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感动”是不够的

2010-07-30 06:27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27期
关键词:唐山大感动唐山

列 孚

将发生在32年(籌拍时)前的那次近代史上死伤最大、受破坏最严重的唐山大地震搬上银幕,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不仅是指在资金技术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刚刚过去的汶川大震余伤未了,今年又发生玉树地震——这是冯小刚和他的投资者所料未及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观看《唐山大地震》,总不免会产生种种联想。

影片《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张翎的原著《余震》,本片故事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当年唐山大地震中,方家男主人不幸遇难,母亲元妮(徐帆饰)和女儿方登、儿子方达侥幸逃脱,但一大块石块的两端分别同时压在了两个孩子身上,一端动,必然加重压住另一个。抢救队说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咬咬牙,说“救弟弟”。这句话,姐姐方登听到了,后来她活了下来,但32年来都不肯原谅妈妈。直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远嫁在加拿大的方登(张静初饰)深受震荡,学医的她回国参加抢救,与同在救灾现场的弟弟方达(李晨饰)不期而遇,这才第一次回到妈妈身边并恳求其原谅,母亲也请求女儿体谅她当年的两难之择……

当小方登被参与救援部队解放军军官王德清(陈道明饰)夫妇领养以后,因为特殊的经历变得沉默寡言,长大后,进了医科大学,并与师兄发生关系,未婚产女。影片阐述这个过程显然粗疏了些;之后,方登接受了一个加拿大律师并移民到温哥华,离开了这个令她一再痛楚的国家。影片中,这样一个核心人物的感情描写始终缺乏更细致更富感性的细节,令张静初对这一角色的演绎也只能勉强及格。相反,影片中对母亲的描写倒是极为细腻,徐帆也非常恰当地把握这一角色,将一个作为母亲的不幸和坚韧统一起来,从地震现场要弟弟还是要姐姐这几乎是世上最艰难的选择,到时隔32年后再见到女儿并要求其原谅,一个伟大的中国母亲跃然而出,人物的整体刻划和演员演绎过程是令人着迷的,也成为了本片最感动人的“穴点”。

在原著《余震》中,对方登的养父养母之间的感情描写比影片更为深入。而影片中,当养父王德清曾一再在要方登到唐山寻找亲人、女儿却一再拒绝时,这本该是女儿面对现实的最大难题之一,而影片对这种感情的层次感和复杂感的阐述似乎并不具说服力。

客观地说电影是感人的。冯小刚也在众多场合都表达,电影传达的是“温暖人心”的东西。特别是当该片还在后期制作时又发生了玉树地震,亲情在这样的时候从来就最易打动人。但,仅仅是感人显然远不能够得上电影的名字。

影片很明显地试图表达在大灾面前及震后延续的人内心的亲情与爱,但遗憾的是,它有些偏离了1976年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站在历史的节点来观看时,中国人的情感和处境,在1976年显然十分与众不同。

在唐山大地震之前十年,还曾发生过邢台大地震,那次周恩来总理曾亲到地震现场指挥抢救。而唐山大地震当年,当代中国人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遭遇:当年年初,周总理去世;不久,朱德也走了;唐山大地震后不到两个月,毛泽东走了——一个古老大国诞生的新生共和国三大开国元勋先后在同一年离开,恐怕为世界史上罕见。何况,毛泽东去世后一个半月左右,“四人帮”被抓捕,共和国顿然产生根本性变化——1976年是如此变幻多端,不管是历史上、政治上还是自然灾难,竟然吊诡地集中在一起齐袭于同一片土地之上!

这样背景下的电影,我们会要求它比感人更好。在服从于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更深入、更大视野地呈现这个对中国人而言特别的年月,这才对得起这宏大的却不容易面对的命题。

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则是忠实地记录了当年地震的真实性:唐山运输汽车司机和同伴浑身是血地含着悲情、震惊和渴望从唐山高速开车直奔北京、直奔中南海,他要向毛主席、向中央报告唐山发生惊天动大地震……然而,影片《唐山大地震》只截取了方家一家三口的命运来侧写这场天灾,虽然影片也出现一小段举国哀悼毛泽东去世的画面。

因为缺少了时代烙印,电影的不足也就不仅仅只是需要更强的细节感,以及对命题的诠绎和操作性是否更到位的问题了。事实上,影片到了下半部,便犹如一部普通不过的文艺片。

虽然作为中国内地一名多产、且不可多得的作品多样化的导演,冯小刚对市场运作的了解和市场需求也有其独到认知。但也许,在今天的中国,全面地对这个特殊的年度开放内容仍是一件不易之事。这也要求主创者们有更高智慧和驾驭能力。

也许,这种格局感、驾驭能力不足也正是冯小刚与大师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据报道唐山市政府对影片投入了5000万元,对于冯小刚和华谊公司而言,这都是一次标准的“公私合营”的电影制作。由政府投资拍摄这样一部对唐山市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讲述的电影,对观众来说,其历史讲述者的身份和态度都是存在想象空间的。★

猜你喜欢
唐山大感动唐山
唐山大地震余震或持续上百年
王大根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40年前,唐山大地震
唐山不能忘
莫以阴暗心理挖唐山大地震“废墟”
也许一个转身,你就已经泪流满面
“感动”与“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