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不废——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

2010-08-15 00:42王立世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0年21期
关键词:贾平凹红楼梦作家

□王立世(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 太原 030006)

台湾作家三毛一生阅读一部作品在二十次以上的作家有:曹雪芹、张爱玲和贾平凹。她称贾平凹为“我心极喜爱的大师”,她说“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贾平凹的文笔最有感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倘若三毛今天还活着,她读《废都》肯定会感觉胸闷,最能品出其中的味来。《废都》横空出世,引发了中国文坛的大地震,至今余震不断。有的把它誉为当代《红楼梦》、当代《金瓶梅》、一卷当代《清明上河图》,称其为《围城》之后最好的长篇小说、知识分子灵魂的史诗、贾平凹的传世之作;有的痛斥贾平凹,说《废都》宣扬了色情文化,有人说贾平凹也学会了炒作,由崇高沦为庸俗,是对社会良知的遗忘和背叛,长期以来在读者心中的文雅纯美的形象荡然无存。读《废都》,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注的视角不同,价值评判和取向截然不同……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的人读后有不同的感受和反映。这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容量之大,艺术之高令人拍案称奇,它的出版是中国文坛的一大盛事。

贾平凹以一个卑怯、懦弱的商州娃形象走进城市,他以商州系列引起文坛广泛关注,进而投掷出一颗颗重磅炸弹震惊海内外。他在西安城里呆了二十年,没有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蜕变,他的根在农村,他属于农民,与农民相濡以沫,心心相印。他是住在城里写着农民的作家,就是写城市生活,也少不了城乡的往来交流。贾平凹对城市生活熟悉的程度不亚于农村,尤其是文艺界的人和事,写一部城市题材的小说是迟早的事。《废都》是贾平凹在父亲病逝、母亲病重、妹夫亡故、自己得了肝炎、婚姻陷入困境、官司缠身的重重纷扰中孕育催生的,因此作家称《废都》是一部苦难之作、安妥灵魂之作、止心慌之作。

《废都》是一部当代世情小说,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收眼底,一个个人、一幅幅场景都像原汁原味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不加掩饰地表现了20世纪末中国人在时代变革、文化价值转向的时代浪潮中面对原有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正在加速瓦解且维系社会和人心的新的价值标准尚未确立、人们无所选择又找不到新的位置时,产生的苦闷、迷惘、困惑、无聊、无奈、伤感、浮躁、不安、焦灼、惶惑、压抑、沉沦、挣扎、尴尬、失落、不甘、无所适从等复杂的情绪,个中况味是在主人公成功达到辉煌的顶点时体验到的,从中可以读出名利背后的虚无,清雅里头的凡俗,理想、道德、信念缺失造成的无序和混乱,弥漫着传统文化断裂的阵痛和失去人文精神倚持的荒凉。

小说的主人公庄之蝶有别于郁达夫《沉沦》中的中国留学生,《沉沦》中的中国留学生因民族的歧视和凌辱造成了精神的伤害和性苦闷。庄之蝶生活在祖国日益强大的改革开放时代,与《沉沦》中的主人公生存环境不可同日而语,他的苦闷来自灵魂深处,来自现代与传统、新旧文化、美与丑的撞击,不是物质条件能够消除解决的,这种苦闷蕴涵着更深刻的人文内涵。《废都》也不同于张贤亮笔下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通过性饥饿性扭曲的角度,再现了极“左”政治对人体和人性的摧残。庄之蝶与章永在性质量上要求截然不同,章永通过新婚生活体验着人的庄严与崇高,庄之蝶通过婚外情规避生活的矛盾和冲突,释放郁结心中的痛苦,获得生活的激情。两个人物都打上了特定时代的烙印。

庄之蝶作为蜚声文坛的一代名作家,有其辉煌的创业历史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他成名后再没有作为,他为声名所累,为废都的环境所左右,浮躁不安的心灵无处安置。他已经不再为自己活着,除了庄之蝶这个虚名外一无所有,就是这个虚名也在不断地被别人利用。他是个作家,难得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更多的是忙于应酬,直到最后丧失写作能力。哪里都有他,哪里都没他,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在情爱和性爱中才能体验到自我。庄之蝶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负和现代文化的冲撞在废都中游荡挣扎,面对着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希望重振雄威,走出废都;另一方面困在废都里疲于周旋和应付,无所适存。自尊善良软弱敏感的庄之蝶被废都潮流淹没,生命残破不堪,精神极为孤独和痛苦,在与情人的纵欲与狂欢中寻求短暂的解脱,这是无奈而悲哀的沉沦,显现了庄之蝶丑与猥琐的一面。庄之蝶不再是为民族引路、为大众立言的精神权威,文化也失去了往日的神圣。庄之蝶善的一面也得到充分的展现,对周敏的提携,对钟主编的同情与关注,对景雪荫的宽容等等,他的与世无争,乐善好施都体现了社会的健康与文明,庄之蝶不仅用自己的创作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对周围环境的人有所帮助,足以说明庄之蝶不是一个多余的人。庄之蝶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内心复杂的人,是一个背负着太多重负的人,他身上积淀着社会各种文化,他观察或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利于揭示最深层次的社会心理。

小说重点写了庄之蝶与妻子牛月清、情人唐宛儿、保姆柳月、萍水相逢的阿灿四个女人的情感纠葛。牛月清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她善良热心,忍辱负重,甘愿为家庭奉献一切,具有古典和传统的美。她结婚前以家境身世为荣,结婚后以丈夫为荣,永远活在别人的光环中,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给她人生支撑的那些光环,把自我淹没在那些光环中,这是她的悲剧所在。就在柳月把庄之蝶与唐宛儿偷鸡摸狗的事泄露给她时,她恨的咒的是唐宛儿,对庄之蝶给以宽容,希望她迷途知返,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她杀死信鸽烹煮后请庄之蝶和唐宛儿吃如晴天霹雳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显示了她温柔中刚烈的一面。她满足于眼前并不幸福和谐的生活,与庄之蝶“求缺”的思想形成了文化上的差异。她缺乏现代意识,不适应社会变革期变化的男人和男人的变化,导致夫妻关系平庸、冷淡以致产生裂痕。唐宛儿本是有夫之妇,不满足于已有的婚姻生活,与周敏从小县城私奔到西京城,到了西京城,又厌倦了与周敏乏味的婚姻生活,与庄之蝶心有灵犀一点通,非常默契,与其相遇相悦相知是她人生的最大辉煌,精神上获得了无限的满足。唐宛儿是一个俗女子,也是一个媚女子,她对自己喜欢的男人总是变着法子去适应。同时也是一个觉醒的叛逆的女性,敢于冲破传统道德伦理的束缚,追求自己幸福的生活。庄之蝶虽然极爱唐宛儿,但他始终没有与牛月清离婚的勇气。这种没有名分、没有结果的爱也让唐宛儿扮演了一个第三者的角色,成了一个带有传统痕迹而又富有悲剧色彩的新女性。柳月虽为保姆,但喜欢读书,受文学的熏陶,心高气傲,寄情于庄之蝶,有时与唐宛儿争风吃醋,她一方面享受着庄之蝶的情爱,另一方面又感到无望和痛苦,她的低下的现实地位与高雅的精神追求形成较大的反差,成就了作为一个保姆的独特的艺术形象。阿灿与庄之蝶闪电式的情爱有点突然,但毫无功利目的,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的情爱,让人回味不已。庄之蝶对阿灿也是念念不忘,心怀歉疚。这是一个一闪而过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的生活在底层而又极不平凡的女性。庄之蝶其貌不扬,获得众多女人的爱凭借的还是文化的优势,包括他的妻子牛月清在内的几位女性对他几近于崇拜,牛月清崇拜他是个名人,唐宛儿崇拜其灵魂和人格,柳月崇拜其地位,阿灿崇拜其名声。小说中的女性个个贤惠温柔美丽,除牛月清外,她们都不满足于原有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敢于越过道德的雷池,大胆追求与庄之蝶缠绵不绝的情爱与性爱。但她们都是弱者,都是受害者,都是悲剧角色。作家对他们的描写,突出的是性张狂,除此之外似乎很少其他内容,好像她们还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笼罩在男人的阴影中,处在被男人欣赏和把玩的地位。庄之蝶与四个女人的情感纠葛,是故事的主线,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也是最能抓住读者心灵的部分。庄之蝶在家庭与婚外恋的矛盾中挣扎,在多个情爱的旋涡中挣扎,在伦理与道德的压力下挣扎,挣扎的结果是唐宛儿被合法丈夫绑回老家,身心受到摧残;柳月在自己的安排下嫁给市长的残疾儿子;阿灿为妹妹报仇,牺牲了自己的肉体,咬掉了王主任的舌头后自毁其容,不知所终;妻子和他离婚。情场性爱是庄之蝶挣扎的最后一个阵地,也以失败告终,他精神的困惑与苦闷难以化解,正准备出走,却中风倒在火车站。这说明他已无法走出废都,即使走出去他的生活还不如在废都,这就是他无法摆脱的大痛苦,从某一层面反映了人类精神的困惑,也是小说的思想深度所在。庄之蝶最后也没有找到拯救自己灵魂的出路,加重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庄之蝶是作家观察社会表现社会反映社会的一个主要视角,其他人物均是陪衬,其命运与庄之蝶一样,书法大师龚靖元因沉溺赌博而破产死亡,画家汪希眠因忙于画售假画牟取暴利让老婆成了庄之蝶的情人,艺术家阮知非走穴下海被人打瞎双眼,孟云房走向虚无,周敏夹缝中生存,钟唯贤委曲求全,尼姑慧明怀孕堕胎,官场上、商场上、文场上、情场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个个与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废都中沉浮,散发出腐烂和悲凉的味道。小说中的牛更像一个哲学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废都,观察废都中的人;周敏那似断似续的埙声渲染了悲凉氛围,强化了废都意识;那拾荒者的谣辞从另一视角触及了社会问题。这些视角扩展了社会层面,增大了思想容量,成为小说不可分割的部分。贾平凹说“西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废都,中国又可以说是地球格局中的一个废都,而地球又是宇宙格局中的一个废都”。(《废都废谁》,肖夏林主编,学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废都是一种无序、混沌、盲目、错位、迷乱、颠倒的生存环境,它蕴涵着盲目、虚荣、失落、尴尬、无奈、不服气等混合而成的意识,作家对这种意识是持批判态度的,在对知识分子灵魂严厉解剖的同时,对孕育形成庄之蝶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含而不露的鞭笞。废都确实描写了废的画面,营造了废的氛围,涂上了废的色彩,流露了废的思想,但说它不废,是因为作家希望废都中的人们不要浑浑噩噩下去,不要颓废下去,不要沉浸在历史和文化的荣光中,首先要在废都中觉醒,然后从废都中走出来,从过去的荣耀与光环中走出来,去珍视现实,改变现实,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新生。作家不动声色地去描绘场景、叙述故事,但掩饰不住作家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凉心境。作家希望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就是怕读者沉浸在性爱的泥沼中,忽略了小说的要义。

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小说中大量的原生态的性描写,如唐宛儿一出场,庄之蝶就被她雪白的藕似的手臂迷住,然后从其黝黑的痣、锦绣的毛欣赏其肉感。一些性爱描写受孕中国古典小说,庄之蝶第一次与唐宛儿做爱的细节在古典小说中司空见惯,庄之蝶给唐宛儿塞梅李的细节明显脱胎于《金瓶梅》,阿灿体香的说法脱胎于《肉蒲团》。性是文学表现的永恒主题,但《废都》写得不够含蓄蕴藉,多数缺乏现代人的精神气息,既写出了人性,也写出了兽性。在整个性描写中,德与欲混淆不清,也可以说欲战胜了德。从小说的全局来看,性描写有机地溶入故事情节之中,性生活依附于感情起伏,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心态、揭示人物关系所需要。作家立足于现代人在文明异化中和文化困境中的生存方式,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剖析情欲和性爱。庄之蝶的各种性意识、性行为无一不是自然人性的表现,他追求的是灵与肉的统一,又反射出某种社会性、文化性。

有人把《废都》誉为当代《红楼梦》,《废都》确有《红楼梦》的神韵,从结构上看,《红楼梦》写了四大家族,以贾家为主。《废都》写了四大文化闲人,以庄之蝶为主。《红楼梦》开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废都》来了一个孟云房演说四大闲人。《废都》中唱谣辞的拾荒者就像《红楼梦》中那个唱《好了歌》的跛足道人。从小说语言看,《废都》中好些词汇来源于《红楼梦》,但《废都》的语言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确是炉火纯青,天然而成。从揭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从作品的思想容量上,与《红楼梦》望尘莫及,不能相提并论。有人说《废都》有《金瓶梅》遗风,西门庆由盛而衰与庄之蝶相似,唐宛儿性放荡与潘金莲相似,柳月之机警聪慧与庞春梅相似,周敏之痴呆与花子虚相似,尤其是两部小说都有铺天盖地的性描写,但庄之蝶这个人物的张力和象征意义远远超过西门庆,从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看《废都》超过了《金瓶梅》。有人说《废都》有《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影子,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性爱能够拯救扭曲的人性,在《废都》中性爱也拯救不了人类,庄之蝶及其一代人的悲剧色彩更浓。从反映文化人生活的角度,也有人把《废都》与《儒林外史》、《围城》相比,《儒林外史》重点揭示了文化人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无足轻重,《围城》反映知识分子在把握自身感情方面的无可奈何,在人格、人性与社会及其文化冲突方面都没有《废都》深刻。每一部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一面镜子,各有其优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总是相互渗透,一部《红楼梦》对中国作家产生的影响无法估价,好的作品离不开艺术上的继承和创新。《废都》受《红楼梦》、《金瓶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废都》不是《红楼梦》,不是《金瓶梅》,更不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废都》就是《废都》,它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猜你喜欢
贾平凹红楼梦作家
落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捉鱼摸鳖的人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西安这座城
别样解读《红楼梦》