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痘,致命?

2010-06-09 13:02谭玉龙
新民周刊 2010年33期
关键词:异维青春痘痘痘

谭玉龙

异维A酸,作为“痘痘克星”,早就成名于“治痘界”,但它究竟会不会引发抑郁症,甚至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本是公认的治痘良药,为何一转眼变成致命的“杀人凶手”?异维A酸,作为“痘痘克星”,早就成名于“治痘界”,在临床广泛使用,眼下,一起自杀事件,它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学术界激烈争论。

事件起因

23岁的小朱大学毕业后进入宿迁一家医院工作,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医生。家境优越,工作称心,一切都按照家人和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不曾想,悲剧发生了,一个夜晚,小朱选择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悲痛欲绝的家人怎么也想不到平时活泼开朗的小朱就这样匆匆结束年轻的生命。在整理儿子遗物时,他的家人发现他长期服用一种治疗“青春痘”的药物——“泰尔丝”。经过多方查证,家人发现了其中的“玄机”:美国的同类药物会特别注明一种副作用——“抑郁、幻听、自杀”;而对比国内药品,说明书上注明的则是“头晕、精神症状、抑郁”等。小朱家人认为“泰尔丝”的药品说明书隐瞒了服用该药“可引发抑郁、幻听、自杀,有关于伤害自己或者自杀的想法”等重要信息,属于严重欺骗消费者,于是将生产厂家告到了当地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药厂“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未能详尽地列举,故对此被告存在过错,对患者的死亡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判定藥厂败诉,并判决该药厂赔偿小朱家人55000多元。

案件虽已尘埃落定,作为正被广泛使用的治疗青春痘的常规药物,“抑郁、幻听、自杀”的副作用依然迷雾一团,跳楼自杀或许只是个案,但“抑郁”是否在服用者中存在的更普遍情况呢?

“泰尔丝”身世

青春痘,也就是痤疮,是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肤损害。因为多发生于青春期,看起来是个小疙瘩,所以俗称“青春痘”。别小看青春痘,痘痘虽小,影响甚大,有报道称在12-25岁的年轻人中,长痘者接近85%。而且,由于青春痘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治疗较困难。针对其病因,研究人员一直在探寻疗效高、毒性低的治疗药物,目前已开发了相当数量的药物,其中,异维A酸因其出色的疗效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泰尔丝”,褪下华丽的外表,其主要成分就是异维A酸。

异维A酸,说起来似乎有点绕口,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维生素A酸,也就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人们对维生素A的认识相当早,最初是鼓励患有眼部疾病的病人多吃动物肝脏借以治疗夜盲症。上世纪20年代,医学科学家和营养学家确定了维生素A在正常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后,人工合成维生素A获得成功,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包括角化异常性皮肤病、银屑病、痤疮以及扁平癣等。但遗憾的是,维生素A副作用比较大,其治疗剂量接近它的中毒剂量,这严重限制了维生素A的临床应用。于是,为了充分发挥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化学家改造了维生素A的化学结构,得到了多种类似物,这些物质主要是维生素A酸的衍生物,因此,统称为“维A酸”。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有了重大的突破,目前人工合成维A酸类药物已达2500余种,已开发上市有三代药物,对约上百种皮肤病治疗有效。其中,1955年合成的第一代维A酸——异维A酸已逐步用于治疗各种角化性皮肤病。

由于其出色的疗效,目前异维A酸被认为是治疗痤疮,尤其是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的首选药物。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LeeTZane博士指出:“异维A酸改变了许多患者的生活,是近30年来皮肤病学领域最具革命性的发现。”

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异维A酸也有它的副作用,已经证实的最严重的副作用当数致畸性。

在妊娠期,特别是在妇女怀孕的头三个月,服用异维A酸可引起严重的胚胎异常。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其致畸危险性接近于典型的强致畸药物,远远高于自然发生率,甚至会达到20倍以上。

新西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收到一份胚胎病的报告:妇女在妊娠期内服用了异维A酸,结果婴儿出生后心脏、耳朵和食道均畸形。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库中与服用异维A酸相关的胎儿畸形报告已有几百份,包括多器官畸形。

基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启动了旨在防止怀孕妇女使用异维A酸的称为iPLEDGE的风险管理计划,要求批发商、医生、药店、患者等在异维A酸流通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均要在iPLEDGE系统中登记。而且,生产该药的厂商也在产品说明书后特别增加了相关的提示内容。因此,皮肤科医生应确保女性患者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停药后的6个月内进行有效避孕。

除了这么剧烈的反应,异维A酸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在皮肤黏膜上,比如唇炎、皮肤黏膜干燥、鼻膜干燥、皮肤脆性增加,还有可能出现鼻孔出血的情况等,像唇炎,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会有。

对于儿童来说,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副作用,就是影响生长和发育。目前已有报道说,儿童应用异维A酸会导致骨髓早期闭合和骨膜增厚,而长痘痘的大部分又都是青少年儿童,所以,这一危害不可轻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度一般与剂量相关,剂量越大,症状越明显,当减量或停药后副作用是可逆的,能够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医生们还有一个提醒是,用药时还需注意个体化,针对每个人的情况,治疗方案都是不一样的,绝对不能自己在药店里随便购买使用,这是相当危险的。

抑郁的诱因?

异维A酸最为神秘也是最为争议的一面,在于它究竟是不是隐形杀手?

2006年,巴斯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的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服用异维A酸类药物的老鼠与没有服用的老鼠相比,不会想方设法地逃走,而是一动不动地发呆,显得很消沉。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已经收到数十例异维A酸的不良反应报告,并关联到自杀想法或自杀企图。尽管在异维A酸和抑郁症之间缺乏已确立的因果关系,但这个委员会还是于2005年告诫病人与医务人员:用异维A酸治疗痤疮可能引起抑郁症,病人必须考虑有抑郁发生的危险,以及可能的自杀企图;倘若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不过,美国学者Chia在圣路易斯大学附属医院及社区诊所收集统计了7195例异维A酸使用者及13700例抗生素使用者的精神情况,结论是应用异维A酸治疗青少年中的重度痤疮不会增加抑郁症状。

加拿大的研究者也同样持否定意见,他们回顾了1993至2003年间美国全国非卧床病人医疗护理调查和全国住院病人护理调查中有关异维A酸的使用和自杀或者自我损伤的病例,自杀相关的就诊者中没有与异维A酸相关的。反倒是氟西汀和纳络酮的使用与自杀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

从已知的种种证据来看,尚无百分百肯定的直接的证据显示应用异维A酸与新发生抑郁及其他精神症状或自杀行为的危险性增加有关。之所以矛头直指异维A酸,将其列为第一被告,是因为使用异维A酸的患者相对于使用其他药物,比如抗生素的患者就诊次数更多,所以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更大,也就会过高估计其相对危险度。

另外,对于痘痘患者来说,大多正处于青春期,其本身情绪就容易波动,情感比较脆弱,脸上“肥沃”的痘痘更会伤害患者的自尊心,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而这也很有可能导致抑郁,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所以,是否一定是异维A酸导致病人抑郁,还有待推敲。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有鉴于此,属于处方药物的异维A酸,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服用,并特别注意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异维青春痘痘痘
鼻子上的痘痘
痘痘分级别,轻重不一样
拜托了,痘痘君
要青春不要青春痘
痘痘持久战
异维A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胸腺肽口服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中药配方颗粒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痤疮
探讨异维A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在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
润燥止痒胶囊、异维A红霉素凝胶联合治疗痤疮108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