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设施蔬菜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0-06-20 07:41鲍继友陈合计
上海蔬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效益大棚设施

杨 静 鲍继友 吴 敏 陈合计

(江苏省连云港市园艺蔬菜技术指导站 222001) (东海县农科所)

蔬菜是满足人类饮食健康、营养均衡的基础食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种类之一。目前我市蔬菜生产面积仅次于粮食,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蔬菜的种植结构、经济效益及产业优势,分析研究生产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水平,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可行性指导意见,近期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蔬菜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对我市蔬菜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1 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种菜意识明显增强,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我市建有常年蔬菜基地4.33万hm2,季节性蔬菜基地2.67万hm2,全年蔬菜复种面积 10万hm2。其中大棚蔬菜面积 1.67万hm2、温室蔬菜面积0.67万hm2、小拱棚设施蔬菜面积1.33万 hm2,商品蔬菜年上市量390万t,年收入近40亿元。全市已建成蔬菜大棚3.33万hm2以上,6.67hm2以上的连片基地95个,设施配套完善的无公害蔬菜基地63个。

我们主要调查了东海、赣榆、灌云、灌南4个蔬菜生产大县,每县选2个蔬菜生产大乡,每乡镇选2个村,每村5户,共计16个村、80户。调查品种主要有黄瓜、番茄、辣椒、草莓等数十种蔬菜,调查内容包括蔬菜品种、栽培形式、产量、投入、效益等。从调查总体效益来看,2008年冬春菜平均667m2产量2938.5kg,比2007年2969.2kg低1.0%;单价2.1元/kg,比 2007年1.6元/kg高29.2%;667m2效益4561.1元,比2007年3792.5元高20.3%。其中温室、大棚效益比2007年分别提高12.1%、12.4%,露地高33.6%,最高的为小拱棚,比2007年高48.3%;从调查品种来看,番茄、韭菜、洋葱、草莓、小甜瓜效益比2007年好,芹菜、西葫芦效益明显低于2007年,其它与2007年基本持平。

2 效益分析

蔬菜产业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及技术。目前,由于国家粮食扶持政策的倾斜、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及菜农缺乏新技术,导致蔬菜生产劳动力投入严重不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现象普遍发生。现将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区域、不同品种蔬菜种植效益分析如下。

2.1 不同栽培方式与效益的关系

由表1、表2、表3可知,2007年、2008年蔬菜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以日光温室栽培效益最高,大棚次之,小棚再次,露地最低,2008年比2007年效益平均增加34.6%。

表1 2008年黄瓜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

表2 2007年黄瓜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

表3 2008年与2007年黄瓜不同栽培方式效益比较

2.2 不同蔬菜品种与效益的关系

由表4可知,不同蔬菜品种与效益比较(日光温室),辣椒效益最高,番茄次之,黄瓜最低。

表4 2008年日光温室生产不同蔬菜品种的效益

2.3 不同区域与效益的关系

表5 2008年在不同区域生产黄瓜的效益

由表5可知,同一栽培品种、同一栽培方式效益以东海、赣榆较高,灌云、灌南次之。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政策扶持

蔬菜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扶持,主动发挥服务职能,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优化蔬菜生产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落实科技三项经费的30%用于农业科技,其中50%以上投入蔬菜生产。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蔬菜生产发展,降低蔬菜生产的自然风险。

3.2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栽培

设施栽培是反季节栽培蔬菜、防御自然灾害、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是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栽培方式。从调查结果看,设施蔬菜栽培的效益明显高于露地,而设施蔬菜栽培中,温室效益又好于大棚。所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发展设施蔬菜栽培,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下一步重点是发展日光温室,完善提高现有大棚生产能力,大力推广防虫网和遮阳网覆盖面积,提高现有钢架大棚的保温效果,降低棚内湿度,开展防雨遮阳栽培,提高大棚的利用率。

3.3 大力提升设施蔬菜科学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大胆改革蔬菜品种引进制度,扩大引种空间和范围,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及精品高档种子挖掘增产增收潜力,重点引进推广国内外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强化技术集成,加强蔬菜生产实用技术的开发、引进,注重单项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大对蔬菜生产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的攻关力度;引进、试验、示范、组装、配套以无公害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重点在综合利用冬季温光资源,水旱轮作、菜粮轮作、间套种,设施周年利用,应用专用肥料、生物农药、新型栽培材料、新型农资以及增强农产品商品性,开发与应用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3.4 认真做好科技服务

蔬菜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各项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加强技术培训,邀请各类专家,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蔬菜技术人员和菜农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各种类型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把蔬菜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送到农民手中,逐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改变在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把平衡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节水滴灌、土壤消毒、蜜蜂授粉、农药使用等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切实应用到生产中去,提高农业的种植水平。蔬菜生产的科技推广和服务,应以培育优良品种、优新技术、优秀农民为重点,做到农技人员进村、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创新栽培模式,以追求产出率和效益为重点,合理安排茬口,做到既可周年栽培,又能克服连作障碍、减轻病害,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信息平台等各种宣传方式把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供需以及价格信息及时告知农民,引导农民依托信息调结构、围绕市场抓生产。

3.5 提高产品质量及档次,拓展市场空间

加大我市蔬菜的监测检验力度和范围,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市蔬菜产品档次和知名度,继续加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认证力度,培植品牌、树立名牌,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6 加强产后服务

蔬菜生产的发展应瞄准国内、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求增值。应高度重视开发保鲜贮藏技术,世界蔬菜生产产业发达国家产品附加值一般在300%~400%,连云港市目前的设施蔬菜产品附加值平均在35%~40%,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产后保鲜、贮藏和加工技术,是蔬菜生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消化更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突破这一瓶颈,也是我市蔬菜产业能否真正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加强产品包装,实施品牌推动、外向驱动战略,筛选蔬菜生产的重点优势产品,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产品品牌,积极参加、举办各类农业展会,搭建宣传、推介农产品品牌高层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到境外设立农产品促销与展示窗口。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实行市场、物流相关部门的联动,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开设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产品流通的政策规定,尤其对来连云港购销运输农产品的客商提供优良服务,禁止发生查车、扣车、罚款现象,为打造物流佳地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效益大棚设施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民生设施非“摆设”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