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统计的改革与完善

2010-08-05 14:5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7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统计数据经营

吕 杰

企业统计是政府统计的基础,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手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拥有完备的、及时准确的信息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必须针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本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尽快建立既满足市场经济需要,又与国际接轨的统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统计制度不健全,随意填报报表、干扰统计数据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只是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个别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有的为了政绩人为夸大成绩而虚报数据;有的为了逃避税收或是担心露富而瞒报数据。这将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极大挑战,动摇了统计数据之基,对统计信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对企业统计的目的认识不明。企业统计的定位没跟上企业改制的步伐,从而导致了企业统计职能的弱化。这也是导致企业统计被认为与企业管理关系不大,引不起领导重视的根源。有些企业领导对统计知识了解甚少甚至不了解,企业经营决策很少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工作也无助于企业经营管理。重会计轻统计现象普遍存在,认为统计工作对企业来说属“无效”劳动。一部分企业对统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期,统计体制、统计指标体系是以为政府机关服务为宗旨的,企业视完成上级任务为主要职责,企业的统计工作也只是填填报表而已,只被看作是点数和算数,统计的职能也只是体现在反映上,完全没有意识到统计的管理、决策辅助职能。缺乏面对市场,面对资产经营责任制,面对已经公司化了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的统计工作。这样也就意识不到统计应对市场的能力,影响企业统计在企业内部的定位,造成统计意识、方法手段、组织结构的落后。

3.统计的内容与方法落后。企业统计工作沿用以生产统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模式,侧重于生产量的统计核算,缺少对价值量和资金运转的统计核算。另外,现行的统计指标存在“三多三少”的倾向,即反映实物量的多,反映价值量的少;反映产出量的多,反映投入量的少;反映速度的多,反映效益的少。由于统计资料主要供上交政府机构与主管部门,有些指标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自身也不具备自己建立指标体系的动力与能力,大体上说是数据的简单登记与汇总。统计指标设计不科学,成为统计参与经济责任制中考核成本的障碍。

现行的统计内容决定了企业统计基本是依靠层层报表的全面统计方法,而重点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市场预测等在市场经济中用处较大的这些方法在日常统计工作中应用却很少。统计工作简单化,缺少对本企业有用信息的搜集、整理,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由于很少认识到统计的决策支持功能,也就使用不到统计预测与决策的现代方法。目前,多数企业仍以手工统计为主,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很少。由于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低,因此很难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4.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职责所需。由于对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因此许多企业不能配备较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特别是兼职的统计人员,学历较低,业务水平差,自身素质与所从事的统计工作不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凭感觉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使统计工作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有些统计人员的工作仅仅停留在统计核算上,缺少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能有效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即使是科班出身,由于现行统计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科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尚有不完善之处,特别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衔接不够,因而也很难胜任新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的要求。

二、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完善

1.强化统计法制观念。在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和实行依法管理,形成依法办统计,依法管统计,依法兴统计的法制保障体系。政府统计部门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法规认识,要求企业经营者和统计人员加强学习并严格遵守《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统计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观念。企业领导的法制意识是关键,只有具有高度统计法制意识的领导,才能带动企业全员统计法制意识的提高,形成浓厚的、健康的统计法制环境。广大统计人员准确、及时地上报统计报表,做到不虚报、不瞒报、不拒报、不迟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对数据的审核和评估,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各级统计、纪检、监察、法制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强统计执法检查,要采取切实措施,对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统计数据的先进单位要予以表彰;对不上报报表、数据失真的单位应依法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性,才能使统计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得到加强,使统计数据在立法、执法中得到净化。

2.转变企业统计的职能。企业统计首先也实现职能观念上的转变,重新定位。即企业统计要从重点为国家宏观服务转向为企业微观和国家宏观双向服务,并侧重为企业微观服务。统计的主要任务应是为企业各级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优化决策的信息依据,为强化企业管理服务。也就是说,企业统计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企业本身。应将报告型统计转变为管理信息型统计,使统计工作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统计工作应改变过去那种“事后诸葛亮”式的统计分析方法,树立统计超前观念。企业统计部门应凭借先进的统计预测技术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所掌握的内、外部统计资料,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作出科学分析与预测,尽力减少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反映迟钝的统计滞后性,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3.改进企业统计的内容与方法。以前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属于生产型管理模式,多是反映产品经济的实物指标。有关反映市场动态、价格变动、债权债务、资产增值等方面的指标非常缺乏。因此,改革企业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是企业统计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设计一套既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决策需要;既能满足国家宏观核算的需要,又能与企业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衔接;既要有描述性指标,又要有分析评价及预测性的指标体系。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统计分析方法应由注重事后性分析向注重事前分析转变,由注重定性分析向注重定量分析转变。在具体方法上,除了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外,还应采用一些诸如多元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法及分析手段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是统计分析发展的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各类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增多,仅靠手工处理是难以完成的。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出现和兴起,使这一局面有所改观。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统计工作建立在精确、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之上;另一方面,它可以从技术上把整个统计工作联为一起,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4.加强企业统计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并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综合统计管理机构或者指定统计管理人员。企业应优化统计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统计人员既要懂管理流程、熟悉市场,进行企业内、外部调查和搜集相关信息;又要掌握现代统计方法,能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具有统计预测能力;还要懂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当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统计队伍,是企业统计改革的核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市场调节,只有随时掌握市场信息,了解供求关系变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统计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职能,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统计数据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