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石拱桥施工工序及加固治理

2010-07-27 06:40李春庆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5期
关键词:拱圈压浆桥台

李春庆

(贵州省黔东南州交通建设工程公司,贵州 黔东南州 556000)

1 工程介绍

公路石拱桥位于国道县境内,拱桥全长为34.0m,主桥跨度为 1m~10.0m,矢跨比为 1/2,桥宽为9m,桥净空为10.6m,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桥型结构为正交石拱桥,重力式U型桥台,沥青贯入式路面。该桥于2002年1月建成通车,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桥台出现了下沉开裂现象,桥梁结构也出现了局部破损,在2007年的桥梁检测中发现台前墙外倾近20cm,拱圈出现了多条纵向裂缝,缝宽为0.1cm~4.0cm,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桥梁使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须进行加固治理。

2 加固设计方案

2.1 原因分析

根据当时地基开挖情况,后半部基底为强风化泥质页岩,前墙靠河床约3m宽的基底为粉质亚粘土,桥台基底的承载力不一致,产生了不均匀沉降,加上当时处理简单,导致桥台开裂。台背填料采用亚粘土,且因施工中未引起足够重视,使用的碾压机械为静式压路机,密实度难以达到要求。再加上路面的下沉和开裂造成大量地表水的渗入,使台背土压力增大,加剧了桥台开裂的程度,裂缝由桥台延伸发展至拱圈,导致了拱圈多条贯穿裂缝的出现。

2.2 加固方案设计

工程技术人员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计算出桥梁各病害部位的受力情况,选定加固的部位和范围,判断其加固的性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固方案。具体如下:

2.2.1 对桥台基础的持力层压注水泥浆,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能力。

2.2.2 采用压浆的方法对桥梁结构裂缝进行修补,增强桥台及拱圈的整体性。

2.2.3 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厚为40cm的上承套拱,并设置锚杆使套拱与原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共同受力的整体,来提高桥的承载力。

2.2.4 在河床设置厚为30cm的下仰拱,与钢筋混凝土上套拱形成环状结构,分担原桥基础的承载力,避免应力集中现象,加强了全桥的整体性受力。

3 施工工序及其要点分析

3.1 基础注浆

3.1.1 注浆孔布置和注浆顺序

注浆孔采用覬75风钻成孔,孔位平面上采用三角型布置,间距为60cm,孔深为5.0m。为防止浆液向远离桥台基础范围的其他段落跑浆,在离桥台基础襟边2.5m处布置2排注浆孔,先行注浆封闭,待其固结(7d)后,形成一道水泥屏障,再进行基础范围内注浆孔的灌注。

3.1.2 注浆材料和注浆压力

胶凝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和料采用细砂(有条件的应首选粉煤灰)。水泥浆液配合比采用水泥∶细砂∶水=1∶0.6∶0.8, 注浆压力为0.5MPa。

3.1.3 注浆施工工艺

注浆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注浆孔布置→钻孔→下注浆管→浆液配制→浆液过滤→接通所有注浆管路→注浆→注浆观测及效果检查→结束。其中有三个重要步骤。

3.1.3.1 钻孔:先清理表面,定位,采用风钻成孔,钻孔完毕后下注浆管,下管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如孔内阻塞等,应立即停止下管,将注浆管提出地面,重新清孔,处理完毕后再重新下管。

3.1.3.2 浆液配制:水泥浆液采用拌和机拌制,为保证连续注浆配备了两个贮浆槽。浆液拌制时,细砂可与水一并放入,待水量加足后,再将水泥投入,投料时应防止水泥包装纸或其他杂物混入。浆液搅拌时间为3min,搅拌好的浆液在进入贮浆槽及注浆泵之前应进行过滤,未经过滤的浆液不允许进入泵内。在注浆过程中对贮浆槽的浆液应不停地搅拌。

3.1.3.3 注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全孔一次注浆方式。注浆时若注浆压力突然升高或降低,应间歇式地反复进行注浆处理。

3.1.4 注浆施工的质量控制

3.1.4.1 为保证水泥浆液的质量,拌制时应准确配料,搅拌充分。浆液从制成到使用完毕,时间不得超过4h。

3.1.4.2 现场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旁站,负责注浆工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并做好注浆钻孔的编号及位置、水泥品种及标号、孔深、注浆压力、水灰比、注浆量、注浆时间、注浆孔周边情况等原始施工记录。

3.1.4.3 注浆过程中应加强观察,若有流浆、回浆、漏浆等现象,应暂停注浆,查明原因并进行改进。

3.2 结构裂缝的处理

先用1∶2的水泥砂浆将结构裂缝表面封住,每隔20cm预留1个压浆孔,待封缝砂浆结硬后,用水灰比为1∶0.8的水泥浆液灌注,注浆压力为0.4MPa~0.6MPa,压浆顺序自下而上,相邻压浆孔出浆后,该孔注浆停止,封堵压浆孔,进行次孔的灌注。压浆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可参考本文3.1“基础注浆”一节。为了防止桥梁结构已有的裂缝发展,沿裂缝通长每50cm布置1个骑马钉。骑马钉采用准22螺纹钢,长180cm,即缝左右各50cm,钉脚长 40cm(锚固段 34cm,外露 6cm),如图1所示。

图1 裂缝加固用骑马钉布置图

3.3 上套拱和下仰拱的施工

上套拱厚40cm,下仰拱厚3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布设准16的螺纹钢筋网,网格纵横向间距为20cm。

上套拱和下仰拱的施工流程为:

施工放样→围堰→仰拱基坑开挖→石砌铺底→套拱基座和仰拱下三角的砼浇注→仰拱钢筋网布设和侧模安装→仰拱砼浇注→桥台面、拱圈打毛清理→锚杆、骑马钉设置→套拱钢筋布设→分层模板安装、砼浇注(循环至拱顶)→一次注浆→洒水养护→二次注浆→拆模→结束。重点要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3.3.1 下仰拱施工。仰拱基础开挖后,应对桥台基础的外露面进行清理,去除砌体表面脏物,铺设护底。仰拱两端设2.0m长的附加钢筋网,布筋与主钢筋网一致,仰拱钢筋网应伸入套拱30cm,并与钢筋网焊接。仰拱与铺底之间的三角部分采用C20砼填充密实。仰拱的矢跨比为1/10。如果流水量不大,可在三角部分埋设排水管,待仰拱施工完后,再用C20砼填充。

3.3.2 锚杆的安设。为了保证新旧拱圈的整体性,在旧拱圈面(有骑马钉部分不设)布置覬22的锚杆,锚杆间距为100cm,梅花形布置,锚杆长73cm,嵌入拱圈结构35cm,将外露的端头与套拱钢筋网焊接,兼起固定钢筋网的作用。桥台位置的锚杆设置成向上45°的斜角,以承受部分水平推力。骑马钉和锚杆施工应在结构物表面清洗、凿毛后进行,选用准25的十字型钻头成孔,钻进成孔中要控制锚杆定位、定向、定深度。钻孔后,用高压空气将孔清干净,用40#膨胀水泥砂浆埋置牢固,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SH 外掺剂=1∶1.85∶0.2。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要在初凝前用完。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不得悬挂重物。

3.3.3 上套拱浇注。下仰拱两端连接至套拱的下端,在桥台基础襟边浇注C25砼作为套拱的基础。待下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锚杆砂浆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安装套拱的钢筋网,套拱的钢筋网应与露出的锚杆端头焊接。然后再进行两侧模板的安装,由下向上,采用分层装模、浇注振捣的办法进行施工,每层的砼浇注最好在下一层的砼初凝前进行,最后向拱顶合拢。由于拱顶砼难以振捣密实,故可在拱顶处预埋准60钢管作为注浆导管,在拱顶封板浇注后,紧接着进行注浆,保证拱圈的密实。完工后,应及时洒水养护,确保有14d的养护时间。考虑到砼的收缩和拱架的下沉变形,待套拱砼强度达到70%后应进行二次注浆。由于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模板在28d后才能拆除。

4 结束语

该桥完成了加固治理之后,经过多年的正常运营,加固处理的桥台基础无明显沉降,套拱结构完好,未发现裂缝、变形等结构性破坏,事实表明,该加固治理方案有效可行。

[1]王坤,林翠容,沈玉妹,双曲拱桥加固改造实例.

[2]刘刚,浅谈石拱桥加固设计及施工.

[3]黄良,公路桥梁加固技术探讨.

猜你喜欢
拱圈压浆桥台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桥台技术及其应用
帕德玛大桥引桥粉细砂地层钻孔桩化学浆护壁成孔及桩端桩侧压浆技术
兰香沟管桥拱圈施工技术
解析桥梁下部结构桩柱桥台施工
复合主拱圈加固技术应用计算分析
箱梁预制压浆封锚施工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
拱圈及拱上施工技术在渡槽施工中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质量控制
无处理软基桥台加固及验算
单跨复合圬工圆弧拱受力特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