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条是对民营经济的肯定

2010-06-23 00:54陈东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商人 2010年8期
关键词:国民待遇民营企业资本

文/陈东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民营经济在未来30年有制度上的保障

新36条是非常重要的文件,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很重要的就是国家的大形势,政府政策提供的机遇。浙商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领头羊、开拓者。所以,作为民营经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浙商,国务院《关于鼓励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文件,是前30年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由穷变富,正在走向强大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发展的力量,更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一股很重要的力量。因此,我认为新36条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在夹缝当中产生、生长、发展壮大的肯定,更是对十六大、十七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延续。

其次,新36条是深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形成平等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我们讲“国民待遇”,现在对外资其实是“超国民待遇”,很多民营经济不能进去,但是外资可以进去。现在要回到“国民待遇”,首先,对外企不能像前30年那样超国民待遇,而是要按照WTO规则。其次,一些文件的歧视性规定应该改变过来,实现公平竞争。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个文件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也是推动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的起点,同时经济结构也从过去的依赖出口、依赖国际市场更多地转向内外协调、扩大内需为主的模式。这要求我们有一个公平投资的环境,新36条创造了这个环境,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更为平等、更为多元化的政策支持。新36条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发展经济。从法理上讲,民营经济在未来的中国30年有了一个制度上的保障,我建议大家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形势的内容。

怎样运用好新36条?

新36条有12款,第一款是总的“拓宽民营投资的范围和领域”,第二款到第七款主要讲这些拓宽的领域。几乎所有的领域曾经都不能开放给民营企业、民营投资、民营资本,或者是开放不够,现在是完全、彻底地开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还包括了电力、电信、交通、运输、水利、基础市政,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福利、医疗、教育培训、国防特工业、军民两用和中介服务。大家所理解的中介服务也许是物业或者是律师事务所这样的,其实中介服务范围是很大的。入世以后,国际上的大中介服务商进入到中国,包括财务、会计、审计等领域的中介公司,这次的文件从高层次的政策层面来讲,是基本开放的。第二款到第七款讲准入,我个人的想法今后凡是所有企业能够进去,民营资本是优先于外资的,这里有一个行业、产业安全的问题。

第八款到第九款,讲的是民营企业资本,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积极重组联合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我们的企业在前30年的改革,改的是一个非常强的竞争领域,80年代中期以前,连家电都是国企的,而现在是完全市场化了;慢慢地,我们看到了很多制造业,比如纺织制造、机械制造,以及一般的制造业等;下一步是国企进一步改革,反垄、扩垄就要引入竞争,包括了资本参与,技术参与,其他方面的合作形式等。这块肥肉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以前更多的是外企的资本,当然,我们希望他们带来技术、管理,但现在股权放出去了,市场给出去了,没有带来相应的市场,如果是放民企进入这些国企的改革、改制,会让民营资本投资分享到改制改革的好处,垄断本身就是有超额的利润。

第九款是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结构转型。这是国家的大命题,民营企业要总结、检讨前面30年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股权结构、网络结构的转型。结构转型很重要的动力是“人力资本”,也就是技术进步、创新。

第十款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每一次资本走出去,股权并购,甚至参与房地产和资源行业,或者进行直接投资,都有利润驱动和风险防控。2005年以来,国有资本走出去存在着很多风险,民营资本这几年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出现了风险意识不够的案例,等到发现,已经血本无归,所以要防范风险。现在我们正在建立机制防范。

第十款和十一款是从政府的角度,要为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创造更良好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讲,今后30年民营企业面临的公共环境、政治生态环境会更好,以前的意识形态是限定的,现在政府已经彻底消除了歧视。

第十二款,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的,要好好研究政府要怎么做,我们是什么样的环境。

必须面对的当前和中长期形势

第一,近期,按季度、月度表现的数据来看,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小周期下降”。具体表现为工业增长由一季度20%左右,到现在下降了15个百分点,工业领域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制造业连续两个月下降,制造业中汽车、家电产销、房地产开工、投资增长都在减速,虽然名义上是在上升,但扣除物价的实际增长,其实是在减速。所以从需求方面看,经济增长在减速,中国是这样,整个世界可能短期下降得更厉害,美国比中国厉害,欧洲比美国厉害。

第二,经济的小周期下降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2009年美国四季度是5.9%,今年一季度下降到2.7%,中国去年一季度是6.2%,今年一季度是11.9%。首先,要注意防范未来的高通胀;第二,控制经济上升期的成本。中国经济上升太快了,一旦超越了10%-12%,原材料价格就会上涨,实际上我们很多利益是给了原材料的供应国家,这样增长的成本太高;第三,有利于持续增长;第四,持续运行,有利于企业发展。

第三,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会出现一定意义上的二次探底,但是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一是需求潜力不一样,中国的需求潜力很大;二是中国的财政政策调整的弹性空间很大,欧美的弹性比较小;三是欧美可能会出现慢性衰退,特别是欧美经济会出现中期的低速增长;四是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出现了季度性、月度性的减速,我称之为“小周期的下降”,但是不影响中周期和长周期的上升。

(本文是陈东琪在“2010民企投融资大会暨浙商500强论坛”上的讲话,有删节)

猜你喜欢
国民待遇民营企业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外商投资法“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必然性研究
资本策局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第一资本观
准入前国民待遇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