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尝试另一种“中国模式”

2010-06-09 14:02刘迪
新民周刊 2010年33期
关键词:傅高义中国模式周边国家

刘迪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性,其实这正表明了中国国家利益的重点所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驶入一条幽暗的停滞隧道。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它失去了战后曾经的辉煌。曾几何时,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最令人瞩目的是其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究其根源,是战后工业国家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普遍景气。另一方面,我们也须看到,日本的高速增长模式明显脆弱,即这种发展依赖美国提供安保及市场,还有美国统治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后来到了冷战时期,在国家建设问题上,亚非新兴国家面临发展模式的抉择。当时,美国政府为对抗苏联模式,资助本土的比较政治学者,研究如何推广美式现代化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学者提炼出“民主化加市场经济”的“日本模式”,向上述国家推介。但傅高义的著作,显然不是写给亚非国家读的。

傅高义是否捧杀日本,当时无人得知。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显露了美国人对自己模式的焦虑。《日本名列第一》,为傅高义赢得国际名声,但他的观点也让某些日本人产生幻觉,以为通过热战未能实现的目标,可以通过经济战实现。事实证明,不久之后,日本就陷入麻烦。冷战后期,美国舆论已经认为,日本经济的增长对美国的威胁超过苏联的军事威胁。

如同当年美国人高呼“日本名列第一”让千万日本人激动不已一样,今天,欧美人不断抛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也让很多国人鼓舞。但是,日本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我们注意到,不论日元升值还是泡沫经济兴起或崩溃,都是在日本GDP日益逼近美国的那个时代。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当年日本人让美国人忽悠了。当年,笔者在国内媒体担任日本新闻编辑,每天阅读大量日本经济政治信息,能感受到当时日本举国上下要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2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美国的“忽悠”又来了,不过这次针对的是中国。今天,不论“北京共识”还是“中国模式”,从本质上讲都反映出西方主流对美国统治的危机感,而并非真正赞许中国的发展道路。

在欧美人笔下,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威权主义加市场经济。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发展,将来还在变化。中国的经济改革、民主道路均在继续。因此,以一个固定、普遍的“中国模式”,根本无法有效概括这种动态发展。

另外,从更深、更广的背景看,今天全球依然处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的事实没有改变。此外,中国本身的实践、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仍值得怀疑。此外,目前中国还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没有力量去提倡推广自己的模式。现在本币面临强大升值压力、人力成本也日益攀升。另外,尽管制造能力跃进,但缺乏重大技术革命成果可资利用。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设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很多方面十分被动。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中国或许可以建立另外一种“中国模式”,也就是说,宜恢复自己传统的外交样式。中国是一个传统大国,周边地域属于自己的传统利益范围。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性,其实这正表明了中国国家利益的重点所在。今后,我们宜恢復加强这种外交样式,维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除经济交往外,还应重视与周边国家、地区的人员往来、文化往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影视、留学、研修等各种交流形式,加强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存在。

目前,中国周边地域国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保证周边地域的稳定以及友好交往,对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中国政府应考虑设立周边地域友好交往部门,凝聚中央与各边境省区力量,从更广泛的角度促进中国与周边地域的交流。□□

猜你喜欢
傅高义中国模式周边国家
为美国与东亚之间搭建桥梁的哈佛大学学者傅高义逝世,享年90岁
傅高义的重庆情缘
傅高义:让世界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标杆性家居盛会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周边国家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周边国家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