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0-07-20 04:14李彦媛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5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企业

李彦媛

一、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每一个企业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往往被企业繁荣发展的外衣掩饰。

1.由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引发的财务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几乎所有企业集团都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影响,有时可能会为企业集团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如2007年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涉及大量外币交易的出口创汇企业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由内部人利益强化而增加的财务风险。由于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投资者追求的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经营者追求的是任期内的经营业绩,实现会计账面的“利润最大化”,集团公司存在着产权链条过长和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子公司层面同时拥有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现象背后有许多潜在的财务风险,一旦被某种原因触发出来,可能酿成灾难。

3.集团公司连带担保问题引发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拥有多个理财主体,通常情况下,母公司会为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子公司之间也会相互提供担保。在母公司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集团公司无法合理评估担保事项引发的潜在债务风险,无法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银行监管不力和子公司日益膨胀的投资欲望的配合下,往往会产生恶性的循环担保。也许一个子公司的债务到期不能偿还还不会对集团公司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多个子公司债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集中体现在集团公司身上甚至爆发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

4.由财务杠杆效应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集团内部以产权为基本纽带,母公司以控股方式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这样的财务杠杆既放大了资本也放大了风险。财务杠杆系数用来衡量该风险程度的大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可能获取的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在盈利状况下,它可以扩大盈利规模,在亏损状况下则会加速企业的亏损甚至破产。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使得利息费用成为企业集团的财务包袱,加大了财务风险,严重阻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而且也加速了企业集团内部的风险传递效应,一旦某个子公司发生财务危机,造成企业集团资金链条断裂,就会迅速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发生财务危机。

5.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的风险。无论是财务舞弊、会计丑闻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公司失败,虽然其表面原因各不相同,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除去市场动荡、经济萧条等宏观不可控的因素外,大多数公司的失败都是由于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有些可能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缺陷,而另一方面可能超出了这个范畴,起因于管理控制的薄弱。因此,内部控制系统是有助于满足企业集团自身的管理需求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财务风险管理在各类风险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塑造集团风险管理文化。企业集团管理者要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思想上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具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要充分认识预警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预警组织机构,直接向企业最高管理层和决策层负责。另外,企业集团的风险偏好、员工的诚信度和道德观决定了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向集团的母公司及其成员企业的各层管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明确集团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限、程序和报告程序。完善集团的风险管理文化,可以培养员工严格遵守风险管理制度的自觉性,既可以及早发现集团财务风险苗头,及时加以解决,还可以在吸取其他公司教训中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财务预警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它架构在企业预警理论之上,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状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工作并将危机消灭于起步阶段,是防范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有效方法。

3.完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财务数据安全可靠,信息披露及时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管理的有序化,可以让高层管理者及时掌握真实的财务活动信息,并对收到的预警信息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将财务预警落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授权及制衡制度、信息报告传递制度、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将各种形态和各种业务的风险和风险的每个环节进行分解,落实到部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业务管理制度中。通过风险管理制度的统一组织协调,形成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措施、信息和沟通、监督等八个子系统。

4.理顺产权关系,健全资金管理体制。企业集团明确子公司的产权关系,根据产权关系建立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确定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次,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连接纽带的治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消除由制度缺陷导致的诸如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等问题。母公司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明确治理机构和管理层的职责并规范运作。开展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一是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实行内部资金统一管理,可使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活动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交易成本;二是盘活资金存量,减少整个集团的银行账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母公司能整体把握资金的投向,操控资金的运作过程和效果。

5.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全面预算控制。首先,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完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制约机制。力促股东大会、董事、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将独立董事代表股东或中小股东利益转变为代表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同时,扩大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建立由利益相关者代表构成的董事会。其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和利润,通过寻找经营活动实际结果与预算的差距,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财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