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设计初探

2010-07-25 01:57黄华明
天津建设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景观工业空间

□文/邸 锐 黄华明

伴随着生态建筑理念的不断影响,人们对生态与绿色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对建筑材料与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也被囊括其中。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第三产业逐渐取代了第二产业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由此导致传统工业的衰退,使其陷入关、停、并、转的困境,老工业基地大量被废置;其次,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原处城市近郊的老工业基地接近城市中心,大量工业企业从市区迁出,许多遗弃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景观长时间被闲置,成为城市建设中的负担。此外,现代主义的单一、机械的城市规划理念,又使衰败的旧工业区相对集中,社会问题凸显,阻碍了城市文明的进程。人们对于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开发利用开始提上日程,是采取的文物式的保护,还是大刀阔斧的推倒重建,抑或是在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积极开发重新利用,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特点

由于大工业生产的需要,近代工业建筑同其他民用建筑相比,自身具有一些特点。它的建筑主体技术先进、结构坚固、体块较大、空间高大宏伟、流线灵活简洁、外观朴素而无多余装饰。这些特点不论在物质形态还是意识形态上都为今后的改造与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其改造不仅可以按照功能需求进行自由划分,同时也可以根据空间形态创造内容丰富的“流动空间”。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的意义

价值体系是相关部门对建筑景观进行价值定位的划分依据,西方国家的学者习惯将其统称为建筑景观的内在价值(Intrinisic Value)。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经济价值

改造设计意味着一种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之间的抽象交换,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改造设计避免了大规模拆迁重建所带来的巨大开支和能源消耗,如建筑垃圾的处理与运输、拆卸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等。

浪费的和额外消费的能源=建筑现蕴含的能源+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拆卸所需的耗能能源

据统计,通过改造设计能够节约1/4~1/3的建造成本和大量的公共营造成本;同时,在改造之后同样可以作为游览基地以及其他功能形式来带动产生经济效益。

历史价值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本身就是历史的遗留物,不论是建筑单体还是区域地段都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见证着一个特定时段的历史形态,代表着人们的文化记忆以及时代精神,在城市文脉的延续和环境形态的完整上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割裂这种记忆,而是应该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和设计手法延续这种记忆。

精神价值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精神价值与其整体独特性和使用的对象有关。他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种文化方面的自豪感以及加强当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比如说,他能够帮助定义人类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通过对废旧建筑景观的独特性的不断确认,提供现在与过去的联系,揭示“现在”的来源;同时,如果在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的建筑景观文化遗产,也会促进两个地区的相互对话和理解。

环境保护价值

某些废旧工业建筑景观在最初建造时已伴随有二氧化碳、氧化硫、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排放,如若推倒重建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而加剧温室效应;同时,传统的拆除过程往往还伴随着城市噪音;拆卸后的建筑垃圾处理也会对环境污染造成很大影响。

艺术价值与参考价值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首先代表着工业时代的设计内涵,其设计构造、建筑情调带给人们精神上或是情绪上的感染,代表着一种钢筋混凝土构建起来的几何美学,代表着一种复杂与简练的综合体的集结,具有很大的艺术审美价值;其次,工业时代构筑物自身所展示的特殊的设计、文化、风格、高水准的技艺以及结构的严谨与技术的合理运用也为后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废旧工业建筑景观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加强人们知识的基础,加深人们对整个社会的了解程度。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利用模式与改造设计原则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利用模式

(1)创意产业园。首先,废旧工业厂房区丰厚的场地记忆和历史积淀能够不断的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其次,工业厂房内部宽敞开阔的空间形态也为展览宣传提供了契机,空间的随意分隔组合和灵活布局受到了大量艺术家的青睐。

代表案例: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中413号,所在地原是广州化学纤维厂,场地自然环境优越,绿化广阔,旧厂房等建筑物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空间结构条件良好。羊城创意产业园结合广东设计产业链的强项,将场地定位于以文化、设计类为主,包括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时尚产业的高端创意产业园。实现了旧和新、历史和现代、文化和艺术的生动结合,成为旧工业转变为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见图1。

图1 羊城创意产业园室内展厅

目前,创意产业园已成为了废旧工业厂房改造与再利用的主要转变方式,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提供了契机。

(2)开放型广场(公园)。开放型空间形态是当今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废旧工业建筑景观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丰厚的历史记忆有利于纪念型开放空间形态的形成;同时,其自身原有的建筑结构和空间组织能够为场地设计节省大量开支,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题。

代表典例:岐江公园(中山)。中山歧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场地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占地面积11 hm2。公园设计以对工业传统的继承为基础,保留原有造船厂的大型龙门吊和变压器等工业结构,将众多机器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因素。公园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生态原则,对被污染的土地和水体进行了治理,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见图2。

图2 公园保留了原有的铁路与工厂构架

(3)大型商场和展览中心。废旧工业建筑景观原有的建筑结构有利于空间的灵活分割,高大的建筑体块和楼层也为空间开阔视野,有利于大型商场、展览空间的形成。此外,废旧工业厂房原有的灰色空间有利于空间整体识别性的形成,可以方便地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形态。

代表案例:“1933”老厂坊(上海)。见图3。

图3 上海“1933”馆内场景

同北京的“798”社区有所区别,“1933”并没有特定的功能界定。自开放至今,诸如苹果和宏盟集团等全球知名品牌不断的进驻“1933”,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1933”也成为各种类型发布会和展会的首选场地,不断的有国际顶极发布会和展会在此举办。

(4)居住空间。LOFT一词由来已久,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独特的结构体系为个性、自由的居住空间提供了可能,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家以及时尚潮流追寻者的向往之地;同时,废旧工业建筑景观规整的空间分割也为经济居住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在当今城市居住空间紧缺的情况下,经济租赁居住无疑成为一种可行方案。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1)“改造是为了再利用,不会存在不为了利用而进行的保护”。改造设计应当根植于过去,立足于当代,放眼于未来。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某种意义的原始回归,即将建筑景观的再利用回归到人类开发利用建筑的两个基本方式(新建与再利用)之一。

(2)在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改造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为其赋予新的意义和诠释,而非全盘抹杀。设计过程中要保护能够体现工业建筑景观形态的元素,努力维持和恢复其原有的风貌。

(3)改造设计要尊重自然,与自然结合,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被设计尽量本土化,结合场地需要进行植物培植。对于受污染严重的场地,则需要人为的干预。主要手段是改良土地营养状况,促使植被的自然再生;同时可以将场地保护起来,减少外界压力,让植被自然恢复。

(4)改造应当遵循设计当中的组织原则,建立完整的空间序列,通过对色彩的设计达到空间的整体识别性,同时对空间序列进行调整以达到整体与部分相互协调。

(5)推行积极的市场策略,保证活动的场所的实用性。

结语

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功能已经退化,但是作为工业发展进程的见证,对废旧工业建筑景观却不能因为产业的老化而在改造过程中将他消除掉,如果全面的推倒重建,就必然会抹杀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历史,割裂现代和过去的联系,实际上也等于否认了城市发展的连续性。

作为特定时代记忆的文化印记,废旧建筑景观的改造设计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程度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激活这些废旧工业建筑景观,城市人的生产结构、居住社区乃至城市生活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1]冉茂宇.生态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艳华.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上海城市建筑遗产(CBH)保护和再利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杨 卫,尉 彬.中国当代艺术生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元 子.1933——混凝土建筑与创意迷宫[J].SPACE,2009,(2):161.

[5]陆 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景观工业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