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

2010-07-10 08:38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10期
关键词:机播粒重冬小麦

1 播前准备

1.1 轮作倒茬与整地

在旱作区冬小麦前茬为豆类、油料等作物,既不影响作物接茬种植,又有很好的肥地效果。其轮作倒茬方式是四年四收,小麦→小麦→小麦→豆类、油料。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20cm,以充分接纳降水。并剔除田间植株杂草残体,秋季耙耱合墒,使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秋播前平整疏松,墒情良好,以利出苗。

1.2 施足底肥

底肥要充足,一般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纯氮8.0kg,五氧二磷6~10kg,有条件的农户,可增施羊粪等热性有机肥,以利培育壮苗。

1.3 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

选用耐旱、耐瘠、高产、丰产、优质品种。甘肃中部地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中旱110、苏引10号等抗旱、丰产型品种;甘肃陇东旱塬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6、陇鉴127等抗旱高产型品种。播前做好种子处理,清除秕粒及杂草种子,进行晒种,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势。药剂拌种可用 75%的甲拌灵乳液0.5kg,加水15~20L,拌麦种250kg。拌后堆闷12~24小时,待种子吸收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效果良好。或用种衣剂,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可以防治根腐病、虫害、黑穗病,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或用种子量 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亦效果良好。

2 播种技术

2.1 适期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各地的气温、土壤、品种等差异而定。在甘肃陇东旱塬海拔1600~1800m地区每年8月下旬左右播种为宜,在甘肃中部地区海拔1700~2100m的地区以9月下旬至秋分前后播种为宜。

2.2 播种密度

在旱塬、梯田地一般每667m2播量30万~36万粒,川旱地及山坡地一般播量33.0万粒。

2.3 播种方式

良好的播种方式,能使播下的种子分布均匀,达到“粒多不挤,苗多不靠”的标准。目前各地采用的播种方式有耧条播、机播、两行畜力机播等。相比较,机械条播和两行畜力机播最好,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出苗整齐,播种速度快,能按期播完,省工省时。

3 田间管理

冬小麦田间管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苗期管理包括越冬期和早春期管理。苗期管理的重点是压耱保墒,早中耕促早发。当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后,在冬季进行镇压耱有利保墒。在冬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早松土中耕除草保墒,有利于促早发培壮苗。松土保墒两次以上,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根据地力,结合降水,每667m2追施N肥5~8kg。

中期管理的重点是调节水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促健壮秆大穗,为粒多粒重奠定基础的前提下,及时防治病虫害。在蚜虫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时,用40%乐果乳油按 0.100%~0.125%的稀释浓度喷雾,或每667m2用 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0.5~1.0kg,兑水 50kg喷雾防治蚜虫。并及时防治锈病和白粉病。除草、去杂结合拔除田间大棵杂草,剔除田间异杂品种,以保持纯度。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防早衰,增粒重,防止倒伏,预防病虫及灾害天气。

4 适时收获

冬小麦适时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穗和穗下节间呈金黄色,其下一节间呈微绿色,籽粒全部转黄。群众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丢”的说法,及时收获预防暴灾。

猜你喜欢
机播粒重冬小麦
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马铃薯机播取得新突破 每亩节约成本360元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油菜机播机收生产技术初探
“秦优10号”油菜机械化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机播机收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