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港口建设的现状、环境与对策

2010-07-16 04:01王任祥,傅海威
世界海运 2010年4期
关键词:宁波港集装箱港口

浙江省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6倍,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长达6646 km,居全国第一位,水深大于10 m的深水岸线长达471 km,并处于连接国际航道和国内支线的良好位置,拥有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潜力。丰富的深水港口、航道资源和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T”形交会点,是浙江省最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港口城市掀起扩建之风。浙江省提出“港航强省”战略,即整合全省资源,增强集疏运能力,更好地发挥省港航资源的整体功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家调控结构政策的出台,如何适时调整浙江港口的整体布局,处理好港口扩建和改建的问题,提升港口功能,使港口的建设发展满足浙江经济的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浙江港口建设的现状

浙江省共有5个主要港口,其中内河港1个,即杭州港,沿海港口4个,即宁波-舟山港、温州港、嘉兴港和台州港。目前沿海港口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嘉兴、温州、台州为骨干,其他地方中小港口相应发展的分层次布局,其中宁波港和温州港已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行列。2009年,浙江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t,同比增长6.7%,集装箱吞吐量1110万TEU,如表1、表2所示。

浙江经济有“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征,浙江省95%以上的煤、油资源依靠省外调入,每年所需1亿多吨的煤炭、石油、矿石等能源物资几乎都走水路,同时90%以上的外贸货物也依赖港口水运“出货”。

表1 2007年末浙江省沿海主要港口泊位数和吞吐量

表2 浙江省沿海主要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m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浙江港口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宁波港主要经营进口铁矿砂、内外贸集装箱、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煤炭以及其他散杂货装卸、储存、中转业务,舟山港为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原油、矿石和煤炭等大宗散货转运基地及原油战略储备基地、船舶修造基地,温州、台州、嘉兴基本都以集装箱和散杂货为主要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长三角港口集装箱码头(泊位)总体上已超过市场需求,竞争在加剧。减缓建设、提升功能与效率,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港口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以宁波港为例:2010年,宁波港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将达到1630万TEU,实际能力将达到1858万TEU。几年内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在1200万TEU左右,年增长率10%以下。宁波港集装箱码头生产能力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与此同时,梅山保税港区规划的11个集装箱泊位依然在加快建设,第一期两个泊位已基本完工。从港口集装箱码头规模上来说,宁波港的现有建设速度已经超过了港口经济对港口能力的需求。

二、浙江港口建设的环境

1.浙江经济增长依然迅猛

2009年,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势头逐渐向好。2009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为22 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别增长3.4%、6.3%、7.7%和8.9%。

外贸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国家和省内稳定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预计今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回升,出口增长将超过5%,如图1所示。

图1 2005-2009年浙江省GDP与外贸进出口额增长率

2.浙江经济面临结构转型

2009年,浙江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6%,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3%,分别比上年提高9.9和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5.1∶53.9∶41调整为5.1∶51.9∶43。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要素结构趋于优化。

2010年,浙江省被确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加快形成海洋经济等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产业”首次被写入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争取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浙江沿海产业带规划方面,宁波着力完善进出口贸易营销体系,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软实力;舟山定位于以集散并重、以散为主的枢纽港;台州滨海规划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绍兴启动了近500 km2的滨海工业新城项目等。

3.浙江港口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目标。浙江港口尤其是宁波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完善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争取得到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并且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港口功能,与上海实现错位发展。

同时,上海港在建设航运中心的过程中,必将推进其长江战略的实施。而浙江港口可以建立起集沿海枢纽港、喂给港和内河港为一体的港口服务体系,并实现与上海的合作发展,从而进一步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之中。浙江和上海的合作也将在长三角这一区域实现更大意义上的港口联盟,长三角港口群将得到进一步整合,从而使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浙江港口建设的对策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明确港口功能定位

浙江港口建设应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浙江沿海港口将呈现以宁波-舟山港、温州港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嘉兴港、台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布局,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运输系统。

根据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各港的建设发展应明确功能定位。浙江沿海集装箱港口应按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口、集装箱近洋支线港口和地区性喂给港口三个层次进行分工。

宁波-舟山港无疑将成为浙江港口的龙头,是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温州港在逐步做大集装箱内支线、内贸线的基础上,适时开辟集装箱近洋甚至远洋航线,发展成为集装箱运输支线港口;嘉兴和台州两港将继续作为喂给港,服务本地国民经济与临港产业,并支持省内集装箱干线港口的发展。各港分工协作,形成浙江省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

2.合理进行港口扩建与改建

扩建与改建是两种不同的港口建设方式。在港口建设初期,港口扩建往往是一种扩大港口规模的有效方式。进入港口建设后期,由于可开发岸线的减少和港口资源的稀缺性,港口扩建的余地将大大减少。随着临港产业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货源结构将会出现变化,部分专业性港口将出现过剩或利用率不足的现象。此时,港口改建将成为一种有效的结构调整方式。

目前,浙江港口经济依然处在强劲的发展势头,港口资源并未充分挖掘,因此,扩建依然不失为一种有效发展手段。例如:宁波穿山、嘉兴独山、温州乐清湾等都需要建设煤炭泊位,以适应煤炭转运的需求。宁波、舟山等地也应扩建原油、铁矿石等专业性码头,以满足该区域对这些货种的需求。同时,这些港口也要注重对原有码头的改造,淘汰那些产能落后、利用率不足的码头,将其改造成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现代化专业码头。而对于集装箱码头,各港口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港口产能不足的地区要适当扩建,产能过剩的地区应该注重现有港口的转型升级和提高港口的服务功能。

3.应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港口功能

浙江港口建设必须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转变。2010年,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将进入变动加速的新时期,外贸增长方式将发生转变,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将受到控制,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将加大。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浙江港口应适时提升港口功能,发挥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国际集装箱中转深水枢纽港建设,加强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利用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吸引货源,促进其向自由贸易港转化。借助港口功能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转型,实现浙江港口的跨越式发展。

4.加快浙江港口联盟建设

浙江港口联盟是加快浙江经济提升、协调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港口联盟是浙江港口“双赢”的战略举措。

浙江省应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以及温(州)、台(州)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构建集装箱等多货种运输体系;打造以宁波-舟山港为主线,温(州)、台(州)和嘉兴港为两翼的现代港口体系;最优配置港口生产要素,降低港口营运成本,实现浙江沿海港口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推动浙江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总之,港口建设将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合理地协调港口资源配置和布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正确运用港口扩建与改建的方式,加快浙江港口的建设速度,促进浙江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和港口联盟建设的发展,将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宁波港集装箱港口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港口榜首11年
港口上的笑脸
海上丝路
——宁波港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家住在集装箱
惠东港口
宁波港拟吸并舟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