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冬虫夏草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0-08-08 02:17涂永勤张德利陈仕江尹定华
中国食用菌 2010年2期
关键词:对子变温冬虫夏草

涂永勤,张德利,曾 纬,陈仕江,尹定华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 400065)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系由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娥科、蝠蛾属幼虫而形成的虫菌结合体,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海拔3000 m以上的局部高寒山区草甸地带[1]。主治咳嗽、咳血、阳萎遗精、病后体弱、老年慢性咳嗽等疾病[2]。目前,冬虫夏草已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而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就成了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在人工培殖产业化过程中发现,人工培殖的冬虫夏草常常因生长发育不良,子实体不能伸出土,而导致虫草质量不佳。本实验主要研究环境因子对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感菌幼虫

小金蝠蛾 Hepialus xiaojinensis Tu et Ma,虫种资源采自四川省小金县崇德乡崇德牧场冬虫夏草天然产区。经室内人工饲养并感染冬虫夏草菌,幼虫感菌率85%以上,由康定中藏药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1.2 饲养工具

养虫盒系特殊定制规格为20 cm×30 cm×40 cm,有红、绿和黄3种颜色的带盖塑料盒。

1.2 方法

1.2.1 温度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在感菌幼虫饲养到即将僵化时,将其集中在养虫盒中饲养,待其僵化后,置于不同的温度, 0℃~5℃变温、5℃恒温、12℃恒温、室内自然变温(-10℃-5℃)和野外自然变温下。每盒30条僵化幼虫,每处理重复3次。观察次年子实体的形成情况。

1.2.2 水分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取不同含水量的基质(含水量分别为30%、40%、50%、60%、70%和80%)放入养虫盒中,再加入一定量饲料,放入即将僵化的幼虫,盖好养虫盒盖。以后每15 d~30 d添加1次水分,使基质水分尽量保持在设定含水量范围内。每盒30条僵化幼虫,每处理重复3次。观察子实体生长情况。

1.2.3 光照对子实体形成与伸展的影响

当老熟幼虫生长到8月中旬时,进行集中饲养,采用不同颜色的饲养盒、光照方向和强度,观察其对子实体形成及伸展的作用。每盒30条老熟幼虫,每处理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不同温度下冬虫夏草子实体的形成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温度与子实体形成的关系

由表1可知,僵化幼虫在恒温12℃下,子实体不能分化产生,在恒温0℃和5℃下,有部分能形成子实体,温度越低,形成越多。而在0~5℃变温下,子实体形成率大幅提高,为85.56%。野外自然变温下,子实体形成率达97.78%,几乎全部产生子实体,因此,僵化幼虫只有在经过一定时间0℃左右的低温处理后,才能产生子实体。

2.2 水分及湿度

观察不同含水量对子实体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含水量对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子实体的形成率逐渐提高,50%以下的含水量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伸展。含水量达70%时,子实体形成率为84.4%。加盖养虫盒内的相对湿度一般都能达80%~100%,说明子实体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相对湿度。在子实体形成阶段,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80%,相对湿度为95%~100%为宜,这与野外大雪及多雪年份虫草产量高相一致。

2.3 光照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光照对子实体生长发育与出土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光照对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出土的关系

由表3可知,当用透明薄膜(1000 lx~1200 lx)做盒盖,使光线从上向下照射时,形成的子实体绝大多数都能伸出土外,出土率为95.45%,说明光照方向与子实体出土有关,由土表向下的光照有利于虫草子实体出土。各色养虫盒培殖和背光暗室中培殖也能形成子实体,但出土率低。用红、黄、绿3色养虫盒和处于背光暗室(0~30 lx)中培殖的子实体,出土率分别为36.78%、40.45%、47.67%和53.49%,说明只要有微弱的光照(0~30 lx)菌核仍能分化形成子实体,光照强度对子实体形成几乎没有影响,但光线照射的方向与子实体是否出土有关。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冬虫夏草子实体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实验可得出几点结论。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0℃左右的低温刺激,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变温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的生长还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及高湿环境,要求基质含水量为60%~80%,相对湿度95%~100%为宜;在自然界中,大雪及多雪年份,天然虫草产量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子实体的萌发生长,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微光或无光照(0~30 lx)都能诱导子实体分化,子实体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在野外,僵化前的幼虫,借助土壤中微弱的光线,爬行到近土表1 cm~3 cm处,将头向上然后僵化,这样有利于子实体出土。在人工培殖冬虫夏草过程中,发现许多虫草形成子实体后,由于养虫盒从各个方向透光,使其不能从基质中伸出,不被发现而烂掉。这既是最后出土,也因生长过度而质量低劣。

[1]杨大荣,龙勇诚,沈发荣,等.云南虫草蝠蛾生态学的研究-Ⅰ.区域分布和生态地理分布[J].动物学研究,1987,8(1):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曾纬,尹定华.冬虫夏草菌侵染及寄生阶段的生长发育研究[J].菌物学报,2006,25(4):646-650.

猜你喜欢
对子变温冬虫夏草
神奇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氯乙烯生产中变温吸附脱水工艺的使用及改进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冻融处理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动力学的影响
GRASSLAND PAINS
非共面四频激光陀螺变温零偏周期性波动
Mn掺杂ZnSe量子点变温发光性质研究
冬虫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