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文化遗产 深山绽放奇葩——湖北省十堰市成功举办首届地方戏曲调演

2010-08-15 00:42通讯员关小芳赵伯贤
戏剧之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十堰十堰市体育局

□ 通讯员 关小芳 赵伯贤 刘 娟

为2010年10月在十堰市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提前预热并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挖掘、传承和繁荣十堰市优秀地域文化,9月8日,由中共十堰市市委宣传部主办,十堰市文化体育局承办的十堰市首届地方戏曲调演在十堰市艺术剧院举行。原湖北省省委副书记、湖北省政协主席,现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铁,著名剧作家、湖北省文联主席沈虹光等领导专家观看了调演剧目,并参加了十堰市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座谈会。

此次调演为期三天,4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十堰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展演了现代豫剧《野人村的家事》、竹山高腔《露肚脐的新媳妇》、竹溪山二黄《茶嫂择婿》、郧阳二棚子《悠悠汉水情》、郧西三弦《娘的糊嘟汤》、曲剧《推磨》、均州八岔子《留女婿》等七台剧目。受十堰市文化体育局特邀,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农民剧团也表演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当神戏·调子《敬神》、八岔子·《四劝》的片段。

中共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冀群风代表十堰市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地方戏曲调演表示热烈祝贺。冀群风说,十堰特有的地域环境,造就了十堰文化的多样性,也成就了十堰戏曲“一县一品”的多姿多彩的格局。此次调演的剧种囊括了十堰地方戏种类,是十堰地方戏曲的精髓。希望通过集中调演的方式,进一步展示十堰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推动十堰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促进十堰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希望参与调演的演职人员借助调演平台,相互交流,提高技艺,为推动十堰地方戏曲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当日下午,各县、市、区文化体育局局长首先就地方文化,重点是地方戏曲的历史渊源、现状、传承与保护、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作了专题汇报。

王生铁副主任在十堰市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上,对十堰市举办的这次地方戏曲调演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反映出十堰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文化,尤其是地方戏曲事业的发展,是落实省政府关于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文件精神的一个得力举措,各级宣传部门及文体部门对戏曲工作研究很深,抓得很紧,态度是积极的,效果是明显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生铁就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提出了六点建议: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要坚持改革,优化环境;三要健全法规,认真落实;四要办好各级艺术学院、学校,培养人才;五要广泛宣传;六要增大投入。

座谈会上,沈虹光说:“看了今天上午的演出,我感到很欣慰,每台戏千姿百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人生的喜怒哀乐,有教育意义但不是高抬教化,不是板着面孔,看着让人很高兴。另外,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凝结着地方文化丰富的历史资源。比如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的武当神戏、八岔子、调子戏,它是历史的回响,它是声音中无形的遗存,弥足珍贵。”

就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沈虹光提出“好的地方戏曲应该具有本土的艺术风格和生动、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观点。在谈到地方戏曲的风格与多样性的矛盾关系时,沈虹光认为,首先应把传承与保护放在前面,要敬畏传统,保护地方戏曲的独特性。

对于这次地方戏曲调演,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局长牛孝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了初衷:“现在十堰市的地方戏曲基本上都是稀有剧种,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他认为,这次大规模的集中调演并不是单一的文艺演出,而是承前启后、抢救性的文艺调演,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让戏剧工作者进行文化的考量,让年轻一拨的戏曲工作者意识到留存了地方戏曲,就是留存了地方文化的根。通过举办调演,让他们互相观摩、学习,形成一种艺术氛围。

据悉,十堰市文体局还将实施一系列措施来拯救地方戏曲。从2011年起,在全市专业艺术院(剧)团内实行考核制,对戏曲工作者进行强制性的培训,要求每个人必须掌握一门小剧种,并将此作为硬指标与转正、定级、考职称等挂钩;每三年举办一次调演,促使各专业艺术院(剧)团剧团不断向前迈进。

此次调演的优秀剧目,还将作为专场参加今年10月湖北省第九届“楚天文华奖”戏剧节,获得优秀奖的剧目将参加2011年第二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节展演。

猜你喜欢
十堰十堰市体育局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德育是0.5+0.5=1的过程——访石泉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来琦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
光荣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