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取穴埋线治疗慢性咽炎 30例

2010-07-05 11:05潘文宇刘醒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羊肠线配穴咽炎

潘文宇 刘醒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不论是肺肾阴虚抑或痰瘀互结的慢性咽炎,都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临证时,常在辨证取穴埋线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脐周八穴治疗 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随机分 2组。治疗组 30例,男 9例,女 21例;年龄 24~53岁,平均年龄 34.5± 2.3岁;病程 6月~10年,平均 2.8± 1.3年。对照组 30例 ,男 6例 ,女 24例;年龄 21~50岁 ,平均年龄 35.8±2.2岁;病程 6月~12年 ,平均 3.1± 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1]。对合并有肿瘤、糖尿病、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均不入选。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埋线配合电针脐周八穴为主。埋线取穴:①肺阴不足:肺俞、孔最、大肠俞、天枢。②肾阴不足:肾俞、膀胱俞、商曲、水分、阴交。③痰瘀互结:膈俞、肝俞、关元、中脘、丰隆、血海。④脾胃失调:足三里、脾俞、胃俞、滑肉门、外陵(以上穴位均双)。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按穴位深浅选取不同长度羊肠线(3个 0#)铬制医用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按无菌操作方法剪成 1~2cm线段,浸泡 95度酒精中后可用,使用 7号注射针针头,利用毫针把羊肠线推入穴位,腹部穴位直刺达肌层注入羊肠线,背部穴位循经方向斜刺达肌层,羊肠线不得露出皮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盖针孔。根据辨证分型结果,与第四组穴位交替进行,7d1组,共治疗 8次(2个月)后统计疗效。

电针取穴脐周八穴(天枢、水分、阴交、滑肉门、外陵),配合列缺、照海、利咽穴(位于大迎直下和廉泉穴相平[2]),以上穴位均双。操作方法:选取 30号 30~40mm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无菌针灸针),腹部穴达肌层有胀感后稍退出些,四肢穴有酸胀重麻针感即可,后接电针机 G6805-1治疗仪(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疏密波(频率为 2~4Hz/50~100Hz),电流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 30min,隔日 1次(周六、周日休息 )。4周(1个月 )1疗程,2疗程之间无须休息,共治疗约 20次。 2个月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燥热、辛辣食物。

对照组选穴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第 1版教材。主穴:天突、列缺、照海、鱼际、太溪。配穴:肺阴不足加肺俞;肾阴亏虚加太渊、经渠;痰瘀互结加丰隆、太冲、三阴交(以上穴位均双)。操作方法:天突先直刺 0.2~0.3寸,然后竖起针柄,针尖沿胸骨柄后缘直刺 1~1.5寸,不宜过深或向两旁斜刺,行针时嘱病人配合做吞咽动作;余穴均常规针刺后接电针机(同治疗组)。留针 30min,隔日 1次(周六、周日休息 ),共治疗 2个月 (约 20次 )。疗程与统计疗效同治疗组。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临床治愈:咽部症状完全消失,咽部检查正常;显效:咽部症状部分消失,体征明显减轻;好转:咽部症状部分消失,体征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未消失或进行性加重;复发:该病例半年后疗效评定下滑一级。

治疗结果 治疗组 30例,临床治愈 6例,显效 14例,好转 8例,无效 2例,愈显率 66.7%;对照组 30例,临床治愈 3例 ,显效 9例,好转 12例,无效 6例 ,愈显率 40.0%;经统计学处理,χ2=4.29,P<0.05,显示两组的愈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观察 3个月、6个月后症状复发情况,经统计学处理,χ2=4.69,P<0.05,显示两组的复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随访观察复发情况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复发率比较例

体 会 1 埋线与针刺相结合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的发展和延伸,是集经穴、线、针刺于一体的新型疗法。羊肠线作为一种载体埋入体内后未被吸收前,有机械性的刺激作用,而在吸收过程中又有生物性(异体蛋白)刺激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强度增加[3],其疗效得到稳定而持久的提高。现代医学证实[4],埋线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使末梢血白细胞增多,增强吞噬作用,激发人体免疫反应,从而有抑菌消炎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常用电针腹部穴位配合背俞穴埋线疗法治疗多种慢性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埋线配合针刺的方法,一方面加强了配穴组方的作用,即加强前后配穴、俞募配穴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针的物理刺激和线的分解吸收产生的生物化学刺激的双重作用,增强了针刺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长时效应作用,从多层次、多系统、多环节影响并激发自身的调节机制来调整机体紊乱的功能。本组临床观察显示,在辨证取穴结合调理脾胃基础上,用埋线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其近期愈显率及远期复发率均优于传统常规疗法,表明辨证时既要注重养肺、滋肾、疏肝理气化痰,更要强调健脾调胃;取穴时既要注重远近结合,更要强调前后配穴;操作时既要注重传统常规疗法的应用,更要强调埋线与针刺相辅相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 局部与整体兼治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慢喉痹”范畴。咽喉乃十二经脉循行和聚汇的要冲,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联系。因此,脏腑功能失调,如阴虚、阳虚、虚火等常循经上扰,影响咽喉而致病。现代各医家对慢性咽炎的发生认识各有不同,主要与阴虚、气滞、痰凝、血瘀等有关,但近年来“慢喉痹”与脾胃相关论更是受到重视。《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曰:“咽喉者,脾胃之侯也。”“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5]”。“喉需液养,咽赖津濡”。脾胃虚弱 ,气化乏源 ,精微不能上承,则出现咽干、微痛、异物感等症状。现代免疫学研究证实,咽部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咽淋巴环,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6]。譬如慢性咽炎患者外周 T淋巴细胞亚群[7]、唾液 slg A均较正常人低[8],这些结果提示慢性咽炎患者局部免疫功能较为低下,是咽炎反复发作、难愈的原因。中医现代免疫学[9]发现许多脾虚患者淋巴细胞电泳率较健康者低下,可见慢性咽炎的发病与脾关系密切,脾虚可导致痰湿阻滞,阴血不足,防御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健脾调胃可改善微循环,增强细胞吞噬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笔者临证时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脐周八穴。肚脐周围以胃经、任脉经环绕,当取胃经的天枢、外陵、滑肉门,任脉经的水分、阴交,以通调气血,疏通经气使之上输咽喉,下达肢体末端,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十二俞皆通于脏气”《张介宾◦类经》,背俞穴与脏腑有直接的联系,埋线之可直接调整脏腑功能的盛衰,脏腑功能得以调整,则精气津血上荣利于咽喉。本配穴处方中,体现了前后配穴、俞募配穴、上下配穴的配伍原则,既调节局部经气以利咽(针刺列缺、照海、利咽穴),又调理脾胃(针刺脐周八穴)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达标本同治的目的。由此可见,从脾胃论治慢性咽炎的机理可能主要是调节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10],提高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以防止咽炎的反复发作。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5:126.

[2] 田永萍,齐 瑞,侯春英,等.针刺利咽穴为主治疗慢性咽炎 90例临床观察 [J].新中医,2003,35(1):48.

[3] 周 蕾.针刺加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咽炎 32例 [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8):471.

[4] 冯 豪.天突穴埋线治疗慢性咽炎 32例 [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3):161.

[5] 陈国丰.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 [J].中医杂志,1996,37(3):153.

[6] 姜泗长.现代耳鼻咽喉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05.

[7] 林郦坪,林丽星.慢性咽炎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3):188.

[8] 马 俭.slgA含量与慢性咽炎关系初探 [J].中医研究,1999,18(5):720.

[9] 邝元亮 ,谭日强,颜文明.脾气虚证淋巴细胞电泳测定的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1988,8(2):90.

[10] 梁俊薇.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近况 [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52.

猜你喜欢
羊肠线配穴咽炎
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概述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