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静脉病变

2010-06-19 09:58孙丹丹任卫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心端患肢畸形

唐 力,孙丹丹,任卫东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功能科,辽宁 沈阳 110001)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疾患,以皮肤毛细血管瘤或血管痣、软组织和骨异常增生及静脉畸形和曲张等为主要病变,因此又称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国内外学者曾报道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但对该病静脉病变情况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探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静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无创伤性、简捷方便的影像学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2009年4月,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经临床表现、X线、CT血管造影或血管造影等诊断为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患者 18例(男 10例,女 8例)(图 1),年龄3~38岁。应用CDFI检查患者病变下肢静脉血管。

1.2 仪器和方法

CDFI检查时采用 Philips Sonos 5500超声仪器,5~10MHz线阵探头。调节图像增益、彩色量程及深度等设置,保证声束与血流方向的角度小于60°,以清楚显示静脉血管二维和彩色血流图像为止。嘱受检患者检查前6h空腹。检查时平静呼吸。首先,采取仰卧位,分别查其腹部和下肢深静脉即髂总、髂外静脉,股总、股浅和股深静脉,下肢浅静脉即大隐静脉;卧位和立位检查腘静脉、小隐静脉及其下肢后外侧面异常血管结构等。探头朝向心脏方向,纵置于上述静脉体表走行位置,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显示静脉长轴。

将探头横置检查相应血管的短轴切面,观察深、浅静脉内径宽度,确定管径是否变细或增粗、有无异常血管分支,同时观察血管腔内充盈状态、有无血栓形成等,然后重点扫查下肢后外侧有无异常血管结构,根据血流状态、颜色和频谱形态等确定血流性质,追踪观测其起始、终止部位及汇入静脉等走行情况。

2 结果

CDFI检查发现18例患者有16例(88%)出现下肢静脉病变,其中1例患者为双侧下肢静脉受累。静脉病变包括浅静脉曲张13条(13/17,占76%)、患肢后外侧异常静脉16条(16/17,占 94%)和深静脉畸形 14条(14/17,占 82%)。 13条浅静脉曲张中大隐静脉曲张9条(占69%),小隐静脉曲张1条(占7%),二者均有3条(占23%)。14条深静脉畸形中,缺如 3条(占 21%),变细 11条(占78%)。

17条下肢静脉病变中有13条(76%)存在大隐或小隐静脉不同程度曲张(图2),其中9条(69%)单纯大隐静脉曲张,3条(23%)为大隐、小隐静脉均不同程度曲张,1条(7%)为单纯小隐静脉曲张。

17条下肢静脉病变中有16条(94%)查及患侧肢体大腿外侧浅部组织内较宽静脉管腔结构(图3),其中 11条(68%)其远心端起于腘静脉,其余病例发现该外侧静脉远心端由数支细小静脉汇合而成,8条(50%)其近心端与股深静脉汇合,2条(12%)与髂外静脉相连,同时伴有汇入静脉内径增宽,6条(37%)未查及汇入静脉。

17条下肢静脉病变中有14条(82%)有深静脉缺如或变细畸形(图4)。11条(78%)有深静脉变细、走行迂曲,其中股浅静脉变细3例,腘静脉变细6例;3条(21%)有深静脉缺如,其中股浅静脉缺如2条,腘静脉1条。

3 讨论

1900年Klippel和Trenaunay首次报道以患侧下肢皮肤表面血管痣,骨和软组织较对侧肢体肥大,同时伴有浅静脉曲张为症状的病例,并命名为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后有学者Weber也报道了相似病症,但患肢有动静脉瘘改变[1]。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该病是以“三联征”即表皮血管痣或毛细血管瘤、深部和(或)浅部静脉发育畸形、软组织和骨肥大性增生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假说是中胚层发育异常,在肢芽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血管的退化推迟,以致造成患肢血流量增加、皮温升高、浅静脉管径和数量均增加,从而引起患肢一系列临床表现[2]。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多累及肢体的四分之一部分,约95%为一侧下肢受累[3],其次累及一侧上肢或躯干的一侧,面部受累少见,也可累及内脏[4]。该病典型临床表现:①出生时或幼年期出现的皮内毛细血管痣,一些患者的血管痣可向深层发展,侵及肌肉甚至胸腹腔脏器。②患肢的软组织和骨皮质增生,使患肢增粗、增长。研究发现,肢体的微动静脉瘘在肢体增粗、增长的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③静脉畸形和浅静脉曲张。有文献报道72%的患者有静脉曲张或静脉畸形[5]。静脉畸形和浅静脉曲张可引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患者肢体静脉回流障碍、肢体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破溃不愈而致活动受限。因此,有关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静脉病变的研究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的热点问题[6]。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静脉病变主要表现:①浅静脉曲张;②先天性患腿的外侧部、增宽的、从足或小腿向近心端到臀腰部走行的曲张浅静脉,也称外侧静脉畸形;③深静脉畸形。浅静脉曲张可先天也可继发于深静脉畸形,为缓解静脉回流障碍代偿性扩张。外侧静脉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畸形,其伴随坐骨神经走行并与股深静脉或髂外静脉相连回流下肢静脉,有学者指出该静脉结构是胎儿期的“背侧和坐骨静脉系统”,即腰-足静脉的残留。深静脉可有变细、闭锁或缺如畸形,是由于发育不全或被纤维束带、异常肌肉或鞘膜压迫所致[2]。

以往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X线和血管造影检查[7]。本研究应用CDFI对18例经CT血管造影或静脉血管造影诊断为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病例进行超声影像学研究。研究表明CDFI可显示深静脉、浅静脉宽度、走行及其腔内血流状态。CDFI检查发现本组病例中有88%(16/18)存在静脉异常,其中大隐、小隐静脉曲张占76%,深静脉畸形为82%,而下肢后外侧静脉占94%。国内学者也报道25例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均有浅静脉曲张,其外侧静脉畸形占92%,与本研究相近[8]。因此,应用CDFI可以清楚、实时显示静脉血管病变,特别是确定大腿后外侧静脉的存在为诊断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提供了特异性征象,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等首选的检测方法。

[1]陈忠,胡庆华,苑超,等.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12(1):32-34.

[2]Baskerville PA,Ackroyd JS,Browse NL.The etiology of the 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J].Ann Surg,1985,202(5):624-627.

[3]Berry SA,Peterson C,Mize W,et al.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J].Am J Med Genet,1998,79:319-326.

[4]Kocaman O,Alponat A,Aygün C,et al.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hematuria and splenic hemangiomas in 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Turk J Gastroenterol,2009,20(1):62-66.

[5]Jacob AG,Driscoll DJ,Shaughnessy WJ,et al.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spectrum and management[J].Mayo Clin Proc,1998,73:28-36.

[6]Delis KT,Gloviczki P,Wennberg PW,et al.Hemodynamic impairment,venous segmental disease,and clinical severity scoring in limbs with 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J].J Vasc Surg,2007,45(3):561-567.

[7]Baskerville PA,Ackroyd JS,Thomas ML.The 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clinical,radiological and haemodynamic features and management[J].Br J Surg,2003,72:232.

[8]李开成,夏蔚宗,刘德海,等.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影像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4:237-239.

猜你喜欢
心端患肢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升结肠脂肪瘤致肠套叠及远心端肠梗阻1例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管壁剪应力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价值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成像研究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