调,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党的领导上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运筹、科学管理”,“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在干部队伍上,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的工作机制。在党的实践中,注重抓好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保证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历史实践表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党的建设理论也逐渐成熟起来,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特别是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全面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条件。何谓党的建设科学化,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范,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过程;也有学者指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党的建设符合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又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而当前普遍的观点是,党的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

科学化的含义就是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尊重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而政党是一个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党的建设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科学,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纵观政党政治的发展历史,结合当前学者和专家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初步给出界定,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依据政党规律,体现科学精神,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自觉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使得党的建设更加符合执政党规律,充分体现政党本质的过程。

党的建设科学化内容包含了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而且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其中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是科学化的灵魂;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是科学化的核心;以科学的方法推進党的建设是科学化的关键。党的建设科学化落脚点是为了不断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水平,增强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能力,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意义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将有力地提高执政绩效和增强执政能力,有利于“千秋万代永不变色”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当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一方面,是新形势的深刻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世界性变化”,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期;而当今世界又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

交锋呈现新特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承载着国内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和风险,国内国际的两个“动态”的大局使得中国共产党直接面对着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对党来说,提出了进一步把握执政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题。能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所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不能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能不能掌握好运用好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始终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所指。

另一方面,是党的历史方位和干部队伍构成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挑战。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转变”,这就对党的建设指导思想、党的组织发展、党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党员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构成不断优化,成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在动力。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告,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员总数为7 593.1万名,从年龄上看,60岁以下的党员占全体党员的75.4%: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为2 583.3万人,占党员总数的34.0%。同时我们也看到,“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能不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能不能把党员的活力激发和凝聚起来,能不能有效解决党内各种问题,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而这种任务集中体现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

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三个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紧密结合党的建设新形势新情况,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努力在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上取得成效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是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也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求。只有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社会也正处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发展的机遇也不少”,“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党的自身建设也存在“不适合”和“不符合”的问题,这种党内外问题和矛盾,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达到“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以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更加主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

针对当前调查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努力提高调查研究者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做到既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按照规律办事,既能有效完成调查研究活动又能提出可行性调研报告,既能结合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又能进行战略性全局性的理性思考:综合利用调查研究资源,整合各种调查研究方式方法,注重调查研究的艺术,创新开展调研的新领域,对调研材料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分析,切实把问题吃透,把理说清;突出强调民主、科学、客观的原则,建立健全领导决策的科学调研制度,把调查研究作为经常性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制定用科学发展思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政策。

2在党的执政实践中,以总结经验的方法揭示执政规律,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经验,努力在积极探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上取得实效

执政党自身建设经验是执政党规律对政党本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而丰富和发展执政党经验更是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执政党自身建设经验不同于执政规律,在内涵关系上它是执政规律在执政党建设上的外化和表现,执政规律内含在经验和原则中,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对于政党政治这个复杂而又扑朔迷离的现象,人类只能在自己政党执政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充分占有资料的情况下,通过逻辑推理,逐步发现和归纳、揭示执政规律。

我们应当以一种虚怀若谷的宽广胸襟,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执政的经验教训,从中归纳和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为我所用。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但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与此同时,深入领会和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经验,并在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及推进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执政经验。党在自身的执政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障,也是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高度重视和十分珍惜党的基本经验,自觉将它们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中,以“四个着眼于”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理论武装、科学制度、可持续方法上总结和提炼新的执政经验。

3创新学习手段,改进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认识和掌握执政规律的能力和素质,努力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水平上取得成效

学习知识是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探索执政规律的能力。“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知,非学无以立德”。在新的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情况和新事物,“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针对当前党员干部学习上的不良风气和不足之处,要建立健全科学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理论学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首先,在党内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积极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学风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学风能够发挥舆论引导、凝聚力量、管理约束等功能。要大力開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次,努力探索党员干部的学习新模式,创新学习载体,在学习方式上要体现先进性。在继承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注重自学与他学相结合、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相结合、长期学习与短期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与思考、学习与运用、学习与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的原则,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把学习党的历史知识和现代化所需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拓展学习内容,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文化修养、政治修养,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党的建设上水平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