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男性导尿患者发生血尿的防治

2010-08-14 05:25符晓艳韦纯珏周华东
重庆医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血尿导尿管脑血管病

符晓艳,韦纯珏,周华东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二病区,重庆 40004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2-3],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术后患者需制动24 h,引起多数患者排尿障碍,术前常规准备给予留置导尿。留置导尿属有创操作,容易损伤尿道黏膜,常在插管或留置过程中出现血尿,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4]。本研究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后281例男性导尿患者,其中37例发生血尿的影响因素、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因神经系统症状而接受脑血管病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1259例,男性导尿患者281例,年龄41~86岁,平均(65.3±8.6)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8例、脑供血不足97例、脑梗死34例、脑出血 6周后21例、其他41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 所有患者都进行血管支架置入,并于术前给予留置导尿。

1.2.2 血尿的判定 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大于或等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 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 12 h尿沉淀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则称为血尿。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本项研究中37例患者均为肉眼血尿。

1.2.3 术后血尿的处理 (1)发生血尿,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2)给予0.9%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根据血尿情况调整冲洗速度,持续膀胱冲洗时要保持冲洗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导尿管,可经常用手挤压导尿管,使之产生脉压冲力将导尿管中残留血块挤出,以保持导尿管通畅[5],或用50 mL注射器抽吸血块。(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入量2000~2500 mL,使尿量最少达50 mL/h,形成生理性膀胱冲洗[6]。

2 结 果

2.1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男性导尿患者一般情况 281例男性导尿患者37例发生血尿,年龄大于60岁者多见,占18.2%(29/159),与年龄小于60岁者 6.6%(8/1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前列腺病史血尿发生率高18.4%(33/179),与无前列腺病史3.9%(4/10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男性导尿患者发生血尿存在的时间281例男性导尿患者37例发生血尿,均未停用抗凝药,采用0.9%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2例患者第1天出血停止;另2例患者出血时间较长,7 d以后停止;其余患者多在2~5 d停止,无感染发生。

表1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281例男性导尿患者一般情况

2.3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男性导尿患者发生血尿的临床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81例男性导尿患者37例发生血尿,出血后与术前比较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血尿发生后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3.1 男性导尿发生血尿的影响因素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男性导尿患者发生血尿,年龄以大于60岁多见18.2%(29/159),年龄小于60岁6.6%(8/122);有前列腺病史的发生率高18.4%(33/179),无前列腺病史3.9%(4/102)。操作前应认真准备、严格评估、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动作仔细轻柔、可减少血尿的发生。

3.2 术前评估 (1)导尿前均应进行B超检查,确认有无前列腺增生,并进行评估。(2)患者对导尿术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可造成神经系统痛觉过敏,导尿时由于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阻力加大造成插管困难。术前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以便导尿操作顺利进行。(3)操作熟练是导尿管成功和减少插管后尿路不适的重要因素之一[7]。

3.3 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分析 男性尿道细长,存在2个弯曲(耻骨前弯、耻骨下弯)和3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老年男性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其前列腺段尿道弯曲,呈缝隙状,围绕尿道的腺体结节增生又使弯曲的尿道呈不同程度的角度,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使之更加狭窄,导尿时,导尿管插入尿道,会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可引起血尿,增加患者痛苦,有时甚至会插管失败,必要时可请泌尿外科用金属导丝支撑[8-9],增加导尿管的韧性,绝大多数可插管成功,避免盲目反复插管,引起血尿。

3.4 抗凝药物的使用与凝血指标的关系 血小板通过各种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产生止血功能[10]。由表2可见,术后血尿对PLT有明显影响,与出血前(术前)比较 PLT明显下降(P<0.01)。王华和符晓艳[11]研究结果发现血管支架置入的术前、术中、术后充分使用了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肝素等抗血小板治疗,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血小板活化。本研究中术后PT、TT、APT T均延长(P<0.01)。机体的凝血过程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酶促反应,以凝血酶生成为中心,以纤维蛋白原检测形成而告终[12]。血管支架术后血尿患者可发生凝血纤溶系统的复杂改变,如果凝血活性增强而抗凝活性降低并继发纤溶亢进则使得凝血纤溶系统失衡。所以,对血管支架术后有血尿并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随时检测PLT、PT、T T、APT T,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对症处理。

[1]贾小军,周华东.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8,37(7):718.

[2]New G,Roubin GS,Lyer SS,et al.Carotid artery stenting:Rationale,indications,and results[J].Compr Ther,1999,25(8):438.

[3]David SW.Recent advances in precutaneous angioplasty for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Med Prog,1999,4(1):9.

[4]李锦玲,童彦芳.留置导尿管后血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宁夏医学院 学报 ,2002 ,22(1):65.

[5]蔡雅明,张海英.前列腺摘除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24.

[6]吕式瑗.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138.

[7]张淑卿.男性患者导尿后尿路不适的原因与护理对策[J].医学论坛杂 志 ,2009 ,30(13):96.

[8]陈红梅,王群.自制导尿支架在导尿术中的应用[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7):1108.

[9]孙涛,郭传智.套管式导尿管的制作[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11(6):266.

[10]丁训杰.实用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21.

[11]王华,符晓艳.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9,38(11):1309.

[12]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9.

猜你喜欢
血尿导尿管脑血管病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