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改空洞说教,展示真我风采

2010-06-09 09:41周利民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作文指导指导策略

周利民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中由于环境因素、个人素养等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作文教学中有急功近利思想,采用守旧、机械、空洞的指导方法进行作文教学,贻害相当大。通过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真实感情、五官感受和学会打动自己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做人求实,作文求真,唾弃陈腐,展示自我,书写性灵。

【关键词】作文指导 失真现象 求实写真 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真实的作文内容是对生活的再现、艺术的再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是学生书写性灵的空间,是以我心写我口、言为心声、心口如一、人文和谐的体现。既学作文,又学做人,这是一条作文教学的健康和成功之路。然而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却有些失之偏颇,从而导致学生恐惧作文,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不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一、作文教学走入误区的主导因素

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及中考作文改卷经历中,总结出当前作文教学走入误区与作文评价标准有关,也与教师的态度和作文教学方法有关,同时也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

1.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新的教学评价未定型,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以学习成绩为终极目标,这致使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教学方法。他们虽然有意在作文教学上大胆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希望学生能不拘形式地自主拟题、真实描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但是在面对那一篇篇低分作文时,语文教师们还是动摇了。作文的提高是一个潜滋暗长的过程,须循序渐进,短期内无法迅速提高作文成绩。但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却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这就迫使教师们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而使用一些八股、机械的教学方法,套用死板的作为框架,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感,失去了表达真我的兴趣,从而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

2.教师因素。当前不乏一些教师不善思考、教无良策、随波逐流,对学生的思想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和启发,扼杀了学生创造和想象的天性,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致使学生更加难于以我心写我口、言为心声。教师本身专业素质不过硬,无明确的教学计划,又不能及时了解新的教学动态、新的教学思想理论,导致其作文教学方法陈旧呆板,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作文批改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落到实处。多数教师的作文批改方式是全批全改,简单的一个“阅”字或是一个分数,而无具体的点评,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审视文章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不能有针对性批改学生的作文,没把作文训练落到实处,只会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3.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双眼紧盯着孩子的分数。不少家庭为了孩子的成绩,把孩子逼得很紧。每天除了学习外,不让他们做家务,不准他们看电影电视,不准阅读课本以外的“闲书”,节假日也不准他们私自出去玩玩、转转,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们虽然集中精力把课本中的内容熟悉了、掌握了,但知识面狭窄。他们不认识自然界中最普通的植物,他们不知怎样去待人接物,与人交往,他们不知怎样去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他们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生活中只有埋头学习,缺少各种奇闻妙趣,这也难怪不少学生遇到写作文就皱着眉,咬着笔,搜肠刮肚,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二、作文教学误区的表现类型

作文教学的误区表现多种多样,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将作文教学的误区总结为空洞说教式、零散无序式、机械套用式和强压命令式四种类型。

1.空洞说教式。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反复要求学生作文要“审题仔细,选材新颖,主题深刻,中心明确,结构严谨,事例典型”等等。至于如何才能做到选材新颖、主题深刻、中心明确、结构严谨、事例典型往往不多加阐述与讲解,最多就是拿一些范文评讲下而已。这种指导对学生写作文根本没有实质性的益处。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讲起作文技巧来口若悬河,真正作文时却无话可说,或是写出来也是空话、套话,与主题不相关。这种指导只是确定了学生到一定基础后的目标,却未包括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或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起始状态的分析。有美好的构思,却无行之有效的过程和方法,这只能是一种无多大实效的空洞说教。新课标中一再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使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教师的作文教学除了“授之以鱼”外,更要“授之以渔”。有活水才有水清如许,才有学生的飞扬文采。

2.零散无序式。作文有多种手法、技巧,比如:先抑后扬法,对比法,象征法,托物言志法等,如果只讲方法的好处,使用的精妙,而没有具体的指导,没有相应范文的比较赏析与领悟,即使教师们口能生花地描绘这些写法的益处,大部分学生也会觉得一团雾水,出现似明又非明的状况。新课标中指出,知识的连贯性,基础的拓展性,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有概念形式,缺少直观的材料,学生还是无从下手。如:在指导人物写作时,通常要说到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教师反复强调这些手法的好处,而没有形象的例子和具体的操作,也只是有名无实、空洞无物。我们有些老师以为作文如同一部机器,部件具备了就能组装好,殊不知不告知学生“组装”的方法、技巧和过程,学生如何能动手?作文应着眼于整体,学生只有了解了整体布局,再分解训练,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3.机械套用式。作文的提高是一个潜滋暗长、日积月累的过程,想一蹴而就、一举成功,三、五个月里让学生写出上等佳作,这恐怕有点异想天开,但有一种保险、陈旧、八股形式的教学却可以在短期内为应试作文取得一定的好成绩。例如:借用别人的材料、开头、结尾,或背诵佳作套入考试的话题作文中,增加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将有可能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因为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所有的作文都读过,对某些抄袭或引用还是无从考证的。但我们很清楚一点:这种教学是与作文的真实性背道而驰,对学生作文真实水平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可我们的学生却在他们本来可以抒写性灵的圣地里装上虚假、谎言、甚至剽窃。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不仅贻误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无形中侵蚀了他们纯真、美好的心灵。韩非子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违背我们的良心和责任,贻误我们的下一代。作文是登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

4.强压命令式。当前的考试作文中有字数规定,改卷评分标准中几乎都有那么一条,字数不足降等处理或属于四类文以下。于是我们某些教师在平常的作文中便采取高压、铁血政策,不管学生有无基础,有无兴趣均要求其作文必须达到一定的字数,否则采取一系列的惩戒方式。由于每个学生的写作起点不同,有些家庭教育氛围不浓的学生从小就不爱读书作文,每次作文时就闹情绪,教师现在却硬逼着他们写上500或600字的作文,这重强压式的教育只能让学生们更加厌恶和恐惧作文,在无形之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意愿。这种为了凑足字数而写出的文章,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三、走出作文教学误区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作文教学误区的分析可知,走入误区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引向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框框之中,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空话套话连篇,不见个性,极少有创新,或是导致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负荷加重,最后导致厌倦作文,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还作文教学绿色的天空。

1.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只会割断学生生活的脉搏,破坏学生对生活的感情。作文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有了写作之泉,同时也让学生有了人格濯亮之泉。教师们都有这个体会,学生周记比作文写得好,周记有个性而作文缺少声色、乏味。原因是写周记自由,自主拟题,自由表达,没什么限制、顾忌。而作文却要考虑选材、布局、主题等等,限制太多,不易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假如把周记的状态放到作文中,那么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态度自然也好起来。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感受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假如能把自己感受独特的一面写出来,作文肯定精彩。

例如:笔者曾经在班上布置一篇写教师的文章,多数同学都是写一些教师备课到深夜,平时送学生去医院,辅导学生作业之类千篇一律的材料。而有一位学生却从学生在圣诞节送贺卡给老师的故事出发,以《贺卡》为题,写了一篇主题为“不仅学生需要教师的认可,教师也需要学生的认可”的文章。选材立意贴近生活,且都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切身体验,让人耳目一新,不失为一篇佳作。

2.写出自己的五官感受。初中还有许多学生总感觉作文写不长写不好。造成这样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过程写得粗糙,文字贫瘠,缺少变化等,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写出自己的五官感受。所谓“五官感受”,是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所感知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冷暖等等。关于五官感受有这样一句歌谣:“眼睛看,耳朵听,五官感受记在心;有欢乐,有痛苦,人的感情很丰富;写文章,要注意,内心感受是动力。”此歌谣很好地诠释了充分调动五官感受的重要性。人的内心世界都必须通过五官感知再传输给大脑,由大脑输送给各种感情中枢,然后产生各种情感。学生只要把与文题中心有关的各种感受描绘出来,表达出来,文章肯定能充实具体。写景状物或其他记叙文时,若是写出了眼睛看到的颜色、形状、动作、神态;写出了耳朵听到的声音、话语;写出了鼻子问到的气味;写出了舌头尝到的味道;写出了皮肤感受到的物体质地或冷热疼痛等,这样文章就会具体生动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有视觉描写: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有触觉描写:光滑的石井栏;有听觉描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等等,才把百草园描写得妙趣横生。

我们接受到的信息70%是来自于视觉,因此,作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这样才能做到富有联想性和想象性的有创意的表达。所谓的“学出自己的五官感受”并非所有的感官都要写,只要选取利于表现主旨的感官体会写的具体生动即能写出好的文章。如:想从“树”的视角写一篇以呼吁环保为主题的文章,可以把“树”比作为人,具体描写“树”的视觉、触觉感受来反映人类破坏森林的行为,从而呼吁人类要注重环保。

3.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认识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真和美的统一,“真”是作为的灵魂;“美”是作文的外衣。事实和情感的真实是打造作文真与美的必需。白居易说过:“感人者,莫先乎情”。只有充满了真情,把感情的细微处写出来,才能写出真与美相结合的好文章。写感情实际上是把感情的对象写出来,对象写真了,情感也就真实了。以写“母爱”为例,如果只是一味空喊口号“啊,妈妈我爱你,我赞美你”之类,那会显得很滑稽,很幼稚。而如果从妈妈生活上如何对我关怀备至,学习上如何对我严格要求,思想上如何对我正确引导等细微之处,通过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加以表现,那么,母亲的可爱与伟大之处就不言而喻,就会显得真实感人。

2009年台州中考作文题目为“取暖”,某位考生文中表述在儿时的冬夜里,睡觉时总爱蜷缩在奶奶怀中取暖,但奶奶打鼾声较大,她为了不打扰宝贝孙女睡觉,每晚都克制睡意,等孙女睡后再睡,弄得自己大病一场。考生明白真相后有一段真情的流露:“看着躺在病床上憔悴的容颜,苍老失去血色的脸庞,我痛苦了,我悔恨了。我怎么如此残忍,如此自私,如此伤害亲我、爱我、疼我的至亲至爱的人呢”。另一考生的文中也有段精彩的内心独白:“父亲用生命化作火,化作灯,化作路,化作一点一滴的爱,陪伴我每一天。父亲啊,您的爱是女儿一生的财富,因为有您的爱,女儿一生都温暖如春”。两位考生从不同的对象出发,用细腻的笔抒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最真切的体验,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感受独特,均符合一篇好文章的要求。

4.学会打动自己。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身不同而心同。所谓“感同身受”,指的就是面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在心中产生与当事人相似甚或相同的情感体验,用文学欣赏上的一个术语说就是“共鸣”。通常说的“好文章”,除了形式具有美的特质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能激发起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感人呢?关键要考虑选材,选择具有能打动人心的生活材料来反映生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任何文章都存在选材的问题,写人记事的文章则更为明显。一篇文章是否感人需要看文章中的故事是否感人,最重要的是看故事是否能感动自己——作者本人。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年迈体衰的父亲不顾身体的不便,不顾翻越站台的艰难与危险,给作者买橘子的情景曾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本人,才有如此强烈的感人效果。

2008年某中考作文题是关于“相处”问题的。有一篇作文开篇这样写到:“宁静的晴空在瞬间留下一道残阳般鲜红的血丝,那撕心裂肺腑的呼喊划破了中国四川人民心中的每一个憧憬之梦,就这样,一盏盏生命的灯火在废墟下永久熄灭……”。该考生用一种震撼人心的语言传达内心的痛楚和悲伤,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又是牵动亿万中国人心的大事,考生字里行间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真切的伤痛,也感染了每一位阅卷老师,最后定该文为满分作文。这就是作文要感动自己、感动读者的魅力。

四、结语

作文教学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热爱作文,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我们必须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扩展生活空间,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营机制。我们要教会学生投入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写真我之见,抒真我之情,显真我之趣;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把握、巧妙表达,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流个不停。”只要我们唾弃机械套式,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多寻找方法,吸取多方理论知识,反复钻研,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一定能去的更快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谌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62-62.

[2]姚虞明.生活、读书、活动——作文素材[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9,(3):114-115.

[2]冯祖建.真情实感写人生——如何克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3):43-44.

[3]单柏贤.真情实感写作文[J].考试(教研版).2009,(4):19-19.

[4]杨艳茹.中考作文教学原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31):96-96.

[5]李新宇等.语文教与学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6-308.

[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8-89.

猜你喜欢
作文指导指导策略
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中的想象和观察研究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