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与参政的新态势

2010-08-14 12:30李萌
互联网天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议政问政民意

文 李萌

互联网使网络问政、参政成为了可能,互联网调动起了百姓参与“两会”的积极性,互联网为“两会”融入了更多民主、自由的色彩,互联网也让百姓与领导人的心联系起来。

>> 温家宝总理通过互联网与亿万网民在线交流。

在沿袭传统“两会”的基础上,2010年的“两会”更加进步与完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科技与互联网元素。“两会”为老百姓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取“两会”信息的同时,更自由地参与各种议题的讨论,吐露自己的心声。

互联网这一独特的沟通平台,使普通民众深切地体会到人人参与“两会”的民主特色,同时,也让“两会”走进了百姓生活。

网络问政 网民议政

2010年2月27日,进入“两会”召开的倒计时阶段,在众多百姓迫切的关注与希冀中,温家宝总理接受了中国政府网与新华网的联合专访,通过互联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提前为“两会”预热,这场专访被公众称为“两会前夕一场特殊的记者招待会”,由此可见,其独特性与重要性非同一般。

据统计,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3.84亿,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上百万个论坛、2亿多个博客,约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拥有博客,网民每天新发布的博文超过400万篇,各类论坛每天新增的帖文更是难以计数,公民以网民身份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路径更为通达。

事实上,互联网的介入使网络问政的形式逐渐被网友所支持,近两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的逐步完善,网络在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等环节中都少不了互联网的应用,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办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工作人员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应用自如,心态与姿态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今,网络问政已经不再是属于小众政治的风尚,而成为公民社会的民主常态。

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网络交流是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由此,网络问政开始被百姓所了解并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还能清晰地记得2009年的“两会”前夕,温总理在网上和亿万网民亲切对话,营造出了一种温馨、民主、和谐的舆论氛围。

2010年,在“两会”召开之际,温家宝总理再次通过互联网与众多百姓面对面交流,网络问政也再次让网友们享受到了与领导人对话的真实与感动。可以说,2010年的“两会”更加深刻地体现出了互联网与政治的融合,温总理的网络问政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体现了党和国家积极主动吸纳民意、尊重民主的精神,更加展示了政府执政为民、关怀民心的理念,也为互联网上的政务公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网络问政已秉持一种理性、包容、乐观的态度。2010年各地“两会”召开期间的种种现象表明,网络问政与“两会”呈现出相互融合、共生共赢的发展态势。知名网友被推选为代表委员,网络民意被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职能部门借助网络视频上网召开新闻发布会,“两会”的民主性质因为有了网民的参与表现得更加明显,网民们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对“两会”的代表委员来说,网络问政成为了他们坚实的后方,很多有价值的提案也是通过网络吸取网民的意见得出的。

上传下达的桥梁

据统计,温家宝总理的网络访谈预告在2010年2月27日上午8点发布后,截止到当日下午3点,仅新华网论坛初步统计已收到的海内外网友留言近4万条。数以万计的网民提出的大多是与民众民生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看病、住房、就业、收入等问题的提出使互联网逐渐成为了网友们向总理诉说真情实感的平台。正因为网络的存在,才让跨空间的面对面交流成为现实,互联网构建起了国家领导人与百姓们之间的沟通桥梁,也为他们彼此的心灵融入了阳光般的信任与温暖。

温总理曾多次提到一句至理之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其中蕴含了总理和政府对民意的无限尊重和重视,展示了总理亲民、爱民的宽广胸怀。正是因为这种执政理念和为民态度,在互联网这个开放、自由的平台上,让亿万百姓与国家政治领导人实现了零距离的对话,基层民众的民情和民意得以如此通畅、便捷地反映给政府上层领导。

通信技术的运用拉近了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拓宽了代表委员收集民意的途径。媒体调查显示,受访的九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重视网络民意,经常上网的全国人大代表接近六成。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博客、微博成为反映民意的新渠道,2010年,“新华视点两会微博”开通,及时发布会场内外的新闻、观点和现场细节,更加方便了网友们了解“两会”新闻。64岁的画家何水法在一夜之间拥有了上万名网络“粉丝”。这位来自浙江的全国政协委员曾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将会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博友们有什么建议都可以与他联系。短短几十个字的微博让何水法在几天内收到了上千条网民建议,截至2010年2月28日零时,已有超过14300人加入他的粉丝群。

何水法创建微博与众多网友交流,重视民意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在当今这个互联网应用极为广泛的时代,百姓们向领导人反应民意并不是难事了,“两会”乘着互联网的大船已靠向了群众的岸边。网友们给何水法的留言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议题的广度远远超出委员的专长领域,群众的力量不可阻挡,百姓们对互联网议政的需求也远远要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目前,微博已成为网络议政的新载体,“微博议政”的前身是“博客议政”,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当时不少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时开设了个人博客集纳民意。如今2010年,时光的磨砺使得“微博议政”在“博客议政”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为新型的网民议政方式,有评论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参政议政模式的变化,也是中国民主政治信息化表达的一种创新。

互联网使网络问政、参政成为了可能,互联网调动起了百姓参与“两会”的积极性,互联网为“两会”融入了更多民主、自由的色彩,互联网也让百姓与领导人的心联系起来。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成为民众参与、知晓国家政策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党和政府听取民意的重要途径,它促使“两会”更加开放透明,更加温暖人心,这不仅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和谐重要因素,更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互联网打响了“E两会”的前奏,也为“两会”的召开奠定了舆论基础。

>> 微博成为网络议政的新载体。

猜你喜欢
议政问政民意
街道议政会:基层创新续接民意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上虞区: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
龙湾区:建立温州首个街道议政会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